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与人闲聊,对方问什么样的小说可称为好小说?我说,“将历史融入家庭成为文字,让人发现曾经的不足,得到奋斗的力量,看到未来的希望凡是伟大的小说,都是历史的记录者和承载者,是问题的揭露者也是力量的鼓舞者”如果用这个标准来衡量梁晓声的《人世间》,我认为这是一部好的小说,却不是伟大的小说,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梁晓声的人世间经典台词?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梁晓声的人世间经典台词(世间多苦心何以安)

梁晓声的人世间经典台词

那天与人闲聊,对方问什么样的小说可称为好小说?我说,“将历史融入家庭成为文字,让人发现曾经的不足,得到奋斗的力量,看到未来的希望。凡是伟大的小说,都是历史的记录者和承载者,是问题的揭露者也是力量的鼓舞者。”如果用这个标准来衡量梁晓声的《人世间》,我认为这是一部好的小说,却不是伟大的小说。

从1840年以来的中国,或者说从1949年以来的中国,是一段风云激荡、变化极为迅烈的历史,即使放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依然波澜壮阔,叹为观止。可以肯定的是,未来的小说家们,一定会更多地将这段历史注入笔端,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记录时代的作品,其中翘楚将成为伟大。从这方面来说,梁晓声的《人世间》是优秀者之一,也是伟大的前奏。

《人世间》的起笔始于苏联的十月革命,真正开始是建国之后,准确地说是从1972年,一个小人物涂志强被判处死刑。他的死并不重要,然而一个和他看似命运交关实则是两条平行线的女人郑娟已经悄然走上舞台。虽然当时只是埋了一个伏笔,说涂志强有个女朋友,却没有说是谁。

那时候小说的中心周家,父亲周志刚在三线建设,老大周秉义在兵团当知青,老二周蓉打着下乡的名义实则是私奔到了贵州。两兄妹虽然性格不一,但在学校学习都极为出色。老三周秉昆,“从小就缺心眼,不懂人情世故”,被人评价为“一根筯”、“头脑简单”,被留下照顾家庭,住在A市最为贫穷的光字片。

周秉昆的命运,很容易让人想到《活着》之中的徐富贵,他一生多艰,始终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虽然周蓉拒绝承认,然而事实如此。周秉昆当过伐木工人却不如意。在蔡晓光的帮助下进了酱油厂,因为曲艺表现突出推荐为销售员,可他并不喜欢,又被牵进一场与他毫无关系的事故之中。到了群众文艺办公室,与白笑川、邵敬文成为亦师亦友的关系,因发表纪念周总理的禁诗而入狱。释放后把《大众说唱》办得风生水起,却被韩文琪打压。在不得不离开编辑部与白笑川合伙走穴搞文艺演出挣了笔钱,买了一座漂亮房子可以离开光字片时,却房财两空。到南方拓展市场遇挫被扣,被禁演三个月。好不容易成为饭店副经理,却因过失杀人而被判刑入狱12年。与养子楠楠和解之后却传来了他在美国被枪杀的死讯。无奈之下去当拉脚,也就是蹬三轮车帮人拉货加入物流公司,却因周蓉的女儿,也就是周秉昆的外甥女玥玥而失去工作。

周秉昆的经历都是灰色的、绝望的。尽管他努力想做一个好人,尽管他非常努力甚至拼命,然而生活给他的回报却都是苦涩。正如作者所说的,“世态惯逆人愿,愁人之事假以颜色步步向百姓逼近,气人之事仿佛在验证‘气死人不偿命’的真理,层出不穷。”尽管他最后住进了郑娟梦寐以求的楼房,但这并不是他努力的结果,而是周秉义打擦边球的结果,甚至可以说是怜悯的结果。在我看来,这恰恰是小说的败笔,既破坏了周秉义的两袖清风的原则,也破坏了周秉昆的努力。要硬气就硬到底,哪怕是穷,也不低头。

