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表达运用新题型(语言运用新题型)(1)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8题。

影片《长津湖》的影像系统之所以能够产生新颖而感人的效果,是由于它独特的影像风格。该片将悲壮激昂的情怀和沉稳雄健的气韵交融为一体,时而低沉悲壮、时而①地述说着长津湖战役中人民英烈们②的英雄传奇。影片生动感人地回答了萦绕于当代中国观众脑海中的一个基本疑问: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如此简陋的装备及后勤补给,为什么能够打赢世界一流装备和后勤补给并完全掌握制空权的不可一世的美军?影片以上述影像作了有力的回答:打赢这场非对称战争的原因就是,新中国从领袖到民众的同仇敌忾之心和大无畏英雄主义精神。同时,这样一个③的战争传奇在当前被重新叙述,显然有着不可回避的当代性。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4分)答案17.①慷慨激昂②可歌可泣③感人肺腑(每空1分,符合语境的成语均可)18.示例:为什么能够打败拥有世界一流装备和后勤补给并完全掌握制空权的不可一世的美军?(把“打赢”改为“打败”,在“世界”前加“拥有”;改对一处2分,共4分;如有其他改法,可酌情给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这是延续两百年的苏州虎丘的戏曲大会,大会上所唱的曲子多是以昆曲剧目中的段落为主。根据明代文人的记载,每年中秋那天,苏州城_______________,人们浩浩荡荡地来到虎丘,外地唱曲家也_______________。先是万众齐唱,比出优胜者数十人,再唱再比,优胜者渐次减少,最后在一片宁静中一位水平最高的演唱者登场,“声出如丝,穿云裂石,听者心血为枯,不敢击节,惟有点头”。(张岱《陶庵梦忆》)清代李渔也记述过这种曲会,说赛曲过程中万众极其投入,声声喝彩把演唱者的情绪烘托得万分高涨:“一赞一回好,一字一声血,几令善歌人,唱杀虎丘月。”(李渔《虎丘千人石上听曲》)在这种曲会中也演戏,但主要是唱曲,可见当时吴地全民对于昆曲剧目的熟悉程度。所谓全民,按张岱的记载包括“土著流寓、士夫眷属、女乐声伎、曲中名伎戏婆、民间少妇好女、崽子娈童,及游冶恶少、清客帮闲、奚僮走空之辈”,他们不仅是昆曲演唱的鉴赏者,而且也是昆曲演唱的投入者。一切没有在虎丘山曲会上亮过相的演员很难在昆曲界取得地位。总之,这种普及到社会每个角落的全民性活动又是当时昆剧艺术的最高评判场所。_______________般的全民性痴迷形成了昆曲艺术生存的浓烈氛围,中国戏曲史上没有另一种戏曲唱腔范型具有过如此深广的社会渗透力。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加以修改。(4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通感(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答案18.【参考答案】万人空巷纷至沓来铺天盖地【解析】第一空,苏州城里的人们浩浩荡荡地来到虎丘参加戏曲大会,苏州城几乎空了,所以可用“万人空巷”。“万人空巷”,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第二空,承前面之意,许多人都来到戏曲大会,外地唱曲家也纷纷到来,所以可用“纷至沓来”,“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第三空,前文说这种活动普及到了社会的每个角落,后面又说“全民性的痴迷”,所以可用“铺天盖地”。“铺天盖地”,形容声势大,来势猛,到处都是。

19.【参考答案】这是苏州虎丘延续了两百年的戏曲大会,大会上所唱的曲子多是昆曲剧目中的段落。【解析】原句“这是延续两百年的苏州虎丘的戏曲大会”定语排序不当,“大会上所唱的曲子多是以昆曲剧目中的段落为主”,结构混乱句式杂糅,删掉“以……为主”或“多是”。(改出一处得2分,改出两处得4分)

20.【参考答案】①通感(比喻)。“声”为可听之物,“丝”是可见之物,沟通了听觉和视觉,化无形为有形,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将声音比作丝,通过丝穿破云天,震裂石头)形容声音的细微悠长、高亢嘹亮;(2分)②“穿云裂石”,用“穿”“裂”来夸张,突出歌声高亢嘹亮与震撼人心;“听者心血为枯”,用心血枯竭来夸张,表明了聆听者被音乐吸引,沉湎其间不可自拔的境界,突出歌声感染力强。(2分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由中夹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央视网联合出品的新青年生活分享类节目《你好生活》第三季于近日收官。这档节目主要面向年轻观众,既突出了青春视角:也营造出了一种难得的历史纵深感,是一个搭建起青年与历史对话桥梁桥的节目。给人印象深刻的是第四期节目《泉源》。主持人和嘉宾在贵洲省遵义市习水县梧桐山,沿着红军曾经走过的路去寻找泉水源头。一行人一边艰难地行进,一边讲述着四渡赤水的故事,感慨长征路上的①。这次“饮水思源”之旅让观众再次感叹美好生活从来不是“②”的,而是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蹚平了崎岖换来的,“就像我们喝到清凉的泉,别忘记,它一定有源”。《你好生活》没有陷于琐碎的日常,而是以真实动人的故事、细致入微的生活片段,将宏大的时代命题③。为民小学孩子们险上的笑容,是脱贫攻坚的生动答卷: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输城区的北京怀柔山村,是乡村振兴的名片:散落在稻田间的一座座民宿,是生态优化乎育出的金果银果…正是时代发展,成就了当下的关好生活。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人恰当的成语。(3分)

