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好像……不是想象中的那种有距离感的专家,而是有学识的普通人。

贴上标签之后,我们就不是我们了。二十青葱的军校生穿上警服,变成了“警察叔叔”,三十如松的博士生考公进了法院,变成了“某法官”,拥有了一个固定的形象。

北大凡尔赛学生(985教授的简历火了)(1)

或者目光坚毅,或者目光犀利,或者凛然正气,或者执法正义,我们心中的他们都是这样的形象。但实际中呢?他们平时也会脱下军装后臭屁自拍,也会放下案卷后端起漫画。

就算是我们在大学时无比敬仰的老师、教授也是这样的,看起来严肃不羁的外表,一开口,却露出了幽默有趣的灵魂。

北大凡尔赛学生(985教授的简历火了)(2)

985教授简历“不走寻常路”,自带吐槽功能“凡尔赛”不停

对于学识多的人,我们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敬仰。从古至今,我们印象中的读书人都是“文绉绉”的,但最近一位985大学教授的简历,却让学生们三观受到了冲击。

北大凡尔赛学生(985教授的简历火了)(3)

教授并没有做什么不正当的行为,只是有些“不走寻常路”。像我们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前,都会被老师告知简历用语一定要干练、成熟,不能用什么方言或口头话。

一边列优点一边吐槽就更不能了,会让用人单位觉得幼稚。但这位南开大学的胡教授,却偏偏就倔强,教育经历才正经但没完全正经了几秒,教授就开始了源源不断的“吐槽”。

北大凡尔赛学生(985教授的简历火了)(4)

个人简介,教授着实写了一大堆,只能说不愧是教授。可同时我们也发现简介中时不时冒出一些引人注目的小括号。如果深谙二次元和网络文学的同学知道,括号里都是心里话。

正经的话正常写,心里的吐槽放在括号里。不过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学生们看到“先后在北京大学在内的知名大学及研中心开展研究”后刚想“哇哦”,就被括号里的话哽住了。

北大凡尔赛学生(985教授的简历火了)(5)

“主要是当时找不到工作。”

这可真是深深的扎心了,普通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就是找不到工作。而教授,先后进了很多学生可望不可及的单位开展高层次研究,原因却是“找不到工作”,对比天差地别。

北大凡尔赛学生(985教授的简历火了)(6)

北大凡尔赛学生(985教授的简历火了)(7)

教授接下来又列举了很多知名物理类期刊,如果能在这些期刊上发文,那都是特别厉害的成就了,但教授却不给期刊面子也非常不给自己面子的在括号表示“这些被定义为水刊”。

而后,有表示自己在天体物理的刊物上发表了数篇文章,同时吐槽“最近才发现蒙做天文的比蒙做核物理的专家容易一点”,让学生们不禁吐槽:太朴实了吧?真的不是自黑吗?

北大凡尔赛学生(985教授的简历火了)(8)

而在研究方向上,教授则一条一吐槽,将自己成功从一个资深学术研究教授的形象,直接拉低成为“蹭热度的打工人”,而荣誉称号上,更是实诚的为想写简历的同学提供了模板。

“2006年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获得者是所有网民;“2008年感动中国特别奖获得者”——获得者是“全体中国人”,怕大家不信有这馅饼,教授还贴心提示。

北大凡尔赛学生(985教授的简历火了)(9)

“如不相信可自行查之。”

笔者替同学们查了一下,是真的,荣誉称号终于有的写了,不过我们还可以领会教授的精神“蹭热度”的加上一句:在2006年很荣幸与胡教授一同获得年度风云人物……

妈妈!我出息啦!

北大凡尔赛学生(985教授的简历火了)(10)

与胡教授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同校的陈教授,虽然没有一直吐槽,但也在个人简介中这样写道:最大的成就是30岁前出国逛逛,读了书,顺便拿到了一些文凭……

“顺便”拿到了两个学士学位,不同方向的两个硕士学位,一个博士学位……而在陈教授的荣誉称号上,只有一张图,非常“谦虚”的写到“那些只是虚名而已,就好像浮云一样……

请问……这样的浮云可以给我来几朵吗?

北大凡尔赛学生(985教授的简历火了)(11)

写在最后

两位教授的个人简历,让我们看到了脱去世人贯之“专家”、“教授”的外衣后,他们的另外一面。原来教授也是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而不是我们刻板印象中单薄的纸张。

不过教授们的简历写作方式,只能说学生们还是慎用。毕竟有实力的人,才能如此放荡不羁的写简历。而对于普通学生来说,如果也这么写,HR的表情可能就是网友说的那样。

北大凡尔赛学生(985教授的简历火了)(12)

“他放上了是幽默,我放上了是不知好歹。”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