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悦竹从霜风凄紧,到春气初播,这段时间的案头雅玩,水仙花可谓必备佳品入冬后,爱花的人总喜欢到花市挑几颗水仙鳞茎,带回家去种植水仙多为水养,放在盆中与水石同供,清水一碟,白石几粒,绿叶亭亭,白花黄心,幽香微吐,摆放客厅茶几或低柜上,看着它葳蕤绽放,在严寒时节盛放一屋子蓬蓬的暖意汪曾祺在散文《岁朝清供》里说:“水仙、腊梅、天竹,是取其颜色鲜丽隆冬风厉,百卉凋残,晴窗坐对,眼目增明,是岁朝乐事”,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仙风道骨老神仙?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仙风道骨老神仙(仙风道骨今谁有)

仙风道骨老神仙

文-杜悦竹

从霜风凄紧,到春气初播,这段时间的案头雅玩,水仙花可谓必备佳品。入冬后,爱花的人总喜欢到花市挑几颗水仙鳞茎,带回家去种植。水仙多为水养,放在盆中与水石同供,清水一碟,白石几粒,绿叶亭亭,白花黄心,幽香微吐,摆放客厅茶几或低柜上,看着它葳蕤绽放,在严寒时节盛放一屋子蓬蓬的暖意。汪曾祺在散文《岁朝清供》里说:“水仙、腊梅、天竹,是取其颜色鲜丽。隆冬风厉,百卉凋残,晴窗坐对,眼目增明,是岁朝乐事。”

一直以来,水仙花被视为清逸脱俗的象征,与梅花、茶花、迎春花并称“雪中四友”,明代大书画家文徵明的曾孙文震亨在他的《长物志》中,还将水仙与兰花、菊花、菖蒲誉为“花中四雅”。

如今在成都,公园、街道、院落、湖水旁,到处都能看到水仙花的身影。花一开,春就近了。

中国水仙何处来?

歇后语说,水仙不开花——装蒜。水仙跟大蒜,简直看上去像是一母同胞,都有鳞茎,叶片皆呈狭长状。事实上,大蒜属于百合科的草本,水仙则是石蒜科的植物,大蒜的鳞茎由多个蒜瓣组成,水仙的鳞茎则是完整的一块,大蒜不开花,水仙花的生长周期大概在50-60天,不到2个月的时间就能开花。水仙不开花,就像大蒜,但水仙一开就是中国十大名花。

水仙是我国传统名花,它是否起源于中国呢?一方认为起源于中国,清康熙年间《御制佩文斋广群芳谱》中说,“水仙,六朝人呼为雅蒜。此花外白中黄,茎干虚通如葱,本生武当山谷间,土人谓之天葱。”这里说水仙是中国原生植物,在唐代以前就出现了。

另一方认为中国水仙起源于地中海,属外来归化植物。唐以前没用关于水仙花的任何记载,目前可见最早记录,出现在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中:“柰祗出拂林国,根大如鸡卵,叶长三四尺,似蒜,中心抽条,茎端开花六出,红白色,花心黄赤,不结子,冬生夏死,取花压油,涂身去风气。”李时珍《本草纲目》引用了这段记载,并云:“据此形状与水仙仿佛,岂外国名谓不同耶?”柰祗是水仙的一种,拂林国指地中海地区。

其实,从植物学和文献学的角度进行综合考察,不难得出结论:水仙并不是中国的原生植物,而是在唐初由地中海区域传入中国,在五代及宋初逐渐传开,并传入日本等国,在栽培的过程中,有些逸为野生。这也可以解释南宋学者赵蕃提出的疑问:“楚辞香草费磨研,何独无言到水仙?”

水仙花在宋代开始盛行。南宋初期,年过七旬的诗人周紫芝在九江第一次见到水仙花,抑制不住激动和喜悦,感慨“七十诗翁鬓已华,平生未识水仙花”。水仙最起初意为水中的神仙。何以名为水仙?明代高濂《遵生八笺》曰“因花性好水,故名水仙。”《本草纲目》等都有相近的说法,可见,水仙是因它和水的关系才得名。

