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维修电工理论培训(维修电工中级培训大纲)(1)

一、培养模式

本专业坚持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线,依托校企合作开放性平台,采用“校企合作,产教融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设计岗位认知实习、一体化教学、校内生产性实训、企业顶岗实习四个教学环节,实现工作与学习、生产与学习的相结合。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专业教学场所、设备配置应符合一体化课程教学要求。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合二为一,学生主要以小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或在教师(师傅)指导下进行生产性实习。

二、师资配备

在师资结构方面,应组建一支与办学规模、培养层级和课程设置相适应的业务精湛、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中、高级技能阶段的人才培养其师生比不低于1:20,技师(预备技师)阶段人才培养的师生比不低于1:15;具有企业实践经验的专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60%以上。

在师资能力方面,公共理论课要求具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证;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或中级以上职称,1年以上教师工作经验;专业教师要求能胜任技能人才培养要求中规定的职业典型工作任务,并将其转化成课程,组织教学和实施相应的考核评价,实现各层级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其中,培养中级技能人才的教师应符合《一体化教师标准》对三级一体化教师的能力要求,并具有电动机及变压器基础知识、低压电气设备线路的装接与维修、可编程控制器的应用方面的实践经验;培养实操型技能人才的教师应符合《一体化教师标准》对二级一体化教师的能力要求,并具有电动机继电控制线路安装与维修、低压电气设备线路的装接与维修、可编程控制器的应用的实践经验。

三、培训知识和技能:

1.能读懂并测绘一般机械设备的电气控制原理图;会使用AutoCAD软件绘制机械和电气图;

2.能使用常用电工工具,能正确使用示波器、电桥、晶体管特性图示仪、万用表、兆欧表等常用电工仪表;

3.能安装电动机、变频器等设备;

4. 能安装一般机械设备的配电箱,并能调试整台设备;

5.能焊接典型电子电路,并使用电子仪器仪表对电子线路进行测试;

6.安装一般机械设备的配电箱;

7.能绕制小型变压器;

8. 能拆装交流异步电动机;

9.能分析、检修、排除一般机械设备的电气部分常见故障;

10.在他人指导下,能进行PLC的选型,构建及调试简单PLC电气控制系统,并能解决调试中出现的问题,使设备正常运转;

11.能在他人指导下,对电气控制线路进行PLC或变频器控制改造;

12. 能进行检测仪表、显示仪表、执行机构及辅助仪表的调校、维修、安装与防护。

13.能应用示教器、控制器、伺服驱动系统和检测传感装置编制简单的机器人运行程序。

四、培训课程安排

序号

职业技能等级

培训课程名称

学时

1

中级工

照明线路安装与检修

6

2

电子线路装接与维修

12

3

电动机控制线路安装与检修

12

4

可编程控制器编程及外围设备安装

18

5

工业机器人示教编程与调试

24

总学时

72

五、教学管理

本专业应设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机构,制定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对于日常教学管理,应建立有效支持一体化课程教学组织实施的管理制度,包括学籍管理、专业建设与课程开发、师资队伍管理、教学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对于校内实践教学管理,应建立校内学习工作站、工学中心等管理制度,包括确立工作规范、教师职责、学生行为规范和工具、耗材、设备、设施等管理规定。对于校外实践教学管理,应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企业学习性岗位等管理制度,包括确定生产性实习基地、学习性岗位的设置条件、校企双方各自的合作管理职责。

六、考核与评价

考核与评价的原则是:

以能力评价为核心,突出实践能力评价。建立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学校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小组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评价内容和手段多元化,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充分尊重和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理论教学、一体化教学、企业实践采用不同的考核及评价方案。

消防、反恐、应急教学计划

课时

内容

形式

教材

1

消防安全知识讲座

课程讲授及演戏

消防应急预案

1

突发事件应急讲座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

反恐事件应急讲座

反恐应急预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