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荆州市崇湖渔场的李师傅,是水产养殖的老把式,他靠着新的养殖模式,让自己的效益翻了好几倍。

“ 荆州市公安县崇湖渔场东北湖分场 养殖户 李平:今年的鱼比往年都卖得好,卖了两万多斤鱼,产值二十六七万块钱,今年的价格都是每斤十一、十二块。”

这其中到底有啥秘诀呢?

稻鳖共生养殖技术(鱼鳖混养新模式)(1)

崇湖渔场位于荆江分洪区内,原本是个调蓄湖,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发展渔业,场里的职工大多养殖四大家鱼。随着市场行情的变化,渔场负责人也开始转变观念,推行新的养殖模式。

荆州市公安县崇湖渔场东北湖分场 场长 谢明清:“我们考虑能不能用黄颡鱼代替四大家鱼,看这样做经济效益是不是更好一点。”

稻鳖共生养殖技术(鱼鳖混养新模式)(2)

由于黄颡鱼养殖投放量大、风险高,且实施水面承包经营模式之后,不少养殖户,在水中投放了大量的饲料和肥料,这让大伙们对高投入的水产品养殖,有些担心。

荆州市公安县崇湖渔场东北湖分场 养殖户 李平:“这是新型养殖,肯定担心自身养殖技术跟不上,如果水质又不好,鱼翻起塘来就没办法了。”

稻鳖共生养殖技术(鱼鳖混养新模式)(3)

崇湖渔场负责人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开始引导养殖户,“人投天养”。

稻鳖共生养殖技术(鱼鳖混养新模式)(4)

要求只能投放鱼苗,不能投放饲料和肥料,不得施用鱼药,且必须控制鱼的密度范围。几年下来,让养殖户的效益提高了不少。

荆州市公安县崇湖渔场东北湖分场 养殖户 李平:“一般是从外面引进鱼苗,卖一点自己放一点,产量大概五六千斤,比以前至少翻了十番。”

稻鳖共生养殖技术(鱼鳖混养新模式)(5)

为了防止精养鱼池污染崇湖,2007年开始,渔场与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合作,创立总结出“18221”模式,即一亩水面内,年产黄颡鱼800斤、中华鳖200斤,产值2万元,纯利1万元。

荆州市公安县崇湖渔场东北湖分场 场长 谢明清:“每亩黄颡鱼纯利达到6000块,甲鱼达到2000元。”

好水养出健康鱼

俗话说,好水养好鱼,在崇湖渔场,数百个鱼池都是通过一条长达10多公里的引水渠连接起来的。

稻鳖共生养殖技术(鱼鳖混养新模式)(6)

这条引水渠里面,隔三差五就漂浮着绿油油的一片,像绿色的绸带。

荆州市公安县崇湖渔场东北湖分场 场长 谢明清:“这是水芹菜和空心菜,还有铜钱草,利用它的根部,把水里的负营养吸附掉。”

稻鳖共生养殖技术(鱼鳖混养新模式)(7)

谢场长说,传统的养殖模式让水体不堪重负,原来渔民排养殖尾水的地方,水质达到了劣五类。水质越来越差,养的鱼也卖不出高价,为了治理这些“毛细血管”,渔场想了很多招。

“ 我们专门划了一个200亩的区域进行水源净化,将池塘的水排到沟渠,再利用电力、泵站等设施将水提灌到区域里面进行植物净化。”

稻鳖共生养殖技术(鱼鳖混养新模式)(8)

水上是水葫芦、美人蕉、燕尾草等,绿色水生植物,水面投放的螺蛳、花白鲢等,吸收氮、磷等负物质,排出的尾水经过几道防线后,还要再经过5个小时的沉淀,最后才排入净化池进行净化。

稻鳖共生养殖技术(鱼鳖混养新模式)(9)

水质好了,鱼吃食更欢,病害也减少,品质也提高不少。如今,放眼渔场,标准塘、清水沟、健康鱼、风景树、小洋楼,已经成了崇湖新渔村的标配。

鱼鳖混养有讲究

稻鳖共生养殖技术(鱼鳖混养新模式)(10)

创新水产养殖模式,改善水产养殖环境,崇湖渔场走出了自己的致富之路。鱼鳖混养作为一种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混养模式,那么在养殖过程中需注意哪些事项?一起来听听专家的建议。

稻鳖共生养殖技术(鱼鳖混养新模式)(11)

水产专家张生老师表示,不是任何鱼都适合进行鱼鳖混养。“ 不要以草鱼,吃饲料的鱼为主,可以以黄颡鱼等经济价值高的鱼代替四大家鱼。”

鱼鳖混养模式的优点

充分利用了池塘水体空间,进行生态立体高效养殖。上中下三层水产品共生,相互促进,减少鱼病,有利于鱼类生长。

稻鳖共生养殖技术(鱼鳖混养新模式)(12)

由于鱼鳖混养模式养殖的都是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所以,前期的投入较大,风险也相对较高,养殖户首要的工作是要调好水。

水产专家 张生:“不要用过多化学原料,要多用微生态制剂调水,还可以试着在水里种植水生蔬菜来改善水质。”

稻鳖共生养殖技术(鱼鳖混养新模式)(13)

张老师建议,在调好水的情况下,水产养殖户可以进行小规模鱼鳖混养,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密度,切勿一味追求经济效益。“ 多套养经济价值高的鱼,淘汰那些不值钱的鱼,一定要控制密度,重质不重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