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时期有个叫史弥远的宰相曾权倾朝野,他作为主和派的一方只顾奉承外敌势力而罔顾国家利益,并在开禧北伐失败后借机除掉了英勇的主战派宰相韩侂胄。

在此之前朝廷中的主战派和主和派斗争得一直很激烈,史弥远的杀鸡儆猴行为无疑重创了主战派精神,也使得他的宰相之位稳稳当当坐了26年之久!

“将来我若当了皇帝,就把史弥远流放到琼崖!”太子赵竑曾在醉酒后如此说着,心机颇深的史弥远自然也将其视为眼中钉了。

太子谋反不成被贬黔州(太子指着海南岛对宰相说)(1)

赵竑阴差阳错被选为皇子

历朝历代太子之位可不是特别好当的,尤其是作为南北宋动荡时期的太子,更是多了一份来自四面八方的危机感!

赵竑并非一开始的最佳太子人选,而是迫于当时的皇室状况而被举荐上去的。

宋宁宗统治时期,他虽然生有九个皇子但皆因各种原因不幸夭折,如此一来膝下无子的宋宁宗就打算听从大臣们的建议,自宗室亲戚中寻找可继承皇位的子嗣。

公元1198年,宋宁宗与大臣们深思熟虑后立宋太祖九世孙赵询为太子,但天不遂人愿,这个赵询似乎也没有继承皇位的福气,他在29岁年纪轻轻时便因病逝世了。

国不可一日无太子人选,于是皇帝和大臣又开始物色合适的子嗣。

太子谋反不成被贬黔州(太子指着海南岛对宰相说)(2)

公元1221年,他们筛选掉众多“候选人”最后决定立沂靖惠王的儿子为太子并赐名“赵竑”。

某日,赵竑正在自个的居室喝酒,史弥远兴致勃勃地前来给他送厚礼,为何史弥远这么急着赶来拍赵竑的马屁呢?这还得从赵竑一次“酒后吐真言”说起。

“假如我当了皇帝就把宰相给流放到琼崖去!”赵竑指着自己寝宫的一幅地图,如此信誓旦旦的说着。

那琼崖也就是如今的海南岛,可谓是离中原颇远之地,流放于此不就等于说要铲除史弥远吗?而史弥远之所以这般令他憎恶,主要取决于当时的政治环境。

赵竑仇视史弥远,后者送礼不成结下梁子

彼时,身为宰相的史弥远在朝中可谓一手遮天,专权专横到了极点。

太子谋反不成被贬黔州(太子指着海南岛对宰相说)(3)

而赵竑性格刚正不阿,借用现今的话来说就是个“热血少年”,他极度不满史弥远的作为而曾上书皇帝将此人发配远方。

闻得风声的史弥远肯定害怕皇帝因此将自己给解决掉了,所以他就决定给赵竑送厚礼“巴结”:如果能顺利拉拢他则日后自己的根基更稳,如若不然他也自有办法对付。

岂料喝酒正尽心的赵竑丝毫不领情,他虽有几分醉意但没忘了自己的准则,“岂能受这等贿赂!”赵竑趁着酒兴把送来的礼物全给摔碎了!

这也成为了赵竑结局为悲剧的导火索,史弥远算是和他结下了梁子。

事实上,赵竑并非是个昏庸无作为的人,他也深知彼时朝廷局势如何。

他认识到唯有削弱宦官势力才能使国家发展更稳固,不至于令国家权势掌控在他们手中而影响皇帝判决。

太子谋反不成被贬黔州(太子指着海南岛对宰相说)(4)

但是他的出发点虽好却过于“天真”,活生生将自己的行为想法暴露在专权党面前,这不是逼迫他们除去他么?

其实最正确的做法就是先韬光养晦而不问时事,当宦官一伙猜不透其行径时也无从下手,待顺利登基后再对专权党动手不迟。

可赵竑显然没有历朝历代那些帝王“有心机”,他只是一厢情愿认为自己当皇帝是稳妥的而忽略了政治变数,要知道他的太子之位是时刻在摇摇欲坠,根基着实不稳。

赵昀被内定为皇帝,赵竑落得一场空

史弥远这头得知赵竑“毁礼”的举止后亦是怒不可遏,他也明白双方之间是不可能“团结在一道”了,遂暗暗培养起自己的势力来——另一个叫做“赵昀”的宗亲成为他夺权的棋子。

当然,他也没有闲着置赵竑这个眼中钉不顾,而是在知晓了其有弹琴的喜好后送去了一个才貌俱佳的美人,其实也就是安插在赵竑身边的眼线。

太子谋反不成被贬黔州(太子指着海南岛对宰相说)(5)

赵竑天真浪漫而全然不知这美人的底细,还将其看作知音且畅所欲言。

1224年,宋宁宗病逝,其遗诏中是指明让赵竑继承皇位的,但是老谋深算的史弥远怎可能让自己辛苦实施的计划功亏一篑?

他赶忙与勾结在一起的杨皇后篡改诏书且秘密将赵昀接到宫里。

可怜的赵竑对此一概不知,他还在期盼着使者的传信,可等来的却是次日上朝的悲凉之景……

上朝时,赵竑依旧呆在原职务位置上,他不解问道:“为何我还站在此位?”

“等遗诏宣布后再即位也不迟。”殿上元帅夏震这么回答。

太子谋反不成被贬黔州(太子指着海南岛对宰相说)(6)

片刻后,杨皇后与史弥远一道出来宣布新皇帝为赵昀时,赵竑以为耳朵出了问题:“什么?这不可能!”

可是他再多的语言也显得苍白无力,直至自己被人按着头跪下时才如梦初醒:我的皇位被人暗中顶替了!

那一边,赵昀喜气洋洋地被封为“宋理宗”,由史弥远和杨皇后一手辅佐,而南宋的命运亦因这伙人岌岌可危。

赵竑被迫自缢,跌宕人生像极了南宋环境

此后的赵竑再也和皇帝无缘,仅仅被封为了一个济王,长久呆在湖州之地。

可他的命运并没有就此一帆风顺,毕竟曾是皇帝“候选人”,于史弥远而言难道不是一个定时炸弹?

太子谋反不成被贬黔州(太子指着海南岛对宰相说)(7)

所以在1225年时,史弥远以赵竑联合湖州人潘壬、潘丙等叛乱罪名迫使赵竑自缢于湖州治所。

赵竑悲剧的一生也映衬了南宋当时风雨飘摇的整体大环境。

外有金国虎视眈眈内有朝廷治理混乱不堪,加上有宰相史弥远这个“主和派”投降者的干政和卖国行径,南宋帝王尤其是赵竑这类“半路赶来”充当太子的非皇室血统,怎可能有真正的实权?

就算幸运即地位的赵昀也不过是他们手中的傀儡罢了!

结语

赵竑的历史故事给予现代的我们怎样的启示意义呢?我觉得应该是“做人处事要低调”。

太子谋反不成被贬黔州(太子指着海南岛对宰相说)(8)

有句老话说得很不错,即“枪打出头鸟”,不管你是怎样的才华横溢若失了低调的心,一味地张扬自己,引来的只是嫉妒的大山——它会重重压垮你的锐气。

反之,韬光养晦而一鸣惊人才是最稳当的做法,在低调的尘埃中盛开出夺目的花,也就意味着你此刻强大到别人无法再伤害你。

这不就是我们喜闻乐见的结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