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取妻,必齐之姜。”这诗句直白来说:吃鱼就要吃鲂,娶妻就选齐女。

齐国姜氏盛产美女,《诗经·陈风·衡门》有诗为证。春秋时期,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王公贵族的男子,以迎娶齐国姜姓女子为骄傲。

然而,凡事总有例外。

二十五年,北戎伐齐。郑使太子忽来救齐,齐欲妻之。忽曰:“郑小齐大,非我敌。”遂辞之。——《史记·齐世家》

“二十五年”是指齐釐公姜禄甫在位的第二十五个年头,即公元前706年。这一年,游荡在北部的山戎越过燕国进犯齐国——“山戎越燕而伐齐”(《匈奴列传》),齐釐公派使节向郑国求援。

郑国由周厉王小儿子郑桓公姬友创建,此时才传承了三代,为诸侯中后起之秀。第三任国君郑庄公姬寤生,携带战胜周王朝联军的余威,毅然派太子姬忽领兵支援齐国。公元前706年为郑庄公三十八年。

齐公纳妾的女儿 太子因她风流而拒婚(1)

战败北戎后,齐釐公便打算与郑国联姻,出嫁一个女儿就可以搞好两国关系,可想而知有多划算。“齐釐公欲妻之”(《郑世家》),于是齐釐公向郑太子姬忽提亲。

在当时这可是各诸侯国男人梦寐以求的姻缘。岂料,郑太子姬忽以“郑国小齐国大,不相匹配”为由拒绝了。

“时祭仲与俱,劝使取之”(《郑世家》),郑国大臣祭仲与姬忽一起参与“维和”,他劝姬忽娶齐国公主为妻。

“君多内宠,太子无大援将不立,三公子皆君也。”——《史记·郑世家》

这是祭仲对郑太子姬忽所说,君王受宠的庶子很多,如果太子没有强大的外援未必能继承王位,三位公子都可能为君。

祭仲所说的三公子除了姬忽,还有他的两个弟弟,姬突、姬子亹。而郑庄公就是“郑伯克段于鄢”主角,庄公从小缺少母爱,所以对自己的孩子十分溺爱。

郑太子姬忽之所以拒婚,除了要向父亲学习,靠自己的能力创造霸业之外;恐怕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齐釐公的女儿“淫”声在外。

鲁桓公夫人

“十八年春,公将有行,遂与夫人如齐”,公元前694年春天,鲁桓公姬允准备出访齐国,夫人要求一起随行,正好回娘家一趟。

“申繻谏止,公不听,遂如齐”,鲁大夫申繻谏言劝阻,可是鲁桓公根本不听,于是鲁桓公与夫人一起来到齐国。

鲁桓公一意孤行,注定了命运悲剧的发生。

齐公纳妾的女儿 太子因她风流而拒婚(2)

“齐襄公通桓公夫人。”“通”,按《古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私通、通奸。齐襄公与鲁桓公夫人之间兄妹乱伦,在《齐世家》记录较详细。

“齐襄公故尝私通鲁夫人”,鲁桓公夫人与齐襄公早有奸情,未嫁之前两人通奸。“鲁夫人者,襄公女弟也”,司马迁明确鲁桓公夫人为齐襄公的妹妹,不仅仅是通奸了,而是兄妹乱伦。

“自釐公时嫁为鲁桓公妇,及桓公来而襄公复通焉”,这次鲁桓公携夫人访齐,齐襄公与鲁夫人再次勾搭成奸。鲁夫人出嫁前淫荡成性,给齐国公主们抹黑了,这或许是郑太子姬忽拒婚的缘由。

俗话说,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鲁夫人的丑闻传到鲁桓公耳朵里,“公怒夫人,夫人以告齐侯”,鲁桓公感觉头上“绿油油”的一片,于是对怒斥夫人。而鲁夫人不堪忍受鲁桓公斥骂,跟哥哥齐襄公诉苦。

