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喬江茗 这是喬叔的第56篇文章

2013年,朴树开演唱会的前几天,他的妻子忽然收到一条短信,内容很简单:“银行账号是多少?”

“我们也不知道演唱会的门票是多少,5000元总够了吧?”77岁的北京大学退休教授濮祖萌有点儿疑惑,但他怕儿子生气,不敢直接问他。

朴树是挺古怪,连身为名教授的父亲都没办法理解他。

曾有人这样评价朴树的歌:“总有人兴高采烈,总有人面无表情。”

的确,这么多年来,无论音乐圈如何变化,总有一个位置,专属于朴树。

朴树重回90年代(父亲是北大教授的朴树)(1)

1973年,朴树出生于江苏南京,但是父母都在北京大学工作,所以朴树从小在北京长大,童年的时候操着一口纯正的京腔。

朴树重回90年代(父亲是北大教授的朴树)(2)

朴树小时候

小升初那年,朴树考了一个173分,与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录取线173.5分只差0.5分,父亲濮祖荫为此事奔走了一个月,用尽一切自己的人脉,但最终没有结果,无奈朴树只能无缘北大附中。

朴树的父亲濮祖荫是北大的知名教授,随便搜一下知网,濮祖荫先生发表的论文就高达270篇,SCI引用达到了2700余次,并且内容都是和物理学及宇宙学挂钩,喬叔看了看濮祖荫的论文,确实水平很高。

朴树重回90年代(父亲是北大教授的朴树)(3)

朴树父亲部分论文

父亲是一个工作狂,小时候朴树几乎没有见到过趴在床上休息的父亲,因为他最多的印象就是父亲伏案学习的场景,常常半夜醒来发现父亲还在工作,父亲的世界里似乎只有科学。

父亲是知名教授,朴树的母亲来头也不小,朴树的母亲叫做刘萍,同样任教于北京大学,是中国第一代的计算机女工程师。

朴树重回90年代(父亲是北大教授的朴树)(4)

朴树一家

朴树重回90年代(父亲是北大教授的朴树)(5)

出生于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父母对朴树的期望值肯定超过常人,因为差0.5分和北大附中说拜拜,父母还撇下脸面挨个求人,这让幼小的朴树感觉到自己真是一个失败者。

在北大家属院,每一个孩子出生就赢在了起跑线,生活质量属于上层,接触到的学习资源也是第一手的,孩子们在父母的影响下从小就立志成为科学家,考上北大,出国留学,再回来当一个教授成为了许多孩子的规划。

然而,朴树一次一次地被学业打击,从此脸上再也没有笑容了,就连他的姨妈来家里做客时都发现:

我怎么从来都没见朴树笑过?

姨妈的话点醒了朴树的母亲,她急冲冲地带着朴树去看心理医生,心理医生给朴树做了一套测试题,其中有一题是这样的:

“如果你死了,你觉得身边的人会怎么样?”

朴树的答案是“无动于衷”,心理医生最后给出的结论是,朴树患有青春期抑郁症。

这一个结果让朴树的母亲崩溃了,她不敢相信自己给予了朴树这么好的条件,他为什么还会得抑郁症呢?

朴树重回90年代(父亲是北大教授的朴树)(6)

朴树与小时玩伴(后排右一为朴树)

朴树重回90年代(父亲是北大教授的朴树)(7)

朴树有一个哥哥,叫做濮石,濮石学习成绩非常好,也是朴树父亲的骄傲,很小的时候父亲就给濮石买了一把吉他,濮石由于忙着学习根本就没有时间玩吉他,不过朴树对这把吉他爱不释手,他觉得,这个乐器像黑夜里的明星。

初中还没有毕业,朴树就和父亲打起了持久战。那时候的朴树心思没有在学习上,他想去学音乐,他甚至对父亲说:“音乐比我的生命还要重要。”