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一个长单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答案】18.千难万险(或千辛万苦、艰难险阻)从天而降(轻而易举、睡唾手可得等,从突然得到、轻易得到角度回答均可)娓娓道来(若有其他答案,符合要求、书写无误即可得分:每空1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以及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千难万险”的意思是形容困难和危险极多。前文讲述了四渡赤水的故事,感长征路经历的艰难险阻,故填“千难万险”。第二空,“从天而降”的意思是从天上落下来,比喻出人意外地突然来临或出现。前文提到四渡赤水和长征,后文又说到是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因此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从来不是从天上落下来,突然出现的,故填“从天而降”。表达很轻松得到意思的成语也可以。第三空,“娓娓道来”的意思是连续不断地说、生动地谈论。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这里指生动地讲述。宏大的时代命题用故事和生活片段来讲述,不是枯燥抽象,而是变得具体生动了。故填“娓娓道来”。

19.答案:这档节目是一个主要面向年轻观众、突出青春视角、营造出一种难得的历史纵深感并搭建起青年与历史对话桥梁的节目。(4分,符合单句要求但信息不全,缺一项扣1分。主要面向年轻观众,1分:突出青春视角,1分:营造出一种难得的历史纵深感并搭建起青年与历史对话桥梁,1分。不符合单句格式要求,0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首先要根据文中四个短句讲述的内容,确定主干,即这档节目是怎样的节目,然后把剩余的短句按顺序整理成定语修饰节目,可以增删个别语词,使之连贯、通畅。该长句只有一套主谓宾。

20.答案:①把孩子们脸上的笑容比喻成生动答卷,把北京怀柔山村比喻成名片,把一座座民宿比喻成金果银果,以生活细节展现出当地的美好生活,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我国乡村建设所取得的成就。(2分)②三个比喻句组成一组排比,句式整齐,从多个角度生动地展现出了时代发展、乡村振兴给农村带来的可喜变化,突出了时代发展成就当下美好生活的主题。(2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三个比喻句,弄清各自的本体与喻体,具体展现了我国乡村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排比,由三个比喻句构成,增强气势,展现出了农村的可喜变化,突出了时代发展成就了当下美好生活的主题。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重要历史节点,《觉醒年代》用初心、匠心、诚心、史心、艺心,熔铸成有质感的影像语言,追寻跨越历史长河的中华民族精神,为电视剧献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再添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精品力作,照亮了同类电视剧的创作之路。《觉醒年代》不仅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国际空间内对国家大势进行了展现,亦对这段特殊的历史有着清晰的呈述,凸显了革命历史题材剧目对历史事实以及历史视野的高度开阔。导演张永新说:“中国两千五百年不变的车辙,如何应对西方的冲击与侵略?只有一条路——觉醒。”该剧堪称经典的是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及对历史场景的完美再现,既有愚昧的晚清遣老、残暴的北洋军阀、守旧的儒学大家,也有在新思想影响下率先觉醒的青年英才、寻求救国良方的知识分子领袖,还有在近现代中华文化史上留下①的诸多人物。除了对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胡适等人物的②外,其他人物虽寥寥数笔却极为传神,如鲁迅、钱玄同、辜鸿铭、黄侃等人物均演绎得十分生动传神,就连跟随辜鸿铭的两个封建忠仆也刻画得___③___。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它修改正确。

3.文中画横线句子运用了比喻与问答的方式,请任选其一简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

【答案】①雪泥鸿爪②精雕细琢③惟妙惟肖【解析】第一空,雪泥鸿爪”原意为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后比喻遗留的痕迹。语境是说在中华文化史上遗留痕迹,故填“雪泥鸿爪”。第二空,“精雕细琢”,精心细致的雕刻琢磨。形容做事仔细用心。多指艺术品的创作。语境是说电视剧《觉醒年代》对革命者精心细致的刻画,故填“精雕细琢”;第三空,“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语境是说形象刻画非常逼真,故填“惟妙惟肖”。

2.示例:不仅对这段特殊的历史有着清晰的呈述,亦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国际空间内对国家大势进行了展现,凸显了革命历史题材剧目对历史事实的精准还原以及历史视野的高度开阔。【解析】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国家大势进行了展现,……历史有着清晰的呈述”语序不当,应先呈述历史,再展现国家大大势;“对历史事实以及历史视野的高度开阔”搭配不当,历史视野可以“开阔”,而“历史事实”应是“还原”或“再现”。

3.示例一:该句将中国两千五百年的历史轨迹比作车辙,凸显留下的印迹之深,展现《觉醒年代》这部剧作的冲击力;示例二:采用设问手法,先提出问题,如何应对西方的冲击与侵略,然后做出回答,凸显“觉醒”的必要。【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解答时,需要从比喻和问答方式的角度选择其一进行赏析,既要分析其构成,也要分析表达效果。从比喻的角度看,“中国两千五百年不变的车辙”使用比喻,本体是“中国两千五年不变的历史轨迹”,喻体是“车辙”,“两千五年不变”“车辙”可以凸显这历史轨迹留下的印痕之深;从问答的角度看,“如何应对西方的冲击与侵略?只有一条路——觉醒”是设问,前面是问题“如何应对西方的冲击与侵略”,后面是答案“只有一条路——觉醒”,突出“觉醒”的必要,也凸显出《觉醒年代》这部作品的冲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