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的联想中国人的习惯,不出正月都算过年,叫过大年“年”是春节,是一年中最大的节,就特别给它一个月的地盘于是我就想到年和节有什么不同,比如正月里就还有元宵节,还有更小的立春、雨水等被称为“节气”的节,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一年分别有几个节?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一年分别有几个节(节是什么节其实就是接)

一年分别有几个节

节的联想

中国人的习惯,不出正月都算过年,叫过大年。“年”是春节,是一年中最大的节,就特别给它一个月的地盘。于是我就想到年和节有什么不同,比如正月里就还有元宵节,还有更小的立春、雨水等被称为“节气”的节。

节者,接也。事物都不可能一帆风顺直线前进。都是有节有序,走走停停,接力而行。节是一个运动着的概念。这首先是宇宙运行的规律,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圈,因所处位置不同,就分出二十四个节气。从春到冬节节递进,就这样走过了一年。人的成长也有“节”,从孩童时节、学生时节、工作时节,直到退休后的晚年时节,所以社会规定了儿童节、青年节、老人节,从小到老就这样一节一节度过了一生。植物的生长也有“节”,最典型的是竹子,竹管中空外直,美则美矣,但每隔尺许必得有一停顿,然后接着长,是为一节,如果一直到顶,就不成材,就不堪为用。务过农的人都知道玉米拔节,夏季的夜晚浇过一场透水,你在玉米地旁听吧,噼啪作响,那是田野里生命的交响。无论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事物都是接续前进,走过一节,再拔一节。这是一个生命动态的过程。

节者,结也。古人在无文字之前就发明了结绳记事。顺顺溜溜的绳子上打了一个结,必是有事要记住,平平常常的日子里规定了一个节日,必是有事值得纪念。节,是一个时间的概念。值得纪念的有好事也有坏事,好事如“五四”青年学生反帝纪念日,“8·15”日寇投降纪念日,“十一”国庆纪念日等。坏事如“七七事变”纪念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等。不过我们常把好事称节日,坏事称纪念日。就是对一个伟人,人们也是既记住他的生日,也记住他的忌日。好事纪念,是为发扬光大,要庆要贺;坏事不忘,是为警惕小心,要常思常想。郭沫若就写过著名的《甲申三百年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人生、社会只有在好坏反正的对立斗争中才能前行。节是一个社会运行中的坐标。一个国家规定国庆节,是让国民知道立国不易,忘了国庆日就是忘国;一个民族用最典型的风俗礼习来过自己的节,是提醒同胞不要忘祖。中国人把阴历七月十五定为鬼节,外国人有亡灵节,是要生者不忘掉死者。节,是在时间的长绳上打了几个结,叫我们一步一回头,积累过去,创造未来。

节者,截也。它专截取生活中最有意义的日子,再以这日子为旗帜,去选择截取一定的地域、一定的人群,从而强化生活中不同的个性。你看各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节。青年人有青年节,老年人有老年节,妇女有妇女节,基督徒有自己的圣诞节,连最自私的情人们也要为自己规定一个情人节。这节还是拦截人们感情的闸门。你看春节那返乡的人流如潮如海,元宵、中秋、重阳,无论哪一个节都是在开启人们的某一种思绪。节有最小者是每个人自己的生日,最大者是全地球每365天过一个元旦节,而火星则每686天过一个元旦节。我有时突发奇想,现在人们还没有找到宇宙大爆炸诞生的那一日,如果找到了那一天,又找到了外星人,大家同庆宇宙的元旦节,不知会是什么样子。这样想来,节又是一个划分空间的概念。此节与彼节可以有关,也可无关。而当最多的人同时关注一个节日时,那就是最大范围的大同。当一个人被写入一个节日时,他就有了最高的威望,如伟人的生日总是被列为纪念日。

知道了节是生命的过程,我们就会格外地珍惜它。要节节而进,奋勇而行,谨守人生之节、人格之节。节既是时间的概念,就在提醒我们生命的流失,我在一篇文章里曾发问,是谁发明了“年”这个东西,直将我们的生命寸寸地剁去。我们一方面要节约生命,勿使岁月空度;另一方面又承认节序难违,不要强挽流水,而是重在享受生命的过程。节又是一个空间的概念,我们都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群、多少民族、多少个国家和组织就有多少个节日;有多少人就有多少个生日。它提醒我们“喜吾节以及人之节”,每当节日来临时不要忘了相互庆贺,邻国国庆要发个贺电,亲友过节要送束鲜花,老人记着儿童节,青年人不要忘了父亲节、母亲节和重阳节。节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互相联系的纽带,是一个爱的纽结。

想明白了以上的意思,我们就天天都在过节,天天都在为别人祝福和在被别人祝福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