濮教授相当生气,但是一想着这小子患有抑郁症,不好就这样拒绝他,于是出了一招缓兵之计:

“假如你能考上大学,我就同意你去玩你的音乐。”

接到任务后朴树有点儿兴奋,他把父亲给他买的游戏机偷偷地卖掉,去买了一把属于自己的吉他,父亲开始觉得,朴树这小子是不是玩真的了。

朴树重回90年代(父亲是北大教授的朴树)(8)

朴树和家人

朴树的高中也算混过来的,期间还休学了一年,他叫上一批伙伴组建了自己的乐队,还煞有介事地在北大大草坪开演唱会。

1993年,朴树开始感觉到了升学的压力,于是将吉他封了起来,努力学习了几个月,终于豁出命一样考上了首都师范大学,专业是英语系。

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朴树兴奋地将通知书掠过头顶,对父亲说:

“大学我是为了你们考的哦,我就不去了啊。”说完就把通知书撕了一个粉碎。

不过,朴树后来还是硬着头皮去了学校。

朴树重回90年代(父亲是北大教授的朴树)(9)

大学时代的朴树

朴树重回90年代(父亲是北大教授的朴树)(10)

强扭的瓜并不甜,大学生活对朴树来说很枯燥,由于学院的女生很多,朴树基本上每天除了撩妹就是在玩吉他,心里并没有放在学习上。

大二那年,朴树一意孤行要退学。

朴树重回90年代(父亲是北大教授的朴树)(11)

大学时朴树

父亲怕朴树没有学历到了社会上要吃亏,于是又低声下气求了很多人,终于帮朴树保留了一年的学籍。

退学后的朴树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与自由,而这时候他的哥哥早已出国留学,攻读经济学。

朴树喜欢跑到家附近的小河边上,弹着吉他唱着歌,从太阳下山一直唱到深夜,那背影孤单又坚定。

在家很快就混了两年,学籍早就过了期,吃穿都是用的父母钱,这时,母亲开始低声地问朴树:“是不是帮你在外面找一个端盘的活,好歹也能锻炼一下身体?”

这时,朴树才后知后觉,自己该出去找个工作,养活自己了。

朋友们知道了朴树的想法,感觉朴树在音乐上还有一点儿成绩,于是就辗转找到了同为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高晓松。

高晓松对朴树的试唱没有很大的感觉,但是他觉得这个小伙子眼神很坚定,对音乐的热爱也是有目共睹的,于是就转手介绍给了刚从美国回来的宋柯。

结果朴树抱着吉他,唱了一首《那些花儿》,把宋柯哭着眼泪鼻涕直流。三天后,朴树又唱了一首《白桦树》,宋柯更是哭了一通。

就这样,为了将朴树留下,高晓松决定和宋柯成立一家唱片公司,取名“麦田”。

1996年,朴树正式成为了麦田公司的签约歌手,老板是宋柯。

朴树重回90年代(父亲是北大教授的朴树)(12)

高晓松和宋柯

有了老板的支持,加上宋柯对朴树特别欣赏,一堆的歌就在麦田诞生了,先是《火车开往冬天》,然后是改后的《白桦树》。

《白桦树》的诞生很意外,他脑海里经常想着母亲在他小时哼唱的俄罗斯歌曲,自己觉得不错,就瞎编了一个故事,没有想到这首歌却红到连他自己都无法想象的地步。

朴树重回90年代(父亲是北大教授的朴树)(13)

1999年,由于政策放开,两岸的关系更加融洽,一大批港台歌手开始进入大陆市场,但是这对朴实并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

第一张专辑《我去2000》面世后,在唱片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创造了50万张的销量。千禧之年的街头巷尾,到处都是朴树的歌声,人们哼唱着白桦林的忧伤。

朴树重回90年代(父亲是北大教授的朴树)(14)