若以情理而论,周秉昆不应该活成这样,他的大哥很早就是厅局级官员,他的嫂子郝冬梅是高干子弟,母亲金月姬有非常大的能量。周秉昆与曲秀贞可称是忘年之交,她不仅是老革命,丈夫马守常也是副省级的干部,周秉昆还救助过马守。蔡晓光手眼通天,拥有丰厚的人脉资源。然而,当周秉昆遭受一次又一次的磨难时,他们当中却无一伸出援手,至少没有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只有金月姬在临终之前,才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为周秉昆的减刑。如果是别人,我觉得情有可原,然而对周秉义来说,我却不能释怀。至少有两件事他做得让人非常心寒,一是当周秉昆新买的房子被挤占房财两空,连住处都成问题的时候,周秉义不仅选择了袖手旁观,而且还指责弟弟。幸好有邵敬文的帮助,周秉昆才避免了无家可住而流浪街头的尴尬。二是周秉义回到A市做副市长时,他给别人的慰问一出手就是三千元,可对周秉昆呢,从来没有超过一千元。尽管周秉义是一个好官员,然而我认为并不是一个好大哥。

周秉昆唯一的幸运是娶了郑娟,她是小说中活得最为通透的人,达到了“心无挂碍,无有恐怖”的境界,这个境界只有周秉义重新回到A市之后才达到,蔡晓光和关铃也部分达到。郑娟是不幸而困苦的,然而,在残酷的生活面前,她没有任何的抱怨,而是始终以一颗天然而善良的心坦然面对。她宁可忍饥挨冻也不要周秉昆送过去的钱;当她搬进新房却马上被要求搬出房财两空时,她并没有抱怨;她一心一意的服侍成为植物人的周母为她按摩以致手都变形,让周母奇迹般的苏醒;当周母对她并不友好,口口声声说她是狐狸精时,她对周母依然一如既往地孝顺;当楠楠在美国被枪杀时,她的表现极为坚强,尽管她在周秉昆面前是那么的柔弱;她拒绝了10万美元的捐助,那笔钱她可以马上改善生活,尽管周蓉、郝冬梅都不理解,玥玥甚至认为她“脑子进水了”,连周聪也不完全理解,然而我却深刻理解;当周秉义对蔡晓光说,“感谢你忍辱负重,对我们周家多年来做出的巨大贡献”时,他根本没有意识到对周家“做出巨大贡献”的还有郑娟。然而郑娟毫不为意,说“姐夫太配享受这等殊荣了!”她不争不抢,不急不恼,安之若素,纯粹出于天性,毫无机心。别人认为她“说精不精,说傻不傻”,恰恰是她心态的写照。知女莫如母,郑母说,“我的女儿我知道,她的心比许多女人都干净。”不只是比许多女人,在小说所有的人物之中,郑娟的心都是最干净的。

尽管周秉义不是一个好大哥,他对周秉昆的帮助几乎为零;可能也不是一个好儿子,不仅没有在父母跟前尽孝,也没有让郝家和周家有往来,让周志刚颜面大失。然而他却是一位好丈夫,他对郝冬梅始终相敬如宾,为了她而放弃提拔的机会,虽然少了些激情,甚至在结婚前“对她越来越不满意”,然而却始终如一。他也是一个好官员,清正廉洁,忍辱负重。为了挽在军工厂而与苏联人拼酒成功购得军舰。重新回到A市之后,以极为果决的魄力,一举将光字片改造完成,最终积劳成疾,患上胃癌而去世。周秉义是一个极为深沉内敛的人,然而这也让他失去自我,周蓉认为他“不属于任何一位亲人,甚至也不属于他自己”恰恰就是他的性格写照。在郝家他不得不曲意迎奉岳母,这既有孝敬尊重的因素,也有不敢得罪的因素,毕竟是住在岳母家中,和倒插门没有什么区别;他不帮周秉昆并不能够说是绝情,而是因为他身不由己,也因为他爱惜羽毛。正如作者所说,“周秉义的彬彬有礼并非本性,不拘小节才是本性,来自学生时代对桂冠的要求,书本上的要求,机关的要求。”也可以说是岳母和郝冬梅的要求。一句话,周秉义一直生活在别人的评价之中,包括他到军工厂舍生忘死的工作,也是如此。只有他重回A市,放下所有的心障,力排众议推进光字片的改造时,他才是本来的那个我。最典型的例子是他被人抢劫之后并没有报警,在意外曝光后,周蓉和蔡晓光前去准备安慰他时,却发现他像没事人一样打乒乓球,一笑置之。老子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此时的周秉义便达到了这个高度。他利用职务之便而不违背原则为周秉昆谋一套房子,在进步家哭得不能自禁让周秉昆都有些看不起他,让郝冬梅改之嫁,都说明他放下外界干扰,回归真我状态。

