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猪养殖的过程中,仔猪保育阶段是猪生长最为迅速、养殖难度较大的阶段。仔猪在断奶期可能会发生应激反应,再加上免疫系统和抵抗力较为低下,保育阶段容易感染疫病,或由于消化不良和营养不良造成生长缓慢,因此保育猪养殖难度较大,可能会延长出栏时间,导致饲料转化率和猪肉品质降低,严重影响着生猪养殖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在规模化养猪场,养殖密度较大,管理人员一对多管理难度较大,一旦发生仔猪疫病感染控制难度更大,可能给生猪养殖场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拟探讨规模化猪场保育猪的养殖技术,旨在提高规模化猪场的经济效益。

保育猪喂干料还是湿料(规模化猪场保育猪的养殖技术)(1)

一、保育猪养殖中常见的问题

保育猪养殖是养猪行业中公认的养殖难度较大的阶段。在保育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有断奶应激反应、腹泻、饲料转化率低、断奶后综合征、容易感染疫病等问题,这主要是由于仔猪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身体抵抗力较低所致。保育猪本身对于营养的需求较大,如果断奶过早很容易发生应激反应,如营养不良、感染疫病等。在仔猪2 周龄之内,自身免疫系统是最弱的时候,对疫病几乎没有抵抗力,而3 周龄内的仔猪由于呼吸系统免疫力低下,容易感染呼吸系统疾病。除此以外,仔猪出生后需要注射较多的免疫疫苗,部分仔猪对疫苗注射会产生排异反应,或因注射针头消毒不严而产生交叉感染,也给保育猪养殖增加了困难。

二、保育猪养殖技术要点

1. 预防应激反应。保育猪的应激反应主要分为断奶应激反应与药物免疫应激反应。为了降低保育猪的断奶应激反应,应该根据仔猪的生长情况断奶。一般仔猪生长到30kg 即可断奶,或30 ~ 35 日龄时断奶。在断奶前2 ~ 3d 要减少对母猪精饲料的喂养,增加粗饲料,使母猪奶水减少,并且断奶前5d 开始相应的减少每天哺乳的次数。部分身体较弱的仔猪可通过间歇性、过渡性的断奶来减少断奶的应激反应。为了控制疫苗注射的应激反应,坚持一针一猪的原则,并在注射前做好药物反应皮试检测,科学的注射免疫血清。

保育猪喂干料还是湿料(规模化猪场保育猪的养殖技术)(2)

2. 转栏分群。转栏分群是为了方便保育猪的分类管理。仔猪出生后3 ~ 5d,饲养员可通过观察仔猪的采食情况和身体情况对仔猪转栏分群,将体质较弱的仔猪分为一栏,并根据饲养需求实施管理。仔猪断奶后进入到保育阶段,一般健康仔猪生长较快,但部分仔猪由于消化不良、营养不良导致生长缓慢,进入保育阶段后饲养员要定期根据仔猪的生长情况进行分群分栏管理。当仔猪生长较快时,需要适当的降低养殖密度,对仔猪也要重新分群,方便每天的喂养安排。

3. 饲养技术。哺乳期的仔猪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发育不全,因此应选择营养成分较高、适口性较好的精饲料,促进仔猪消化系统的发育。在仔猪断奶前2 周,仔猪每天饲喂10% 的断乳料,逐渐过渡到饲喂仔猪料。断奶2 ~ 3 周后可适当的增加一些粗饲料,逐渐锻炼消化系统的适应能力。每次投放饲料时,按照规定的量投放,切记不可投放过多,导致仔猪采食过多引起消化不良。对于一些消化系统功能较弱、体制较弱的仔猪可在饲料中适量添加抗生素、有机酸,以增加仔猪的消化功能。

4. 环境管理。不同周龄的仔猪对于生长环境的需求不同,4 ~ 8周龄的仔猪适宜20 ~ 22℃的环境,8 周龄后,每10d 可降低温度1℃。保育猪舍要保持干燥整洁,定期清除粪便及杂物,定期打扫、消毒、驱虫,保持保育猪舍内良好的通风、采光。

保育猪喂干料还是湿料(规模化猪场保育猪的养殖技术)(3)

综上所述,由于保育猪消化系统发育不全,身体免疫力与抵抗力较为低下,因此保育猪养殖难度较大。为了防止保育猪养殖过程中出现消化系统障碍疾病及营养不良的问题,建议规模化猪场加强科学的饲养管理与环境管理,做好仔猪断奶工作,预防仔猪断奶的应激反应,按照保育猪的生长情况适时的分栏分群,加强科学饲养,保证保育猪营养充足。在饲养管理方面,要积极构建规模化猪场免疫管理体系,做好猪场及猪舍的清洁、消毒等工作,做好保育猪疫苗接种和防疫工作,为保育猪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