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1日上午9点,在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上,中国女排姑娘们在失掉首局的不利形势下连扳回三局,以3:1战胜塞尔维亚。当致胜的一球落地,整个中国都为之沸腾,掀起了本届奥运落幕前的最后一个全民热潮。

中国女排时隔12年再次站上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让人忆起曾经的光辉岁月。35年前,女排姑娘首次荣获世界冠军,这也成为了史无前例的“五连冠”的起点。

那一年,《人民日报》首提“发扬女排精神,振兴中华”,第一次将女排和振兴国家联系在一起,体育竞赛的胜利上升到激励民族精神的高度。中国女排成为了当时中国人的模范和骄傲,更成为中国在80年代腾飞的象征。此后,《人民日报》多次在头版刊登中国女排的报道,记录了一次次的狂喜和荣耀。

昨日胜利的欢呼声仍回荡在耳畔,让我们跟随《人民日报》35年间对女排的报道,重温中国女排一路跋山涉水,在逆境中创造奇迹,用女排精神感染一代又一代人的往事。

第一次登上世界之巅

“用女排精神去搞现代化建设”

1981年11月16日,第三届世界杯排球赛在日本大阪举行。决赛中,中国女排以3∶2惊险战胜东道主日本队,拿下了在世界舞台上的首次胜利。当时全国欢欣鼓舞,女排顽强拼搏、愈战愈勇的精神也成为照亮80年代的一束光芒。

第二天,《人民日报》破天荒地用整个头版庆祝中国女排的胜利,女排的教练和运动员们的头像都登上了光荣榜,各方的祝贺如潮水般涌来。

头版还刊登了评论员撰写的《学习女排,振兴中华——中国赢了》,其中写道,对于这次比赛的胜利,不能只是高兴一阵,庆祝一番就完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中国女排的精神,并落实到每个人的工作中。并提出:“用中国女排的这种精神去搞现代化建设,何愁现代化不能实现?

女排精神都有哪些(女排精神究竟是什么)(1)

随后的一段时间里,《人民日报》多次报道了各行各业学习女排精神的号召和事迹。1981年11月18日的头版头条,刊发了邓颖超、宋任穷在《体育报》刊文赞扬中国女排的报道,号召各行各业都要学习女排精神。“树立远大志向,脚踏实地苦干实干,掌握精湛技艺,创造优异成绩。”

1981年12月5日第四版刊发的报道《女排精神激励着亿万颗心》中提到,“截至1981年12月4日,中国女排收到贺信、贺电和各种纪念品达3万多件,仅郎平一人就收到3000多件。”其中还公布了一些来信的内容,比如有小学生说“为作一名新中国的少年儿童而自豪”,生产单位的女职工“表示要学习女排精神,保证完成和超额完成今年的生产任务,为四化多作贡献”,沈阳皇姑区塔湾小学从校长到每个学生,一人一针,在红领巾上绣出“献给中国女排,为国争光”10个字,表示他们同女排心心相连。

此外,《人民日报》还开设“学女排,见行动”的专栏,激励广大群众用女排精神去工作学习。

五连冠的辉煌,掀起学习女排精神热潮

1982年世锦赛女排再度夺冠。9月27日,《人民日报》头版又以大篇幅报道了这一喜讯,在国务院的祝贺中写道:“去年你们夺得世界杯冠军,鼓舞了全国人民奋发图强、振兴中华的爱国热忱。这次比赛,你们在党的十二大精神鼓舞下,表现了遇强不惧、百折不挠、团结一致、顽强拚搏的精神,对全国人民又是一个很大的鼓舞。”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女排第一次将奥运金牌收入囊中。《人民日报》用头版头条《奋勇拼搏直落三局战胜美国队赢得“三连冠”》为女排庆祝,文中写道:“当女排获胜后,全场观众沸腾起来,许多华人高兴得又跳又喊。亲身参加中国女排三次夺冠的老队员张蓉芳、郎平禁不住掉下了热泪。”

女排精神都有哪些(女排精神究竟是什么)(2)

随后在1985年和1986年,女排又蝉联世界杯和世锦赛冠军,成为世界排球史上第一支获得“五连冠”的队伍。1986年9月14日,《人民日报》头版报道中国女排连续第五次夺冠。

据资料显示,三年中,《人民日报》刊登的有关女排事迹和学习女排精神的报道超过500篇,在中华大地掀起学习女排精神的热潮,中国女排“五连冠”的辉煌成为那个时代深深的烙印。

两度陷入低谷,女排精神指引王者归来

随着郎平、梁艳等名将相继退役,中国女排出现了青黄不接的情况。1988年汉城奥运会,中国女排获得铜牌。1989年和1990年的世界杯和世锦赛均卫冕失败。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中国女排最终只获得第7名。

