每年的11月份是网络购物的狂欢节,网络卖家会推出很多的优惠和促销措施但其中也不乏粗心的卖家或客服标错价格或者弄错优惠,被消费者大量下单,俗称“薅羊毛”去年11月,淘宝网店“果小云旗舰店”因操作失误,28元对应4.5吨橙子,被羊毛党疯狂“薅羊毛”约700万元,因无力发货被投诉关店的新闻在社会上引起广泛讨论,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网络消费返利骗局?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网络消费返利骗局(网购薅羊毛的行为如何认定)

网络消费返利骗局

每年的11月份是网络购物的狂欢节,网络卖家会推出很多的优惠和促销措施。但其中也不乏粗心的卖家或客服标错价格或者弄错优惠,被消费者大量下单,俗称“薅羊毛”。去年11月,淘宝网店“果小云旗舰店”因操作失误,28元对应4.5吨橙子,被羊毛党疯狂“薅羊毛”约700万元,因无力发货被投诉关店的新闻在社会上引起广泛讨论。

安徽国誉律师事务所杨毅律师评析:我们首先明确,“薅羊毛”的前提是抓住了网络卖家的操作失误,往往这种情况下商品与其对应的价格是明显不符合常理的。对于商品数量的认识,双方也存在巨大差异。

《民法典》第六条规定了从事民事活动应遵循公平原则,而此种情况明显不符合等价有偿的公平性。《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规定,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也就是说,作为操作失误的卖家,是可以关闭订单并退款的。但是,《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同时规定,民事法律行为被撤销的,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卖家的过错,使买家失去了成交机会,也就是信赖利益的损失。按照电商平台的规则,平台是会扣除卖家一定比例的保证金(最低5元)作为给买家的赔偿。

由上述分析可知,“薅羊毛”的行为似乎有法可依,但是在法律上,有依据≠不违法。法律规定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就是诚信、禁止权力滥用。针对明显的恶意下单行为,作为卖家可以向平台如实反馈,请求平台介入。而根据平台相关协议,存在恶意下单、滥用购买、投诉权利的账号,是会受到相应处罚的。

(整理:全媒体记者 周国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