周蓉自认为是“光字片的女神”,“负有拯救使命才降临人间的”,然而遗憾的是,她并没有实现这个目标,甚至连女儿都未能拯救。不可否认,周蓉的学习能力是佼佼者,然而从小任性叛逆的性格,不仅让她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而且也传递到玥玥身上。事实上,我并不喜欢周蓉。上学的时候,老师想保送她去好学校,这对她来说并非坏事,然而为了避免被保送,周蓉在考试的时候故意只刚刚及格,多少有些不识好歹;在婚姻方面,没有给父母透露任何口风,就私奔到贵州与冯化成结婚,仅仅因为他的诗,是盲目冲动;玥玥和楠楠早恋,周秉昆出手打玥玥一巴掌在方法上确实存在问题,可周蓉兴师问罪打周秉昆一巴掌,声称“俩孩子那点儿事不许你再过问,由我处理”也并非妥当;周蓉第一次见到郑娟,那时候郑娟因为生完孩子发福,周蓉不仅不感谢她对母亲的照顾,反而说“我以为把我弟秉昆迷得不管不顾、破釜沉舟的小寡妇,肯定有点儿像观音呢,却原来像弥勒佛变的”,这话哪儿像一个有知识有修养的人说的?她在电话中批评周秉义只坐小车、不自己打伞、不自己开门,以及安排所谓的群众与官员争相握手,说什么“危险时刻让领导先走”。客观地说,她说的这些情况确实都存在,然而如果把这些当作常态,把所有的负面信息都集中到一个人身上,认为所有的官员都是这样,也有失偏颇,是无知狭隘,至少周秉义不是这样的人。玥玥在金月姬家吃住,周蓉不仅不怀感恩之心,反而指责周秉义说“要不是在你老丈母娘那儿住过一个时期,也许还不至于染了一身任性公主似的坏毛病”,这是典型的恩将仇报,是推卸责任。当初同意让玥玥去郝家的是她,待出现问题又怪别人,这合适吗?当初让周蓉说,“我现在把她抢救过来了,所以我这个母亲并没有失职”,她抢救过来了吗?没有。玥玥养成了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观念,因为楠楠死后郑娟没有接受10万美元的捐赠而口出不逊,骂郑娟“脑子进水了”,到后来为了钱竟然与一个五十多岁的老板结婚,这些周蓉一点责任都没有吗?当初周蓉看不起楠楠,后来看到楠楠到美国留学前途无量时,便又鼓励玥玥和他交往,前后变化未免太快,目的性未免有些太强,也颇有势利之嫌。她甚至不如关铃洒脱自然,比周秉义更能装。郝冬梅对周秉义说,“第一会做戏的是你妹,第二会做戏的是你。你这个女婿比我这个女儿还会哄我妈,你妹今晚讨我妈喜欢的技巧更胜一筹。秉昆就不会你俩这一套,他待人笃实,从不来虚的。”也说明郝看人的准确。说得刻薄一点,周蓉哄金月姬开心,无非是因为她身居高位,她这么哄过母亲开心吗?她有这么对郑娟吗?

小说之中有许多人物笔墨不多,印象却非常深刻。曲老太太办事说话的水平滴水不漏,令人叹为观止,她对生活的洒脱态度,颇有阅尽沧海而从容的淡定,她和金月姬两个老太太的政治智慧,可能是小说当中最高的。唯一可惜的是曲老太太的儿媳成为巨贪,儿子入狱让她蒙羞;白笑川和水自流是典型的社会人,他们有经历有阅历,也有非常高明的生存之道,却不伤害别人;蔡晓光八面玲珑,“在社会上也是个热心肠,获得了重感情、讲义气、有仁心、办事诚信可靠的一流口碑”。蔡晓光也是社会人,仅仅因为房东的无礼,便让他付出了三万五千元的沉重代价。当然他对周家确实是无可挑剔,虽然他对玥玥嫁给富老头,可以摆脱一个负担而有些窃喜,但也是情理之中。

