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不是风,来回吹,命运是大地,走到哪里你都在命运中。

---顾城《英儿》

命运是一个说不清又道不明的话题。从人类出现至今的1700多万年中,无数智者想要窥视天道,明了命运,却无一成功。人们甚至不知道命运以什么形态存在,却对他的存在深信不疑。无数人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殊不知是否你所改变的结果,就是命运原本的安排呢。

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也曾思考,命运是否真的存在。我们的一举一动是否都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甚至连我此刻所思所想也是命运使然呢?我们是否如同提线木偶一般,按照原有的剧本一步一步的前进。这一切我们都不得而知。但正如莎士比亚所言:“在灰暗的日子中,不要让冷酷的命运窃喜;命运既然来凌辱我们,就应该用处之泰然的态度予以报复。”

大秦帝国之万箭齐发(大秦帝国国命纵横)(1)

人真的可以改变命运吗?

六国合纵的消息传到了咸阳,嬴驷君臣坐不住了。苏秦四处游说之初,秦国也采取了应对行动,但随着各种消息接踵而至,秦国渐渐的懈怠了。他们从未想过互相仇杀的山东六国,居然真的有一天能够达成统一战线。就在火烧眉毛的危机关头,秦国大臣禀报嬴驷,苏秦向秦王举荐张仪,并且此时张仪已入咸阳。

在秦国特使的带领下,张仪入宫了。与秦王相谈甚欢的张仪为秦国献上四策:“连横、扩军、吏治、称王。”通过四策将破苏秦合纵之局,使秦国成为六国之雄。嬴驷大为欣喜,拜张仪为秦国丞相,就此连横之策初现。

大秦帝国之万箭齐发(大秦帝国国命纵横)(2)

或许正是命运使然,刚刚提出连横之策不久的张仪接到消息,老楚王病逝,太子芈槐即位。张仪并未急急动身,而是过了一个长长的冬天后,才在三月的暖风中缓缓向楚国国都郢都前去。正如张仪所预料的一样,楚国的新旧两派已经过了一番斗争,并最终以老旧权贵胜出结束。张仪一番花言巧语,将新楚王说的晕头转向,又用返还楚国房陵之地的巨大利益,说动楚国退出合纵,并当场立下誓约。苏秦布下的合纵之策,在楚国松动了阵脚。

苏秦与师兄张仪的第一次正式交锋在楚王身上展开。听说楚王想退出合纵之盟后,苏秦以一番荒诞言论,夸得楚王飘飘然不知所以,竟然就这样稳住了楚王,同意出军十万,共同攻打秦国。新楚王既想要房陵,有不想退出合纵之盟,在二者之间不断摇摆着,合纵同连横的第一次交锋就这样不了了之。

大秦帝国之万箭齐发(大秦帝国国命纵横)(3)

张仪又将目光投到了燕国,这个疲弱且距秦遥远的国家。大秦完全有势力北上灭掉燕国,但中原几国一直虎视眈眈,灭燕的行动就这样搁置下来。如今弱小的燕国成为了打破合纵之局的关键点。事实证明张仪的眼光还是很准的,在张仪的言说之下,秦燕达成结盟,合纵之局有了破解的迹象。

经过一番又一番的较量,纵横之局的对战,还是以张仪的连横获得了胜利。尽管过程中遇到了无数的困难,但终究得到了想要的结果。苏秦仿佛陷入了烂泥潭之中,曾配六国相印风光一时,最终却无一个国家再肯采用他的合纵之策。连横正式击败了合纵,秦国也再一次从危机中挺了过来。

大秦帝国之万箭齐发(大秦帝国国命纵横)(4)

或许大秦本就有着一统天下的命,又或者是大秦的不懈努力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知道,一味坐以待毙等待上天搭救的人,必然不会如愿以偿。当我们面对困难时,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一切都会变得不同。

正如奥斯瓦尔·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一书中所说的:“愿意的人,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人,命运拖着走。”我们只有正视生活中的苦难和快乐,才能走向更高的地方。不要让命运成为你颓废的借口,唯有足够的自信,才有让你凌驾于命运之上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