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末年,刘邦带领一帮兄弟们,通过攻打县城而造反,最终竟然成为一支不容小觑的军事力量。巨鹿之战,项羽牵制住了秦军主力,刘邦趁机攻占咸阳,从此他的野心得以膨胀。在鸿门宴之后,刘邦开始积蓄力量,经过3年的努力,最终打败项羽,建立屹立于世界之巅的王朝——汉朝。然而,刘邦去世后,吕雉专权,惠帝,前少帝、后少帝连续三位皇帝如同傀儡,在吕雉死后,4方势力都想当皇帝,陈平说:我们来投票吧!于是刘邦第4个儿子,成为中国第一个通过投票产生的皇帝,他就是汉文帝刘恒。

吕雉死后和谁葬在一起了(4方势力都想当皇帝)(1)

吕雉是刘邦的创业妻子,在刘邦还是沛县小吏的时候,吕雉就嫁给了刘邦。刘邦整日在外和“狐朋狗友”们鬼混的时候,吕雉耕地织布,撑起了整个家庭。刘邦称帝后,吕雉为皇后,这是她应得的。但刘邦身边美女如云,导致吕雉性格大变,刘邦死后,吕雉立即铲除了戚夫人等人,独掌大权。

吕雉死后和谁葬在一起了(4方势力都想当皇帝)(2)

吕雉在位期间,不仅独揽朝政,连续三任皇帝都形如虚设,而且大肆打压刘邦的旧臣,吕雉家族也因此在汉初声名赫赫。然而,吕雉死后,一切偶读变了,陈平、周勃等人联合皇室宗亲立即行动,吕氏满门遭殃,接下来问题来了,刘邦建立的大汉基业,谁来继承?此时几方势力,推举4个候选人,个个虎视眈眈,互不相让,几乎就要亮兵器打架。陈平最后说:我们来投票!其实当时主要投的是反对票,和今天的选举形式不同。小编先介绍4大候选人:

吕雉死后和谁葬在一起了(4方势力都想当皇帝)(3)

第一位候选人:刘交,他是刘邦的亲弟弟,被封为楚王,因为他是皇室中的长辈,背后支持者很多,尤其是一些老臣。

第二位候选人:刘恒,也就是后来的汉文帝,他是刘邦的第4个儿子,被封为代王,他连续15年都在外地就藩,因为其治下百姓安居乐业,他性格沉稳,而且生活简朴,名声很好。

吕雉死后和谁葬在一起了(4方势力都想当皇帝)(4)

第三位候选人:刘襄,他是刘邦的长孙,他的父亲是刘邦的长子刘肥(刘邦私生子),此时被封为齐王。支持他的人都是刘肥一系的人物,还有大臣魏勃等人。

第四位候选人:刘濞,他是刘邦的侄子,当年战功赫赫,被刘邦封为吴王,后来造就七王之乱的就是他。他背后的支持者多是刘邦的一些其他侄子和侄孙,属于旁支。

吕雉死后和谁葬在一起了(4方势力都想当皇帝)(5)

还有一派,是最重要的势力,他们不是候选人,却可以左右结果,这一方是功臣派,以丞相陈平、太尉周勃、大将军灌婴为首,都是朝中的当权派。尤其是陈平,此人和张良并称,擅长以“阴谋”致胜,在当时极具话语权。

也就是说,四个候选人,分别是刘邦的弟弟、儿子、孙子和侄子。从血脉上来首,陈平首先建议,把吴王刘濞否定掉了,因为刘邦有弟弟、儿子和孙子,让侄子继位说不通。其次,陈平又把刘邦的弟弟刘交否定掉了,理由是刘交年纪太大,当时已经70多死,而且卧病不起(当年底就死了)。其实,陈平是害怕刘交政治经验太深,如果他上位,自己的权柄会受到影响,和他年纪大无关。

吕雉死后和谁葬在一起了(4方势力都想当皇帝)(6)

所以,接下来只剩两人,第一是刘邦的儿子刘恒,第二是刘邦的长孙刘襄。在古代,长孙的地位和儿子相当,为了应对这一步,陈平特地事先把刘泽(琅琊王)拉进来做“评委”,刘泽是刘邦的堂弟,也算是宗室的长辈,做评委大家都不反对。陈平之所以要拉刘泽进来“和稀泥”,是因为刘泽和刘襄有仇,陈平想用刘泽来否定刘襄。

吕雉死后和谁葬在一起了(4方势力都想当皇帝)(7)

当年刘襄起兵反对吕雉,因为自己兵力不够,邀请刘泽来“赴宴”,刘泽来后,刘襄把刘泽扣押起来,把他的兵权合并在一起了。刘泽是刘襄的爷爷辈的人,经此大辱,焉能不恨?所以,他反对刘襄,反对的很激烈。最后陈平提议,让代王刘恒来当皇帝,无人反对,所以投票结束。刘襄手握重兵,陈平等人当然希望无权无势的刘恒来继位,这样便于控制。

吕雉死后和谁葬在一起了(4方势力都想当皇帝)(8)

小编认为:吕雉去世后,汉朝权力留下真空,而真正能够左右全局的人只有陈平,陈平素来以阴谋而出名,周勃和灌婴等人在他面前,不过是个站队的。陈平用阴谋最后否定掉了其他3人,让刘恒来继位。而汉文帝最所以能够“捡”到馅饼,还是和他人缘好,政绩突出有关。陈平等人选择汉文帝,汉文帝善于隐忍,通过他自己的努力,才有了文景之治,这一番投票,意义重大。

吕雉死后和谁葬在一起了(4方势力都想当皇帝)(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