小说之中有些情节似乎也值得推敲。骆士宾的妻子曾珊大家对她评价都非常好,像水自流都对她很认可,在最后突然成为诈骗一亿多元的主犯,连唐向阳都被牵了进去,有些突然;下册第十四章周秉义说中国“快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那时候是2012年,实际上中国在2010年就已经超越日本;周秉昆出狱时蔡晓光开了一俩俄制的伏尔加小车并深感自豪,据我所知,那时候应该是比较流行欧美及日本的车;蔡晓光开车,可他与关铃是在公交车上认识的,似乎有些前后不对应,而且以蔡晓光的性格,他应该不会与人挤公交车;中册第十二章,郑娟拒绝和周秉昆亲热,甚至衣服扣子都被扯掉,这个故事前后似乎有脱节,郑娟何以变成那样,后来却恢复正常?周秉昆对春燕并没有什么感情,所谓的干哥哥也是强加的,而且对郑娟一直死心塌地,然而在中册第九章却说,“秉昆对春燕是有特殊感情的,要不是郑娟坐在旁边,他会以某种肢体语言向春燕表示怜惜的,比如亲她一下,抱她一会儿。”周秉昆出狱后,蔡晓光居然带他去找异性按摩,而且还有他的儿子周聪,那时候周聪还未婚,以蔡晓光对人情世故的精明,怎么可能出现姐夫带小舅子父子去做异性按摩,还压低声音说“按摩师可都是清一色的俄罗斯妙龄女郎,专门从那边挑选过来 的,在咱们这边接受过培训”。小说对外国小说如数家珍,对中国传统文化却几乎只字不提,身为北大文学系高材生的周蓉看《千字文》却只能懂一半,似乎有些不应该。外国留学生问汪尔淼,“你把传统文化说得那么好,传统文化思想影响中国的历史又那么久,为什么中国人给别国的印象并不好呢?”汪尔淼无法回答而无地自容,也不合传统文化权威的身份。

小说处处提倡做好人,如周志刚就认为“咱老百姓家的女儿,将来是好人,走正道,我认为就是出息了”,周秉义对自己的要求是“不但要努力争取出类拔萃,而且还要始终是一个好人”,周秉昆等六小君子也相约要成为一个好人。然而好人却难有好报,周秉义顶着巨大压力一心为民,却多次被骂,被举报。如果不是春燕等人的举报导致已经渐渐恢复的胃恶化,周秉义怎么会死那么早?周秉昆和郑娟一直在努力做一个好人,可他的回报是什么呢?仅仅只是大哥利用职务之便给他的房子吗?楠楠做好人死了,常宇怀做好人死了,六小君子之中不算好的吕川成了副厅级干部,不太好的德宝日子过得也不错,春燕还是副处级干部,而赶超和国庆却过得十分清苦,国庆甚至因为无钱看病而卧轨自杀。好人不得好报,不太好的人却大行其道,让本书蒙上了一层压抑的气氛。

总体而言,小说描写的时间跨度五十年,将新中国成立之后到改革开放到迅速崛起的历史浓缩在几个家庭的聚散悲欢之中,从普通人物的角度来感受中国几十年的沧桑巨变,从而给本书赋予了时代的意义,并有强烈的忧患意识。然而,因为对深层次的东西挖掘不够,是以在思想性上并不深刻。为什么是这样,怎么解决?谁来解决?用什么解决?读了之后是一个好故事,能够回味的却不是太多,所以只是优秀,而无法伟大,不如《白鹿原》那么荡气回肠。蔡晓光说,“咱们搞的那些电视剧,到底有多少社会价值?到底有多少审美价值?哪一部真能启迪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哪一部再过几年还有重播的意义?”他把拍电视当成一种营生,“与开包子铺的人没有本质区别。”或者,梁晓声也是如此认为的,认为写小说也不必追求太高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不一定非要启迪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把写小说当成营生。我不能说错,但如果能够在上述诸多方面提升,想必是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