《我去2000》专辑磁带

那时候的MP3不算很普及,很多人手中的MP3容量只有几十M,但是通常都是下满了朴树的歌。

网吧的扩音器、KTV的包厢,校园的宿舍,基本都能听到朴树的声音。

朴树的粉丝似乎都有一个共性:以高中生、大学生为主,女性占了多数,她们疯狂中有自律,要到了签名就站在一旁看着。

直到朴树取得了这样的成绩,父母才开始对朴树慢慢改变看法了。

那时候的高晓松评价朴树是在燃烧自己,他想把自己的最好的一面都呈现给自己的粉丝。

突然的名利让朴树失去了思考,他开始在大家呼喊声中感到无尽的焦虑。

2000年跨世纪晚会,某台特意邀请了朴树去当演唱嘉宾,朴树没有反对,但是直到彩排时,他发现这个舞台无法满足自己的需求,于是乎拿上自己的吉他,转身就离开了,也自己的老板宋柯也没能劝过他。

负责人非常生气,对朴树劈头盖脸地骂,朴树直接被骂哭了,嚎啕大哭,只能拿着吉他又去了晚会,他后来说特别瞧不起那时候的朴树。

金钱、美色、名利,这些东西都纷至沓来,朴树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商演不断,出场费仅次于孙楠,虽然大把的钞票进了自己的口袋,五年的时间也把父亲一辈子的钱挣到了。

但是此时的朴实并不开心,他常常深夜开车跑去秦皇岛,一根又一根地抽烟,往往抽着就到了天明。

朴树觉得自己不纯粹了,他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写歌。

直到2003,才发行了第二张个人专辑《生如夏花》,这首专辑的名字出自于泰戈尔的《飞鸟集》: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生如夏花》也取得了几乎完美的成绩,打榜无数,拿奖拿到了手软,朴树这时候感觉到自己站到了巅峰,但是这种感觉却让他感到窒息。

有一次,朴树回到了家,母亲对他说:“我听了你的歌,这几年你是不是过得不开心?”朴树一下子就哭了,赶忙装作去洗脸,再大大咧咧地走开。

52个城市的巡演彻底压垮了朴树,他变得狂躁,他开始拒绝商演,他觉得自己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

于是乎,这个在青春期就叛逆的少年,做了一个让人惊讶却又在情理之中的决定:他选择了逃离,逃离这个让他疯狂的世界。

原本以为是短暂的别离,没有想到一晃就是十年。

朴树重回90年代(父亲是北大教授的朴树)(15)

2013年10月26日,朴树在北京第一次大型演唱会,他排练了大概有20次左右,这是他一贯坚持的风格,然而,这一次演唱会却没有刮起多大的风。

2014年,作为新青年的先驱者,韩寒特别欣赏朴树,他打电话给朴树,直接了当地对朴树说你给我写一首歌吧。

没想到,朴树居然同意了,他为韩寒的电影创作了《平凡之路》,电影还没有上映,这首歌曲在微博上仅用了7小时便打破了汪峰2013年创下的百万试听的记录。

朴树又流泪了,十年后他再次站上舞台,他发现自己还有用着无数歌迷,曾经那些粉丝似乎变得更加成熟了,依然有很多的人愿意躲在某个角落里含着眼泪和朴树一起声嘶力竭。

娱乐圈是一个日新月异、喜新厌旧的地方,但是对朴树来说却特别宽容。

曾经有网友这样评价朴树:

十几岁时觉得朴树很文艺,喜欢听着他的歌穿着帆布鞋到处乱跑;后来大一点了,觉得朴树的歌太过于装逼,不耐听;到了现在似乎能听懂他的执着了,终于懂得了他的纯粹。

很多人常用“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来形容朴树, 对于这种说法,朴树不以为然,他说:“不是我仍少年,是其他人都选择过早地老去。”

如果有人问这个世界什么让朴树最留恋,那一定是音乐。

或许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的人不是朴树,而是我们这些人。

(全文完)

朴树重回90年代(父亲是北大教授的朴树)(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