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这是初中语文课文里面《口技》里面的一段话。初学《口技》之时,也是被这个口技演绎者的技艺惊艳到,心想世间竟有如此高深莫测的技艺,甚是崇拜。

郭德纲和岳云鹏的相声哪个好(都知道郭德纲和岳云鹏)(1)

后来在看春晚之时,对于同样是用一张嘴表演的相声,也是甚是喜欢。后来参阅资料方知,相声与口技本就是同一种事物。清末徐珂《清稗类钞》在"口技"条中把"数人声口"与"鸟兽叫唤"的隔壁戏别称为"肖声""相声""象声"或"像声"。而"相声"二字最早出现于清乾隆年间,根据清乾隆时翟灏撰写的《通俗编》记载:"今有相声伎,以一人作十馀人捷辨而音不少杂"在这本书当中第一次出现"相声"的字眼。

第一个将这门艺术称之为"相声"并发扬光大的民间艺人是一个叫做张三禄的技师。根据《江湖丛谈》的记载,道光年间八角鼓班艺人张三禄离班之后,单独表演,就自称这种表演为相声。

郭德纲和岳云鹏的相声哪个好(都知道郭德纲和岳云鹏)(2)

张三禄最初是一个八角鼓班的艺人,虽然他的艺术技艺十分了得,并且能够随机应变应当不同的状况。但是却因为他性格怪癖,不易搭班,受人排挤,长此以往他便愤然离去,自立门户。因为无人搭班,他便凭着学说逗唱四大技能另起炉灶,听戏之人好奇地问他这是什么技艺之时,张三禄不愿说这是八角鼓,便自称为相声。

虽然张三禄是第一个称这么技艺为相声的民间艺人,但实际上,相声的起源时间还更早。毕竟相声又被称为"肖声""象声"或"像生"。其中"像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宋人的著录中,北宋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八当中记载:"自早呈拽百戏,如上竿、趯弄、跳索、相扑、皷板、小唱、斗鸡····叫果子、学像生、倬刀、装鬼、砑皷、牌棒、道术之类,色色有之,至暮呈拽不尽。"这里面记载的数十种技艺里面就有了"学像生"。

郭德纲和岳云鹏的相声哪个好(都知道郭德纲和岳云鹏)(3)

南宋时期的《梦梁录》同样记载了:"旧有百业皆通者,如纽元子学像生叫声、教虫蚁、动音乐、杂手艺、唱词白话、打令商谜、弄水使拳及善能取覆供过、传言送语"。这里面的"学像生"指的是学吟叫的技艺或者是摹仿动物的叫声的技艺。

在更早的唐朝时期宫廷艺术师便从动物模仿人声当中获得启发,反过创造出了各类模仿之声。唐朝时期有一个比较出名的演出节目叫做《鸟歌万岁乐》,这个《鸟歌万岁乐》是武则天时期所创,相传:"武太后时,宫中养鸟能人言,又常称万岁,为乐以象之。舞三人。绯大袖,并画瞿鸟鹆,冠作鸟像"。后来便有了这个《鸟歌万岁乐》的节目,再后来有些艺师便模仿起动物的声音,反向创作。由此可见,早在唐宋时期的像生便已经有了声音摹仿的技艺;到了明清以后,口技大行其道,而无论是象声,还是像声跟相声,都只是口技的代名词。

郭德纲和岳云鹏的相声哪个好(都知道郭德纲和岳云鹏)(4)

虽然相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宋,但是现今的相声最早出现的还是在清朝时期。最开始的相声并不是什么高档、宫廷艺术,最早的相声出现在撂地场子。其场子很简单,一个桌两条板凳,算唱戏用的,所多的就是一块印着牛黄解毒丸广告的台帘,做下场门。而它的受众群体也大多是一些底层市民,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很多原本在农村的农民都纷纷到城里谋生。这些从事着劳苦工作的底层百姓,日常最大的消遣便是去撂地场子听说那么一段通俗易懂的相声,寻求一丝欢乐。

郭德纲和岳云鹏的相声哪个好(都知道郭德纲和岳云鹏)(5)

到了20世纪20-30年代,日渐成熟的相声开始进入茶馆和园子,现代相声由此发展起来。场地规格的提升,带来的是观众群体素质的提升,作为相声演绎者其文化素养、相声功底自然而然也要有所提升,以往在撂地场子所说的那些相对低俗的段子自然是难登大雅之堂。

相声从业者综合素质的提升,反过来推动了相声地位的提升,以往被戏剧所鄙视的相声,在这一时期里,已经足以与戏剧相抗衡。现在许多相声世家就是在这一时期里,开始他们的传承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