水仙的别名、俗名极为丰富,称“金盏银台”,即单瓣水仙;称“玉玲珑”,即重瓣水仙;称“雅蒜”,因其形似;称“雅客”,因其神韵;称“凌波仙子”“洛神香妃”,则因其盈盈仙骨,娉娉婷婷,宛如仙子凌波御风而行。此外尚有“栗玉花”“雪中花”“女史花”“姚女花”“汉滨仙女”“素娥青女”等等,每一个名字都寄托了人们对水仙的美好想象。

得水能仙天与奇

水仙花的花色淡雅,一般是白色或黄色品种,契合国人追求素雅淡远的审美意境。作为岁朝清供,人们对水仙的爱,可以说仅次于兰。

北宋诗人黄庭坚酷爱水仙花,写诗赞叹:“得水能仙天与奇,寒香寂寞动冰肌。仙风道骨今谁有,淡扫蛾眉簪一枝。”得水能仙,简朴素雅,风骨之高,举世难得。他在《与李叔端帖》里留下一幅美好图景:“数日来,骤暖,瑞香、水仙、红梅皆开。明窗几净,花气撩人,似少年都下梦也。”花开一片,好像回到了少年的京城梦里啊。

在杨万里身边,水仙花简直成了他的灵感源泉、精神伴侣。他有《添盆中石菖蒲水仙花水》诗:“旧诗一读一番新,读罢昏然一欠伸。无数盆花争诉渴,老夫却要作闲人。”水仙花与他互动,亲密之极。杨万里为水仙花写了九首诗,有首五绝清新可喜:“韵绝香仍绝,花清月未清。天仙不行地,且借水为名。”

清初的李渔爱水仙如命。《闲情偶记》书中有《水仙》一文,开篇即说“水仙一花,予之命也。”文章记载,有一年春天,李渔穷困潦倒,典当度日,正值水仙开花,欲购无资,家人劝他算了吧,可他说:“汝欲夺吾命乎?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于是,家人只好当了发簪耳饰去买水仙。

清香可压荼蘼,拒寒不输梅花。南宋诗人吕本中将水仙与寒梅并论:“澹绿衣裳白玉肤,近人香欲透衣襦。不嫌破屋飕飗甚,肯与寒梅作伴无。”明代四川状元杨慎在《水仙花》一组绝句中,也写到“淩波微步洛川傍,合与江梅竞晚芳”。在诗人们看来,水仙花可贵在于它清妙外表下的高洁灵魂。

明朝袁宏道在《瓶史》中匹配到:“腊梅以水仙为婢”。同时期张谦德在《瓶花谱》中将水仙与兰花、牡丹、梅、菊等并列,归为最高位的“一品九命”。可见水仙在明代地位之高。

川籍国画大师张大千极爱画水仙,他笔下的水仙花清润舒展、顾盼掩映、丰姿绰约,如美人含羞不语,而万种风情,尽在不言中。文人雅士钟情它的气韵雅致,寻常百姓喜爱它的素朴可亲。水仙花仙姿出尘、冰姿清幽,昂扬着生机,蕴藏着诗意,与红红火火的春节,居然意外的和谐。过年为什么要摆水仙花?因为水仙花谐音“谁先发”,预示明年“谁先发”。还有一层意思,水仙花有六个瓣,“六”与“禄”谐音,春节在家中置盆水仙,迎春呈祥,倍添喜庆,寄寓来年福禄俱得,吉祥如意。

水仙的花语

西亚地区有名言:“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水仙花成为精神生活的代表。西方水仙意象源于那个著名的古希腊神话故事:美少年那喀索斯在水中看到自己的绝世容颜,从此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就这样在池塘边死去并化作了一株水仙。由此,在西方语境,水仙花通常象征自恋,死亡和新生,以及坚贞的爱情。

水仙花的风格也是中外有别,中国水仙给人的印象是清新脱俗的,它象征着吉祥、万事如意、纯洁、美好、敬意和高尚等等,在中国文人笔下,水仙花是幽雅而孤清的。而西方的“洋水仙”,大多是簇拥在一起,欢快怡人的,花色丰富,色泽鲜艳,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代表作《水仙》一诗中写到:“独自漫游似浮云,/青山翠谷上飘荡;/一刹那瞥见一丛丛、/一簇簇水仙金黄;/树荫下,明湖边,/和风吹拂舞翩跹。”追求跃入眼帘的亮丽之色,给人轻快、欢乐的美感。洋水仙绽放较早,花开之时光彩夺目,又有“花园之眼”的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