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狼行天地间微信公众号

作者:旱地雪狼

———————— ★ ————————

接上篇:换个角度谈对越自卫反击战(1)我军单兵作战能力与装备的影响

虽然对越自卫反击战已经过去四十多年了,国际局势业已沧海桑田,中国面貌也几番更新,但今天我们再看这段历史也不必忌惮我们的缺点(其中许多沉痛的教训不容我们不深刻反思!)只有痛定思痛、鉴古知今,总结过去、迎接未来,在历史的错误中要吸取教训,在旧有的遗憾里我们不要重蹈覆辙,努力建设强大的国防、构建恢宏的战略,才是我们中华民族崛起和兴盛的根本之基!

和平时期,忘战必危!

这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谆谆教导,牢记历史才不会重蹈覆辙,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在和平时期我们更要居安思危,时刻保持清醒头脑!

况且,现在的世界局势,似乎并不太平。

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我们虽然付出了巨大牺牲的代价,但在战略角度看我们却收获颇多。在地缘政治方面,我们达到了既定目标。虽然从战术层面讲我们是否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还有待争议:首先,通过中越边境的自卫还击战,沉重地打击了越南当局的侵略扩张气焰(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的祖国的尊严,保卫了中越边境地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了东南亚地区的和平。)达到了教训小霸权的目的。

其次是在牵制越南对柬埔寨入侵的同时锻炼了部队(虽然“文革”中我军受到了冲击,但通过这场战争使我军迅速得到了锻炼。)最后,也是最主要的,通过这场战争凝聚了全国人民的人心,使我国迅速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现在看来,我国当时的决定是具有政治家远见卓识的!)特别是我们通过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也找到了兴国强军的道路,这对于我们后来的军队现代化建设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关于对越自卫反击战,网上流传的资料,版本有很多,但其中争论的主要焦点是以下几个方面:双方的伤亡人数,越南是正规军还是游击队在和中国打,我国撤军时是否遭遇重大伤亡等。

这里,我们首先引用一段当时外媒的报道供大家参考(笔者不对其资料真实性负责!),此文刊载于1989第三期《世界军事》,原文作者是美国的杰.唐纳德.格特少校(由赵之援、赵琦翻译):

1979年2月17日,解放军动用20-30万人的兵力在772英里的战线上对越南发动了进攻。在两个星期的战斗中,中国军队虽然遭到顽强抵抗,但向越南一方推进约40公里……同越南的这次冲突,给中国评价自己军队的战斗力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自韩战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还从未同一个现代化的、装备精良的敌人发生过大的冲突……虽然中国宣布对越作战已达到战略目的,但其领导层也承认中国军队并不是完全胜利的,并就怎样进行现代战争取得了一些深刻教训……

双方的伤亡人数战后我国官方没有发表伤亡人数(越南官方也没有正式发表伤亡人数),只在官方的《人民日报》上罗列了我国军队在撤退时对攻占过的城镇做出的大规模破坏项目(包括基础设施、厂矿等。),根据昆明军区后勤部编写的《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工作总结》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广西、云南参战的解放军、支前民兵共牺牲6954人,伤14800多人;2月17日至2月27日击毙越军15000人,2月28日至3月16日击毙越军37000人。

而根据越南国防部军事历史院编的《越南人民军50年(1944-1994)》记载(军事谊文出版社有中译本):

2月17日中国出动60多万军队,数百辆坦克、装甲车,数千门大炮在广宁至莱州的整个北部边界全线,对越南发动了大规模进攻。经过30个昼夜(2.17-3.18)的战斗,越南消灭和重创了中国3个团18个营,击毁和击伤军用车辆550辆(坦克、装甲车280辆),击毁115门大炮和重型迫击炮,缴获了大量武器。越南方面称中国伤六万余人,两万多被击毙!

这是大家一直以来争论的焦点(也是个别别有用心者攻击我军之处)。这些人片面地强调我军的伤亡并以此证明我军的战斗力低下,甚至把这场战争看成我国军事的一大失败和耻辱!

首先有一点是大家都公认的,即我军在战斗初期伤亡确实很大!个别连队伤亡甚至到达了百分之七十(一般作为尖刀连的部队,最后一个连回国的只有30几个人),这固然有越南防御坚固的原因,但也确实是因为我军战士大部分都是没有参战经验的新兵所致!(有部分网友认为越战的最大失误是让新兵直接去了战场,牺牲了很多本不该牺牲的人……)

当然,这也是当时的实际情况,因为即便是入伍十年左右的老兵,也基本不具备实战的经验。即便是参加过实战演习,实战的技能才也很有限。而且从初期的战场态势来看,我国军队基本都是在攻坚战。这种收复敌人先前占领阵地的战斗,都是人家摆好了阵势,我们的大部队就对着人家的炮弹、枪口和地雷阵冲锋,怎么可能不死人呢?但必须指出,即使如此在初期战斗中越南的伤亡也是高于我军的,这与我军采取的打法有着直接的关系。

在美越战争时期,尽管美国经常使用重炮和轰炸机来攻击越南阵地,但越南的地堡在躲过美国轰炸后依然可以重创对手。比如越南东溪的315高地,当年美国动用了三十多架轰炸机,两个团的兵力围困了一星期,最后付出了三百多人伤亡的代价才勉强拿下。而得到的,却只是20多具越南人的尸体(美国电影《汉堡包高地》就是根据此战斗改编)。同样是这个315高地,我东线反击部队只用了两个连的兵力战斗3小时就拿下了!因为我军采取了轻重型炮火相结合的办法,广泛使用小型无后坐力炮来摧毁越南地堡,而且我军炮兵也不怕死,敢于在几百米的距离内向越南地堡平射(即炮兵常说的“拼刺刀”)。虽然我军炮兵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有效地减少了我军攻击部队的伤亡。而这种不要命的打法,也是美国人永远学不来的!

根据战史资料记载,我军的主要伤亡其实是在穿插战斗中(在部队形成合围之后伤亡即大幅度降低了),在穿插战斗中由于我军急于求成未能及时勘察道路,导致我军多路穿插部队遭遇了越南人的伏击,进度缓慢。特别是由于过于强调推进速度,但没有注意越南境内亚热带丛林的复杂环境和有丰富丛林作战经验的越南老兵,为此我军确实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在我军拿下同登,老街,东溪三城之后,战场的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可以说对于越南的全面进攻态势已经形成,而这一段时间的战斗,我军的伤亡率已经大大下降(原因是越南西线的战略要地已经丢光)。

没人见过不死人的战争,这是避免不了的事情。有时,为了完成任务不得不做必要的牺牲。虽然这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但却是当时最好的选择!事实上就是在现在,如果还是在那样的环境下作战,恐怕也只能是这样的选择。我军只有尽快穿插到位才能打乱越军部署,最大限度地减少战士的伤亡,这是一个辩证法。所谓流传的“无谓的代价”不知道从何说起?任何方式都有利有弊,局部、个别的牺牲带来了全局的胜利,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就是最大的“有谓”!

烈士长已矣,他们为了祖国边境的安宁牺牲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如果我们后人肆言评判烈士牺牲的“无谓”,无异于抹杀全体参战官兵的血汗和功绩!

———— 未完待 ————

对越反击战背后深层次原因(换个角度谈对越自卫反击战)(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