2003年,在主教练陈忠和的率领下,中国女排夺得世界杯冠军。随后的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队一路坎坷,战胜强敌日本,半决赛险胜古巴,决赛对阵俄罗斯,在0∶2落后情况下连扳三局,时隔20年再夺奥运金牌。《人民日报》8月30日的“奥运特刊”上,除了报道新闻外,还配发评论《把光荣写在共和国的旗帜上》,以煽情的笔触记录了新一代中国运动员的崛起,并重提女排精神。

女排精神都有哪些(女排精神究竟是什么)(3)

然而在陈忠和卸任后,中国女排又陷入低谷。直到2013年,郎平挂帅,再次执教中国女排,一年后就将女排带到世锦赛决赛的高度。2014年10月14日,《人民日报》体育版报道了中国女排获得世锦赛亚军的消息,称赞她们“打出了老女排的精气神”,附上评论《为年轻女排点赞》。其中提到:“世上少有长盛不衰的队伍,但有永不言弃的追求。”

女排精神都有哪些(女排精神究竟是什么)(4)

2016年里约奥运,在郎平的带领下中国女排再次跻身决赛,面对小组赛曾战胜自己的塞尔维亚队,女排姑娘们全力以赴,献上一场精彩绝伦的比赛,第三次夺得奥运冠军。

今天(8月22日),《人民日报》头版大图是女排姑娘朱婷在奥运决赛上的英姿,并配以标题《中国女排王者归来,超越金牌,不忘初心》。在头版评论《壮哉,女排精神!》中回顾了80年代女排“五连冠”的光辉岁月,随后引用郎平曾说过的一句话,“中国的女排精神与输赢无关,不是说赢了就有女排精神,输了就没有。要看到这些队员努力的过程。” 指出新时代女排精神的内涵是与时俱进,不忘初心,以开放包容博采众长,靠苦干巧干赢得竞争。以这种历久弥新的精神,去解决众多“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

女排精神都有哪些(女排精神究竟是什么)(5)

郎平曾在《人民日报》发文诠释女排精神

35年前,一个叫郎平的姑娘一击扣球,为中国女排赢得了载入史册的胜利。伴随女排一路走来,两次将中国女排拉出低谷,郎平可谓是女排精神的象征。

女排精神都有哪些(女排精神究竟是什么)(6)

1999年至2013年间,郎平辗转欧美执教,带领意大利和美国女排取得了辉煌成绩。不过郎平的出走也引发了一定的争议。2005年11月29日,《人民日报》在第十二版以《郎平,“铁榔头”本色不改》为题,报道了郎平的近况,在报道的最后,郎平说:“我是作为一名职业教练接受这份工作的,无论是带中国队,带意大利队,还是带美国队,都是尽心尽责的。无论走到哪里,我时时刻刻记得,我是一名中国人。”

2009年9月14日,《人民日报》在第十五版“体育,激情跨越六十年”栏目中,选取郎平作为新中国体育代表人物进行报道。文中写道:“郎平是一个符号,她奋发向上、顽强拼搏、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精神正是中国体育长盛不衰的生动注解;郎平也是一面镜子,她堪称传奇的人生经历,从多个维度折射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人们观念的改变。”

2014年3月3日,重返中国队担任教练的郎平在《人民日报》第五版“中国道路中国梦”栏目中发表署名文章,文章题目是《奋斗精神永不过时》。

女排精神都有哪些(女排精神究竟是什么)(7)

郎平在文中诠释了她对“女排精神”的理解:“在我的字典里,‘女排精神’包含着很多层意思。其中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团队精神。女排当年是从低谷处向上攀登,没有多少值得借鉴的经验,但是在困难的时候,大家总能够团结在一起,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由于平时刻苦训练,艰苦创业,不断创新,我们才能在比赛中战胜困难,赢得一次又一次胜利;也正是在这种顽强拼搏的精神支持下,我们即使暂时大比分落后也绝不放弃,直至反败为胜。”

女排精神都有哪些(女排精神究竟是什么)(8)

时隔多年,女排带来的振奋与激情又一次点燃了全体中国人,以汹涌之势刷满了各大媒体和社交网络。

“女排精神”不仅能用来“搞现代化建设”,媒记君还发现了一个与时俱进的高大上解读:

女排精神都有哪些(女排精神究竟是什么)(9)

女排精神都有哪些(女排精神究竟是什么)(10)

女排精神都有哪些(女排精神究竟是什么)(11)

如想对此文发表评论,可在后台留言,媒记君会定期整理并发布精彩评论。投稿请发至邮箱:zhanwancheng@newrank.cn

媒记(xdnmtz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