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是《红楼梦》的核心人物,关于他的来历,几个版本交代的似乎相近却又大有不同。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以《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为代表,详细交代了贾宝玉前世和“宝玉”的经历,包括“宝玉”为何想要思凡下界都有清楚描绘,这类里贾宝玉前世是神瑛侍者。另一类则是简单交代了“宝玉”来历,并将补天石和神瑛侍者合二为一,成为贾宝玉的前世。

现在看来,明显是脂本红楼对于贾宝玉的来历描述更有说服力,与后文情节也多有呼应,某些版本对贾宝玉来历在脂本基础上做了调整,却不知这些调整让贾宝玉身份变得模糊,反而失去了味道。

贾宝玉究竟是顽石吗(是补天石还是神瑛侍者)(1)

贾宝玉前世与女娲补天后弃之不用的补天石有关联,这点是毋庸置疑的。由于是补天石,就算弃之不用也有了灵性,可是一块石头怎么会想着去凡间历练呢,这就有说法了。先看一下调整以后如何描述的:

俄见一僧一道源源而来,生的骨骼不凡,丰神迥异,来至石下,席地而坐,长谈,见一块鲜明莹洁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那僧托于掌上,笑道:“形体倒也是个灵物了,只是没有实在的好处。须得再镌上几个字,使人人见了便知你是件奇物,然后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那里去走一遭。”

这段说的十分简单,一僧一道看到了一块美玉,觉得这美玉有灵性,主动提出让美玉到红尘历练一番。在这里,美玉没有一点主观能动性,完全是被动的被这僧道安排。而且这段描述也很有问题,先是说僧道“来至石下”,很明显,这样的描述就是说的补天石,前文有交代,补天石是二十四丈见方,十二丈高的顽石,来到它下面很正常。但是后面又说见一块美玉,而且又把这美玉放到掌上,后面的话都是对着这美玉说的,显然这块美玉就是贾宝玉出生后口衔那块了,那么前面强调的补天石又去了哪里呢。

这样一来,矛盾就很明显了,明明贾宝玉前身是补天石,怎么一下子就成一小块美玉了呢。而且这一僧一道看到一块美玉,怎么就突发奇想让它下凡历练了。要知道一僧一道显然是仙人,什么珍奇异宝没见过,一块美玉太过稀松平常了,怎么就对它另眼相看了呢。种种难解之处,都说明这样的调整问题很大,让读者捉不住头脑。后来又说这石头到处游荡,到了警幻仙子住处,被仙子收留,做了神瑛侍者,经常浇灌绛珠仙草,仙草借此修成女体。后来石头下凡成了贾宝玉,而仙草为了报恩也跟着下凡,成了林黛玉。那么贾宝玉前世究竟是什么呢,真的就是个石头吗。一本书的核心人物来历交代模糊不清,显然不符合一部优秀作品的设定。

贾宝玉究竟是顽石吗(是补天石还是神瑛侍者)(2)

而在脂本红楼里,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脂本在描述这一段时,同样是说一僧一道来到补天石旁边,高谈阔论,云山雾海,神仙玄幻,人间富贵,说的是一个天花乱坠。这时候补天石已经有灵性了,仙界的玄幻早都见识过了,对人间的富贵却从未体验,不免就动了凡心。它知道两位是仙界的厉害人物,于是口吐人言,主动请求二位,帮助自己去凡间体验一把繁华富贵,好好享受一番。二位僧道起先不同意,还说凡间是“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去了以后多半后悔,又说补天石虽有灵性,但是质蠢,没有什么用处,顶多做个垫脚石。然而补天石还是坚持,于是那僧便同意了,同时施法,将硕大的补天石变成一块扇坠大小的美玉。

而那个神瑛侍者,本来就是警幻仙子身边的人,他想要下凡,绛珠仙草为了报恩愿意跟随。这一僧一道知道这事以后,就将补天石幻化而成的美玉给了神瑛侍者。贾宝玉的前身就是神瑛侍者,他出生就带着的通灵宝玉就是补天石。

这样的来历描述,显然就清楚多了。为何呢,因为这一僧一道对补天石都是十分不屑的,不仅当着它面说它质蠢无用,对着外人也是称它为一蠢物。这样一个蠢物,如何能投胎成为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贾宝玉呢。贾宝玉虽然有痴的一面,但实际上是十分聪明有灵气的,也只有神瑛侍者转世才有这种可能,单凭一块蠢石头是做不到的。当然了,这块石头再蠢也是补天石,它也有自己的小想法,贾宝玉有其痴癫的一面,或许就是补天石影响了神瑛侍者的思想,让他投胎而成的贾宝玉多了几分呆气。

贾宝玉究竟是顽石吗(是补天石还是神瑛侍者)(3)

为何说贾宝玉不是补天石直接投胎转世呢,实际上在后续行文中有体现。贾宝玉深受贾母欢喜,固然有他是嫡孙的关系,但是也跟他衔玉而生是分不开的,被认为是大富大贵之人。然而,贾宝玉自己对这块通灵宝玉却很不喜欢,认为这块玉是自己的负担。在他与林黛玉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听说林黛玉没有与自己类似的宝玉,气得当场发疯,就要摔了这块宝玉,把贾母唬得一愣一愣的。如果贾宝玉本身就是补天石,他怎么还会摔自己呢。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贾宝玉前身是神瑛侍者,但是由于补天石的存在,影响了他的思想,让他很不爽,所以他本能的就排斥厌恶手中的这块“宝玉”。

而补天石呢,要下界的那一刻才知道自己被两位神仙耍了。它下界是千辛万苦求两位神仙才得来的机会,而一僧一道两神仙压根就瞧不起它。补天石想要下界,自然是想着以独立个体的身份投胎转世成人,没想到却成了神瑛侍者的附庸,下界的形态还是一块石头。所以它用尽一切方法去影响神瑛侍者的思想,让转世而成的贾宝玉多了几分它的“蠢质”,贾宝玉的思想是神瑛侍者和补天石的结合体。可以想象,如果是补天石单独一个下凡成人,不知道会成什么痴傻之人呢。

除了逻辑分析,如果从红楼梦版本来看,脂本最早的版本应该是胡适先生买下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残本,这个版本曾经是嘉庆年生人刘铨福收藏,残本只有十六回,但应该是最接近《红楼梦》原貌的版本。胡适先生也曾经有过专门的记录:

去年我从海外归来,便接着一封信,说有一部抄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愿让给我。我以为“重评”的《石头记》大概是没有价值的,所以当时竟没有回信......深信此本是海内最古的《石头记》抄本,遂出了重价把此书买了。

可见,无论从行文逻辑还是历史渊源上来看,贾宝玉前身都应该是神瑛侍者,只不过他的思想被补天石影响过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