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的我刚上完大学二年级,暑假休息,21岁零一个半月。我的骑车旅游伙伴叫张静琛,他比我大五六岁,是一位教师。我骑的是加重红旗牌加重自行车,他的自行车是什么牌子我忘了。我们带的东西主要有气筒、修补车带锉刀胶水、凉席、床单、盖的毯子、饭盒。我带了80多元钱,他带多少钱我不知道。我们没有照相机,那时很多家庭都没有照相机。我们也借不来。

以下内容是我在一九八一年八月十九日补写的日记。不做修改了,照搬过来。

记录下旅游时的样子(记四十年前我的一次骑车旅游1)(1)

此次为期二十五天(7月20号到8月13号)的骑自行车旅游已经过去几天了。几天来,不少同学都热情的问我有什么收获,问我路途情景,更有不少同学鼓励我写一篇游记。此时我悔恨自己平时没抓好写作练习,此次只能像记流水账一样,把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受,以现实主义的笔触记录下来,留给未来的回忆。

1981年7月20号。昨天下午和晚上,做好了这次骑车旅游的准备。今天早上,一切较为顺利,六点多出发,一路顺风,中午十一点左右,经过140里后来到了郑州。

刚刚踏上征途的心情是,一定要完成这次旅游的目的地,一定要到北京。出发前,很多人对我们的行为表示怀疑,甚至不信。有的人断言,说我们顶多到郑州就回来了。我母亲告诉我,如果觉得不行,可以到郑州就回来。我们想,一定要到北京,去不去山东,到北京后再说。

记录下旅游时的样子(记四十年前我的一次骑车旅游1)(2)

郑州这个地方,的确比开封好。绿化搞得好,尤其是市郊和市中心附近,绿树成荫,马路在树荫下,清静,街道干净。今天,我第一次见到了电车。说起来真有点可怜,21岁了才见到电车。郑州人差不多都较遵守交通规则。繁荣,总之,这里的一切都似乎不错。

樊成均,这是一个远门哥哥。到郑州后,我们首先找的是他。目的是让他找一趟火车,把我们直接运到北京。他只能找到把我们送到新乡的火车。下午,我们又再找第二个人。

此人是郑州北站到达场的一个铁路工人,年龄40靠上,姓杨,很热情,重义气。他欣然同意了。由于他和我的同伴张静琛有亲戚关系,我俩称他舅舅。他邀请我们第二天到他家。

晚上,我们又到了我妹妹的住处,她在郑州建筑四队是油漆工。晚上,在她们宿舍前的一片空地上休息。蚊子多。天不错,很晴,在蚊子声的伴奏下,你们进入了梦乡。未完待续。

(心车20221230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