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优则仕,作为一个读书人,寒窗苦读几十载,只为有朝一日能够金榜题名,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几乎是每个读书人的人生必走之路,范进便是这样一个以考取功名为毕生追求的书生。

范进中的是举人还是进士(因为范进中了举人)(1)

我国科举考试的考试内容一直处于变化之中,唐朝时期较为完备:从文字、算术、法律等方面都有涉及,武则天时期还增加了武状元的考试。明清时期统治者为了进一步的加强自己的统治,规定符合自己统治理念的“圣贤书”,提倡“八股文”,读书人失去了思考的能力,进入了死读书的畸形教育中。正是由于朝廷这种畸形的奴化教育,才造就了像范进这样迂腐维诺的的读书人的大量存在。

范进中的是举人还是进士(因为范进中了举人)(2)

科举考试是古代为数不多的较为公平的选拔官员的措施,为了保证其公平性,古代的科举考试较为规范。考生进入考场前,会进行人身搜查,领取试卷后进入独立的房间,在考试期间不允许走动。考试完成后将考生试卷统一装订,将个人信息封存,并由专人将考生试卷进行统一誊写,密封后交给相关专业人员进行审阅。虽然制度较为完善,但是古代是封建社会,属于“人治”社会,虽有制度,但是只为参考。

范进中的是举人还是进士(因为范进中了举人)(3)

范进能够中举,皆因主考官是有着和他同样经历的周进,周进看到范进年过半百仍然执着于功名,出于同情而让他得中秀才。在他得中秀才考取举人时,恰好当时交卷的人不多,主考官周进无所事事,对他的答案进行再三阅读,才看出其答案的精彩,因此他幸运的得中举人。从范进中举的过程来看,范进中举固然与他个人的坚持有关,但是更多的是幸运的成分在里面。

范进中的是举人还是进士(因为范进中了举人)(4)

从古代科举的录取率方面来说,考取秀才相当于现在考取到国内双一流的高校。考中举人相当于考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这样的国内名校。并且古代的考试三年一考,也就是说三年一个省才有百十来人被录取为举人。范进从少年的时候开始参加科举考试,连考20多次,到54岁仍然没有考中。从黑发少年到迟暮老人,可见科举考试的艰难。因此范进得中举人后疯癫失常也就不难理解了。

范进中的是举人还是进士(因为范进中了举人)(5)

古代书生考取秀才取得的是荣誉,除了某些政治特权外并没有太大的现实利益。而成为举人后就意味着具有了做官的资格,从政治、经济等方面都可以获得现实利益,因此考中举人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是“鲤鱼跃龙门”式的跨越。在范进未中举前,他只是个默默无闻的可怜老书生,家徒四壁,无人问津,偶有拜访者,也只是个对他百般辱骂的岳父。

范进中的是举人还是进士(因为范进中了举人)(6)

而在他高中举人后,邻居热情来访,岳父毕恭毕敬,更有地方乡绅送来房屋钱财争相结交。从人人唾弃的小人物到前呼后拥的大官人,完全是科举考中后的现实写照。

科举考试制度影响深远,现在我们的考试仍以科举考试为参考。而由于古代统治阶级的奴性教育,科举制度也造就了大批像范进这样的迂腐的书生,这样的负面影响值得我们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