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需要自我克制(真正能成事的人)(1)

《劝诫全书》 中有则古训: “欲不除,如蛾扑火,焚身乃止; 贪无了,若猩嗜酒,鞭血方休。”

人生之所以痛苦,便在于欲望太多,被欲望束缚的人生,多了迷茫和无助,少了自由和怡然。

世间万物充满诱惑,唯有克制,才是守住内心、保持初衷并且向上生长的驱动力。

人需要自我克制(真正能成事的人)(2)

不懂克制的人生,没有翻盘的机会

知乎上有一个热门问题:把一副好牌打得稀烂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

一位高票网友回答:

top5名校毕业,做了半年技术,年薪10w ,因为嫌钱少和无趣,转行到了一家外企干了销售,年薪20W 。

干了两年,期间拿过全国业绩前几名,后来又不喜欢销售,转而去了朋友的创业公司,然后开始了一路下坡。

离开外企的两年间,辗转了4个城市、4家公司、搬了6次家,目前在一家小公司担任基础销售,底薪几千块,存款不足5W。

因为家里有急事,随时准备拿出这5W,女朋友接受不了,于是分了手。

事业,家庭,爱情屡屡受打击,让他自暴自弃,甚至一度滋生了自杀的念头。

每次与朋友见面,都被评价你怎么又苍老了。

人需要自我克制(真正能成事的人)(3)

因为频繁跳槽,自己的履历,成熟公司接受不了,想转型,又不知道兴趣点在哪里。

内在的焦虑和痛苦,时时折磨着他,导致他常常怀疑自己说什么、做什么都是错的。

原本手握一副好牌,却被自己一次次不受牵制的折腾,给换成了一副烂牌。

人最怕在自己拥有好机会、好资源和人生选择时,盲目跨界,不懂克制。

结果什么都没追到,也失去了原有的阵地,导致流离失所。

仅凭个人喜恶,不去辨别风险,除了不断消耗自己原始的积累,提高失败概率之外,对自己未来毫无增益。

世界著名营销战略家艾·里斯,在《22条商规》里说:

如果你试图追随时尚的每一个潮流和风口,你将注定要被淘汰出局,保持稳固地位的最好方法是一开始就不要改变你的战略。

一个不懂克制的人,极致追求扩张。

他们像赌徒一般,期待在人生的牌桌上,用低概率的赢面,去对抗不断膨胀的高损失,到头来只剩下一败涂地。

人需要自我克制(真正能成事的人)(4)

人需要自我克制(真正能成事的人)(5)

弱者总玩突破,高手永不“贪刀”

耶胡达·阿米亥的《人的一生》中写道:

人的一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每一件事情,没有足够的空间去容纳每一个欲望。

不能意识到这一点,学不会克制的人,最终只能与懊悔相伴。

想起我的一位朋友,毕业后进入一家500强企业做职员。

做事谨慎稳重,时刻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遇到不懂的地方虚心向周围的同事请教,工作任务也都能保质保量完成。

有时候还会超额超期待地完成,在部门深受领导的器重。

在一次聚会上,好几个同学都抱怨现在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

前浪还没被拍在沙滩上,后浪早已经后来居上了,导致他们纷纷决定要跨行跳槽。

唯有这位朋友,没有跨行的想法,反而是更加专心地修炼自己的硬技术,不慌不忙,也不担心自己被淘汰。

不出半年,那几个跨行的同学就后悔了,因为不是他们擅长的领域。虽然付出了努力,但还是收效甚微,最后又不得不折返回来,白白折腾了一回。

而他早已在公司爬上了高层,有了更多自己能力和资源的积累。

高手都是宽视野,不被眼前的变化所限制,而是能冲破云雾,保持克制,看到不变的核心和确定的逻辑。

人需要自我克制(真正能成事的人)(6)

就拿《成就》一书的主角“硅谷传奇”坎贝尔来说,他是哥伦比亚大学的橄榄球教练,39岁的时候进入商界,很快就展露头角。

加入苹果公司更是仅仅9个月,就被提拔为负责销售和市场的副总裁,成为了乔布斯的左膀右臂。

59岁后,他又退休重新当回了教练,不过他担任的不是橄榄球教练,而是硅谷创业者们的教练。

他的学生中有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甚至包括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

为什么这些商业大咖都要去争当坎贝尔的学生?

