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13 06:46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周琳子 通讯员 夏雯雯 高仲辉

温州教育局直属的学校(温州245所学校牵手)(1)

“今天我们通过一个游戏来了解数学中必胜的策略,哪位同学想来试试?”乐清市建设路小学四(1)班数学老师陈志燕对着教室环视了一周,又将目光投向显示大屏,显示屏上来自雁湖希望小学的学生也纷纷举起了手,“我们请镇安的这位同学来试试!”相隔30多公里,通过一块屏幕连接,让两所学校的学生同上一堂课。像这样以“互联网 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形式让城乡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温州通过试点,当前已大面积铺开,245所学校成为“互联网 义务教育”结对学校。4月12日,温州召开全市乡村“小而优”学校建设暨初中学校全面提升动员大会并举行签约仪式。

乡村教育是义务教育体系的“神经末梢”。针对农村小规模学校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学校管理水平不高等摆在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化面前的难题,温州出台《温州市“互联网 义务教育”中小学校结对帮扶工作实施方案》,通过省市县三级域内城乡学校结对形式,开展城乡同步课堂、远程专递课堂、教师网络研修、名师网络课堂,精准帮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面,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根据《方案》,到2021年,温州将实现全市所有乡村小学和乡村薄弱初中学校结对帮扶全覆盖,推动城乡结对帮扶学校管理共进、资源共享、师生互动、差异互补。

温州教育局直属的学校(温州245所学校牵手)(2)

在乐清市建设路小学的未来教室内,学生们端坐在位置上。显示屏另一头,雁湖希望小学的孩子们也已早早守候在屏幕前。学生们面前摆放着一样的教具,在陈志燕的指导下,探讨解题。考虑到两所学校的学生在知识储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陈志燕还实施分层教学,并为有困难的学生准备“学习提示”,降低难度,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

作为试点学校,乐清市建设路小学校长林义介绍,当前结对试点的班级每个月都会安排约10节“互联网 义务教育”课堂,涉及的科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针对一些乡村学校音乐、美术等科目教师空缺的情况,来自结对的优质学校专业教师还通过互联网和智能录播系统直接为乡村学校学生授课。课上互动的同时,课下学生还可以通过在线答疑平台,向名师提问,做题学习的数据经过系统分析将形成学习行为数据,让学生更精准了解自己的长短板。

“互联网 义务教育”受益的不仅是学生,也让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的专业能力迅速提升。因传统的教研活动容易受场地、距离等限制,参与人数不多,特别是农村薄弱学校,由于教师教学任务较重,较难安排时间去参加市级教研活动。乐清将传统的教研活动与互联网、智能录播技术进行融合,通过空中在线教研平台,邀请全市、全省、全国专家通过互联网参与到教研活动,让全市教师享受最优质的教研资源。仅去年,就有超过6000人才通过乐清的在线教研活动得到了知名高校教授的在线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