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墩子

图:来源网络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了没几天,哩哩啦啦到了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临近春节时家家户户都会大扫除,清扫蛛网扬尘、清洗家具衣物等,这也是迎接春节的重要活动。

儿时过年最幸福的时间(故乡过年的记忆)(1)

据宋人吴自牧《梦粱录》记载: 十二月尽,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以祈新岁之安。至今民间流行着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谚语。据说,这种习俗来源于古代的传说,古代神话中颛顼有一个不争气的儿子,好吃懒做,平日穿很破烂的衣服,喝很稀的粥。有一年除夕夜晚,他又冻又饿,死在屋角。所以,除夕这天,人们乘大扫除机会,把家里的破烂衣服和剩饭剩菜拿出来,在新的一年来临前倒掉,表示不让贫穷到家里来。

按民间的说法:因“ 尘 ”与“ 陈 ”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扫尘既有驱除病疫、祈求新年安康的意思,也有除“陈”(尘)布新的情感愿望。这一风俗也反映爱清洁、讲卫生的传统,寄寓了人们美好的期盼,至今仍保持顽强的生命力。

儿时过年最幸福的时间(故乡过年的记忆)(2)

虽说“二十四,扫尘日”,实际上从祭灶前后到年终,均为扫尘时间。一到腊月二十四,家家户户就忙着打扫室里室外卫生,浆洗衣服鞋帽,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连箩筐簸箕也洗刷一遍,把内内外外都收拾得干干净净。然后把几件破旧的东西拿到村口放火烧掉,称为送穷,意思把那些晦气全部送葬掉,以换来新一年的好运气。

关于“扫尘”,还有一个传说。很久以前,玉皇大帝为了掌握人间情况,就派三尸神常住人间。三尸神是个阿谀奉承、搬弄是非、在人间作祟的家伙,据《太上三尸中经》说:“上尸名彭倨,在人头中;中尸名彭质,在人腹中;下尸名彭矫,在人足中。”每逢庚申那天,他们便要上天去向玉皇大帝陈说人间的罪恶。久而久之,玉皇大帝认为人间是个丑恶肮脏的世界。

儿时过年最幸福的时间(故乡过年的记忆)(3)

一次,三尸神更危言耸听,密报人间咒骂玉皇大帝。玉帝大怒,降旨查明人间犯乱之事,并将犯乱人的姓名、罪行书于墙壁之上,并让蜘蛛结网遮掩以作记号。又命王灵官于除夕之夜下界,凡遇有记号之家,满门抄斩,一个不留。三尸神好不高兴,乘机下凡,恶狠狠地在每户人家墙壁上做上记号,好让王灵官来斩尽杀绝。

此事灶王府君知道了,大惊失色,为了搭救凡人,各家灶王爷聚集商量,想出了一个办法:即在腊月二十三日“ 送灶”之日起,到除夕“ 接灶”前,每家每户必须清扫尘土,掸去蛛网,擦净门窗。否则,“接灶”时灶王爷拒不进宅。果然,王灵官于除夕之夜来察看时,家家窗明几净,焕然一新,灯火辉煌,团聚欢乐,人间美好无比。王灵官找不到所谓“ 劣迹”的记号,立刻返回天上,将人间祥和安乐,祈求新年如意的情况禀告玉皇大帝。玉帝大惊,立刻降旨拘押三尸神,掌嘴三百,永拘天牢。

从此,人们为了感激灶王爷除难消灾、赐福呈祥的恩典,总是在“送灶”开始,直到大年夜,进行“扫尘”。

儿时过年最幸福的时间(故乡过年的记忆)(4)

以现代的眼光来看,故乡土草房绝对是原始的居所。改革开放前,我们那里的乡下几乎看不见一栋砖房。有的甚至是干打垒,就是先用木板夹成一尺多宽的槽子,然后往槽子里填充黏土夯实,再搭上木椽,铺上芨芨草,用黄泥巴抹平。经过一年的烟熏火燎,早已没了原样。房子盖好后安门窗。门窗是木制的,窗户都是上下两扇,上扇朝里,打开时用窗勾挂着,窗纸都是糊在里面边,因为外面风大,容易脱落。窗纸糊上后,要经常用鹅毛翎掸点儿煤油,为防潮也为增加亮度。

绝大多数人家没有天棚,燕子可以随便进屋絮窝儿。干净人家,在燕窝下边吊个竹篮盛着;埋汰人家,鸟屎就直接拉在地上。小燕出窝儿时满屋乱飞,扑得到处都是灰尘。屋舍是这样的简陋,家具就更不用说了,一般是两只小箱子或者一个炕柜;炕柜多数四门两开,门上有玻璃彩画。家有老人的,可能在箱盖上摆放一对陶罐,里边插着一只鸡毛掸子。鸡毛掸子可以掸灰,但往往也是妇女们用来教训孩子的工具。

儿时过年最幸福的时间(故乡过年的记忆)(5)

吃饭多用炕桌,有圆的、方的、长方的三种。炕桌面积较小,一般以坐四人为宜,如果多出一个,就会觉得拥挤。地桌和椅子之类是很少见的,反正家里也没个正经的看书写字的地方。墙壁的装饰是谈不上的。多数人家都是黄泥罩面,本皮本色;少数人家糊层废旧报纸,贴张年画而已。

穷家烂舍,生活之地,每年的扫尘也是要大动干戈的。家里面打扫干净以后迎接新的一年,也可以让来年的运气变得更好,能够有一个更加愉快的心情。这一天,大清早一家人齐上阵。我和弟弟妹妹,一趟趟将家里的瓶瓶罐罐、铺铺盖盖,炕桌板凳,锅碗瓢盆,一件件搬到场院里晾晒。父亲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找一根比身高还长的木棍扎成长扫把,将房子屋梁上、墙角的灰尘和蜘蛛网等脏东西一遍遍刷扫,直至露出原貌。

儿时过年最幸福的时间(故乡过年的记忆)(6)

最忙的要数母亲,烧开一大锅热水,把旧衣服被子全部都清洗晾晒,然后将抹布放到清水里面清洗一下,再沾一些醋,开始擦桌椅板凳,说这样才能减少细菌滋生。厨房是一个比较难打扫的地方,厨房里面的东西也非常多,锅碗瓢盆先用白醋洒一遍,然后再清洗,用醋洒一遍,就是可以把锅瓢里面的旧味道给软化,然后再进行清洁,就可以更加快速。

日落西山前,父亲背来一捆软绵绵的麦草铺在炕席下面,母亲将一整天晾晒暄腾的被褥铺在上面。我们再将家什搬回原位,还要在刷扫干净的墙上贴上年画,一家人围坐炕桌吃一顿“扫尘”饭。劳累一天,晚上躺在热乎乎、软绵绵的土炕上,享受着辛劳后的清爽,迎接新年的到来。

儿时过年最幸福的时间(故乡过年的记忆)(7)

走过了太长的道路才知道珍惜,尝过太多的滋味懂得回忆。长大了,变老了,过年扫尘的记忆好像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牵引着,想起它就不再愁苦与清寂,脑海里尽是浓浓乡愁,乡情依然如四季对天地花草般眷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