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坎贝尔擅长让管理者用球队教练的思路来管理公司。

这个教练思维,关键有两点——一多一少,其中少就是指克制。

唯有少下场直接指导,才能抽出更多的时间去关注整体和未来。

不局限于琐碎的细节和狭窄的局部,很多高手都有这种本能的克制,他们不会贪念缥缈的好机会,也不会盲目尝试自己不甚了解的领域。

就像巴菲特所提出的著名的“能力圈”原则所说:

你不必成为每个公司或者许多公司的专家,你只需要评估你能力范围内的公司即可。

能力圈的大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了解其边界。

高手都有边界思维,他们懂得用克制去积累从下而上的驱动力。

也能在抵达高处时,具备随时俯瞰低处的眼界和视野。

人需要自我克制(真正能成事的人)(7)

人需要自我克制(真正能成事的人)(8)

你的克制能力,才是你最大的底气

《克雷洛夫寓言》里有一则很有意思的小故事:

一位骑师驯了一匹好马,有一天,他突然觉得给马加上缰绳是多余的,就把这匹马的缰绳给解除了。

可没想到的是,没有了束缚,马在原野上欢快地飞奔起来。

越跑越大胆,速度也越快,结果把骑师从马背上扔了下来,摔得鼻青脸肿。

而失去控制的马一直往前冲,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因为速度过快,最后不辨方向而冲下了深谷,粉身碎骨。

这一条小小的缰绳,看起来微乎其微,有和没有没有太大区别,实则却是骑师安全和烈马周全的最大保障。

这一条缰绳,不正是我们身上的克制能力吗?

没有克制,自由便无从谈起;没有克制,更不可能追寻确定的方向。

唯有克制守心,才能卯足劲加力干,不断创造人生一个个亮眼的成绩。

认清自己的行动半径,才能最后画好一个妥帖而充实的圆。

人需要自我克制(真正能成事的人)(9)

日本快剪理发店QBHouse的创始人小西国义,便是一个懂得克制,并将自己的品牌快速树立起来的人。

他曾说道,有一次去一家理发店理发,等了很久很久,才坐到了理发椅子上。

但是理发并没有立即开始,洗发小工先给他递了条毛巾,然后开始给他按摩肩头和手臂,同时又不断地和他推销美发用品。

繁杂的理发流程,加上漫长的等待时间,让那一次理发体验非常糟糕,于是他下定决心改变这样的状况。

在创办QBhouse初,他就定位自己只做剪发,其他的像染烫、按摩、推销一概不做。

因为克制住了创业者初期什么都想尝试的内心,使得客人剪发的等待时长相比其他理发店大大降低。

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就能理完头发。

事后,他还不断地将这份聚焦和克制能力发挥到了极致,为了能在十分钟之内剪完头发,他还做了诸多创新。

比如,发明专用吸碎发的设备、剪完免洗、用店门外的灯号颜色来显示店内是否有空位等等。

这些创新,让QBhouse在快速剪发这个核心服务上,做到了行业里的极致。

所谓聚焦核心,发挥优势,才能创造影响力,前提便是克制。

没有克制能力兜底,所有的付出和努力,都无处彰显该有的价值。

人生最大的底气,不是四处破局时的欣喜,而是守得云开见月明时的淡定。

人需要自我克制(真正能成事的人)(10)

写在最后

人生就像一个口袋,装进去一些东西的同时一定会挤出一些东西。

就像想吸烟就要舍得肺,要满足食欲就要放弃曲线。

放弃目前的短期利益,是为了空出位置去拥抱长期回报。

克制能力,才是你面对人生难关和变化莫测之时,最引以为傲的资本和底气;

与其纠结在十字路口,不如往前看一看,选择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