“夏四月丙子,齐襄公飨公”,四月丙子,齐襄公举行盛大宴会招待鲁桓公。“公醉,使公子彭生抱鲁桓公”,鲁桓公不胜酒力,竟然被灌醉了。齐襄公派兄弟彭生将鲁桓公抱上车。

“因命彭生折其胁,公死于车”,齐襄公私下指使彭生将鲁桓公勒死。等随从请鲁桓公下车时才发现,已经死在车上,肋骨均被折断。

齐公纳妾的女儿 太子因她风流而拒婚(3)

鲁桓公客死齐国,鲁国颇有君子之风,虽未动用武力却义正言辞谴责一通,最终“齐人杀彭生以悦鲁”。

鲁桓公十八年为齐襄公四年,即齐襄公姜诸儿从父亲齐釐公姜禄甫接班的第四个年头,而齐釐公在位三十三年。据此推算,“(鲁桓公)三年,使(姬)挥迎妇于齐为夫人”,当年为齐釐公二十二年(公元前709年)。所以,齐釐公给郑太子姬忽安排的对象并非鲁桓公夫人,姬忽救齐发生在齐釐公二十五年。

齐釐公二十五年为鲁桓公六年。“(鲁桓公)六年,夫人生子,与桓公同日,故名曰同。同长,为太子”,鲁夫人嫁给桓公三年后生下了姬同,姬同与鲁桓公姬允同一天生日。姬同长大后被册立为太子。

鲁庄公夫人

鲁桓公死后,“立太子同,是为庄公”,鲁庄公姬同继位。虽然,儿子姬同继位为君,但是“庄公母夫人因留齐,不敢归鲁”。鲁桓公夫人并未因儿子继位为君而回到鲁国,反而因为鲁桓公客死而滞留齐国。

“庄公取齐女为夫人曰哀姜”,鲁庄公姬同又娶了齐国公主为夫人。儿媳妇比她婆婆强,历史留名叫哀姜。可惜,“哀姜无子”,哀姜不能生育。“哀姜娣曰叔姜,生子开”,与哀姜同时嫁给鲁庄公还有妹妹叔姜。

齐公纳妾的女儿 太子因她风流而拒婚(4)

哀姜、叔姜姐妹花都不是鲁庄公的最爱,大概纯粹是政治婚姻,被逼无奈的选择。“见孟女,悦而爱之,许立为夫人”,早年间,鲁庄公与孟女一见钟情,曾许诺孟女为正室。可惜,事与愿违,夫人的位置让哀姜占了。

哀姜不受鲁桓公待见,耐不住寂寞竟勾搭上了小叔子庆父——“庄公有三弟,长曰庆父,次曰叔牙,次曰季友”。

“先时庆父与哀姜私通”,庆父与哀姜勾搭成奸,为了拥立姬开为君,在鲁庄公死后暗中除掉了嗣君公子姬斑。“私通”,《古代汉语词典》解释为:非夫妇男女发生性关系。

“湣公二年,庆父与哀姜通益甚”,鲁湣公姬开在位第二年,庆父与哀姜奸情更频繁。“哀姜与庆父谋杀湣公而立庆父”,哀姜与庆父谋划杀掉鲁湣公姬开,由庆父取而代之。

鲁湣公姬开再次被杀害,这便是“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由来。鲁国陷入混乱,国人痛恨庆父,人人得而诛之。庆父惊恐中自杀谢罪。而哀姜则被齐桓公召回齐国杀掉了,此事发生在齐桓公二十七年,即鲁釐公姬申元年。鲁釐公姬申为姬开之弟,叔姜之子。

其实,哀姜、叔姜也是齐釐公姜禄甫之女。“二十七年,鲁湣公母曰哀姜,桓公女弟也”,在《齐世家》司马迁明确,哀姜为齐桓公之妹。齐桓公姜小白同齐襄公姜诸儿一样,均为齐釐公的庶子。“小白母,卫女也,有宠于釐公”,齐桓公生母为卫国人,为齐釐公的宠妾。

齐公纳妾的女儿 太子因她风流而拒婚(5)

