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土地改革(1950-1952)

一. 原因:

1.直接原因: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还未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2.根本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二.开始: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三.内容:

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民私有

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四.成果:

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五.意义

1、政治方面:

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2、经济方面

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附录:

1.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①土地改革

②农业合作化

③人民公社化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西藏民主改革

1959年中心任务是把封建农奴主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彻底消灭封建农奴制,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经过民主改革,百万农奴翻身当家作主。

自我检测

1、下图是 1950 年秋天浙江省余姚县农民正在拔除地界碑的情景, 当时这里正在进行

八年级下册历史土地改革的知识点(初二下册知识梳理-第03课)(1)

A、 土地改革运动 B、 国土整治工作

C、 划清界碑 D、 土地普查工作

2、1950 年冬, 辽宁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 在政府的组织下, 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 硬上把一千多亩盐碱地改变成了良田,第二年种上花生和棉花, 当年喜获丰收。 梅家村的粮食产量不断增加, 粮食产量提高的原因是

①土地改革, 促进了 生产力的提高

②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和提高

③耕地面积的增加, 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

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A、 ①②③④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③④

3、 如果要了解有关建国后土地改革的历史资料, 可以查阅下列哪部作品

A《暴风骤雨》 B《狂人日记》 C《雷雨》 D《班主任》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规定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 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B. 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C. 实现耕者有其田的社会理想 D. 解放农村生产力, 发展农业生产

5、下列选项中, 属于土地改革意义的是

①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②解放农村生产力, 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改善农民生活

③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④农民翻了身, 成为土地主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6、关于 1950~1952 年土地改革的有关叙述, 正确的是

A、改革前我国农村均是维持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B、《中国土地法大纲》 是这次土改的指导文件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是指导土改的文件之一

D、这一时期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也进行了土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