谚语是在民间流传的、语言通俗而又含意深刻的固定语句,是俗语的一种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籍中,有很多记载,特别是在元、明、清时代的戏曲小说中更是随处可见见于古代典籍中的谚语,到现在还大多活在人们的口头上因为它们能够灵活巧妙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所以具有生动形象、简洁明快的特点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古代谚语中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修辞典故?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修辞典故(从古代谚语中学修辞)

修辞典故

谚语是在民间流传的、语言通俗而又含意深刻的固定语句,是俗语的一种。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籍中,有很多记载,特别是在元、明、清时代的戏曲小说中更是随处可见。见于古代典籍中的谚语,到现在还大多活在人们的口头上。因为它们能够灵活巧妙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所以具有生动形象、简洁明快的特点。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古代谚语中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

一、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它是用相似的事物去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一种修辞手法。根据本体和喻体关系的不同,这些谚语中的比喻又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谚语采用借喻的形式,只出现喻体,本体不出现。如:

1.比如一边有财有势,那趋财慕势的多只向一边去,这便是俗语叫做“一帆风”,又叫做“鹁鸽子旺边飞”。(《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鹁鸽(即家鸽)喜欢在人烟兴旺的地方栖息。“鹁鸽子旺边飞”比喻人大多趋财慕势,往兴旺发达的地方去。语含贬义。

2.百姓既没有钱粮交纳,又被官府鞭笞逼勒,禁受不过,三三两两,逃入山间,相聚为盗。“蛇无头而不行”,就有个草头天子出来,此人姓范名汝为。(《警世通言》卷十二)

“蛇无头而不行”比喻群体中没有首领,就成不了大事。

(二)谚语采用暗喻的形式,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构成本体和喻体。如:

1.王夫人道:“这也是没法儿的事,俗话说的,‘嫁出去的女孩儿泼出去的水’,叫我能怎么样呢。”(《红楼梦》八十一回)

嫁出去的女儿,就像泼出去的水一样,父母想管也管不了。

2.自古道:“养儿待老,积谷防饥。”你我年过四旬,尚无子嗣。光阴似箭,眨眼头白,百年之事,靠着何人?(《警世通言》卷二十二)

养育儿女是为了年老时有人赡养,就像蓄积粮食为了饥荒之年不至于挨饿一样。

(三)谚语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做某事物的喻体,后一部分是对这一事物的状态、性质等进行补充、说明或描述。如:

1.古人说的好,手插鱼篮,避不得腥。一不做,二不休,左右帅领家兵杀那和尚去来。(《西游记》八十六回)

句中谚语比喻已经插手某事,就脱不了干系,爽性干到底。

2.操谓之曰:“汝前为本初作檄,但罪状孤可也;何乃辱及祖父耶?”琳答曰:“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耳。”(《三国演义》三十二回)

箭已经搭在弓弦之上,不能不射出去。比喻情况紧急,身不由己。

比喻“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最古老的一种修辞格,也是人类各种语言中普遍存在着的修辞格”(王希杰《修辞学通论》)。所以比喻这种修辞手法在古代谚语中比较常见。使用了这种修辞手法的古代谚语描绘事物具体生动,给人们留下的印象也更加深刻鲜明。

二、对偶

对偶,是一种字数相等,句法相似,意义相关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的修辞手法。它又分为正对和反对。

(一)正对。正对就是出句和对句意思相同或相近。如:

1.俗语有云:“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你当初有钱是个财主,人自然趋奉你;今日无钱,是个穷鬼,便不礼你,又何怪哉!(《醒世恒言》卷三十七)

“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指世态炎凉。有钱有势时,会有人巴结;一旦失势无钱,便遭人冷遇。

2.常言道:“事有凑巧,物有偶然。”(《醒世恒言》卷三十六)

“事有凑巧,物有偶然”指事物有偶然性和巧合性。

3.长儿是个小厮家,眼孔浅,见了这钱,不觉贪心又起;况且再旺抵死缠住,只得又攧。谁知风无常顺,兵无常胜。这番头又轮到再旺了。(《醒世恒言》卷三十四)

“风无常顺,兵无常胜”,风不可能经常是顺的,军队也不能永远打胜仗。常指事情不能总是一帆风顺的。

(二)反对。反对就是出句和对句的意思正好相反或相对。如:

1.蒋爷走到哪里,他追到哪里。蒋爷一想,不敢和他交手,净跑也是无益于事。常言一句说的好:逢强智取,遇弱活擒。忽然想出一个主意来。(石玉昆《小五义》一百十回)

“逢强智取,遇弱活擒”,碰到强大的对手,用智谋战胜他;遇到弱小的对手,要用实力去活捉他。指对待不同的对象要采取不同的方法。

2.只因艾虎给的银两恰恰与锦笺救了急儿,所以他深深感激,时刻在念。俗话说得好:“宁给饥人一口,不送富人一斗。”是再不错的。(《三侠五义》一百回)

“宁给饥人一口,不送富人一斗”,宁可给饥饿的人一口饭,也不要给富人一斗粮食。指救人要雪中送炭,不要锦上添花。

3.常言:“甜言美语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你两个已是见过话,只顾使性儿到几时。(《金瓶梅词话》七十六回)

甜言美语,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会使人感到温暖;恶意伤人的话,即使在炎热的夏季也会使人感到心寒。“甜言美语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指人说话要讲究,不要恶语伤人。

对偶“是汉语修辞格中同比喻一样最深入人心的一种修辞格”(王希杰《修辞学通论》)。因此,它也同比喻一样,在古代谚语中较为常见。使用这种修辞手法,不但使谚语在结构上整齐匀称,节奏感增强,而且在内容上更加概括、凝练和集中。

来源:《语文报·高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