按照司马迁的记叙,鲁桓公夫人为齐釐公之女,鲁庄公夫人哀姜也是齐釐公之女,鲁庄公生母即鲁桓公夫人,鲁桓公与鲁庄公又是父子……这关系岂是一个“乱”字了得。

鲁桓公六年,即齐釐公二十五年,郑庄公三十八年,郑太子姬忽齐国“维和”,同年鲁庄公姬同出生;鲁桓公姬允在位十八年,即鲁庄公姬同继位时年仅十二岁。由此推断,齐釐公二十五年向郑太子姬忽提亲的似乎也不是哀姜和叔姜,毕竟年龄尚小。

卫宣公夫人

关于齐釐公之女嫁到卫王室,在《齐世家》、《卫世家》很难找到相关记叙。

“庄公五年,取齐女为夫人,好而无子”,卫庄公姬扬娶了齐国公主为夫人,齐国公主相貌好看十分漂亮,但没有生育子嗣。“二十三年,庄公卒,太子完立,是为桓公”,卫庄公姬扬在位二十三年死去,卫桓公姬完接班继任。

卫桓公十六年,被庶弟州吁偷袭杀害,卫桓公之弟姬晋继位,是为卫宣公。这一年为郑庄公二十二年,郑庄公平叛了弟弟姬段作乱。

“初,宣公爱夫人夷姜,夷姜生子伋,以为太子”,起先卫宣公宠爱夫人夷姜,夷姜生育了太子姬伋。从夷姜名字来看,也是来自齐国,根据推测应是齐釐公的妹妹。

齐公纳妾的女儿 太子因她风流而拒婚(6)

据《左传》记载,夷姜本是卫宣公之父卫庄公的妾室,“卫宣公烝于夷姜,生子伋,以为太子。”“烝”字按照《古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下与上通奸。

老流氓卫宣公“上下其手”,上与姨娘有奸情,下强娶儿媳妇。

“右公子为太子取齐女,未入室,而宣公见所欲为太子妇者好,悦而自取之”,右公子替太子伋操办婚礼,从齐国娶了女子,还未举行婚礼入洞房。卫宣公看到准儿媳妇年轻貌美,于是耐不住激动的心情,抢到自己房间洞房了。

“宣公得齐女,生子寿、子朔”,卫宣公与齐女的爱情很快便开花结果,生下了姬寿与姬朔。太子姬伋失去了一个媳妇,却多了两个弟弟。

“宣公正夫人与朔共谗恶太子伋”,在齐女与姬朔的共同诬陷下,卫宣公派太子姬伋出使齐国,在齐国边境被山贼拦截杀害。而姬寿欲顶替太子姬伋,在姬伋赶往齐国边境前已被山贼杀害。

从《十二诸侯年表》来看,卫宣公元年为齐釐公十三年。在齐釐公二十五年,即郑庄公三十八年,郑太子姬忽救援齐国,这一年为卫宣公十三年。

齐公纳妾的女儿 太子因她风流而拒婚(7)

五年之后,即卫宣公十八年,姬寿替太子姬伋赴死。从此推断姬寿起码十多岁,也就是说卫宣公强娶儿媳妇“丑闻”已经漫天飞了。这应该是郑太子姬忽拒婚的直接原因,同时也明确卫宣公正夫人并非齐釐公要嫁的女儿。

《东周列国志》中提到齐釐公的两个女儿,分别为宣姜和文姜,“齐釐公二女,长宣姜,次文姜,宣姜淫于舅,文姜淫于兄,人伦天理,至此灭绝矣!”鲁庄公夫人哀姜竟然不在此列。

“姑舅”是古代已婚女子对公婆的称呼,所以“宣姜”应为卫宣公正夫人。“文姜”与兄淫乱,则肯定是指鲁桓公夫人了。

在《十二诸侯年表》中,鲁桓公三年如此记录:“挥迎女,齐侯送女,君子讥笑之。”看得出来,齐釐公对文姜出嫁恋恋不舍。排除了宣姜、文姜,齐釐公要嫁给郑太子姬忽到底是哪个公主呢?司马迁没有明确,不过宣姜、文姜的“淫”声却是郑太子姬忽拒婚的理由。

齐釐公大概也没有料到,后世提及他除了有一个儿子为“春秋五霸”——齐桓公之外,还有几位妖艳的女儿们。#洞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