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62座城市里,有1001家机器人商店在售卖盲盒,频繁光顾的会员超过了700万。某企业的市值已经超过了千亿港币,招股书显示,四分之三的玩家为成年女性。

逛盲盒店疯狂买盲盒(担负养家重任的中年妇女)(1)

43岁的张曼就是一个盲盒爱好者,她是一个中年妈妈,职场身份是销售主管,一边要照顾全家人的生活,一边要协调公司和客户之间的问题,有时候还要为其他人背锅,这让她觉得压力很大。但进入到盲盒的世界后,她觉得一切都不一样了,盲盒那一声“叮”的提示音给她沉闷的世界带来了生机。一年多时间里,她买了一千多盲盒,在家里边还有专门的储藏室,她表示,拆盲盒就像是热恋一样让人上瘾。

盲盒这种消费模式源自于日本,每到新年,日本商家们就会推出“福袋”,消费者们支付一定的数额,可以购买一个有3到5件商品的包裹,里边的商品可能物超所值,可能实际价值是支付金额的数倍,但也可能是一些卖不出去的垃圾产品。盲盒商家们把这种模式和“潮玩”概念结合在一起后,在中国进行推广,取得了如今的成果。

逛盲盒店疯狂买盲盒(担负养家重任的中年妇女)(2)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点赌徒心理,潜意识中会认为自己是那个幸运的天选之子,能够以极低的代价获得回报。而盲盒,就是一种风险可控的赌注型消费,只需要花几十块钱,就有几率买到一个高价值的稀有品。这种不确定性很容易让人上瘾,会持续激发消费者的好奇心,给消费者带来购买动力。

而现在又出现了独特的盲盒社群,使得部分人出现了社群依赖性。和盲盒有关的社区论坛内,玩家们可以展示自己的成果,可以改造盲盒,可以分享购买策略。这会成为部分人的精神圣地,对于那些工作和生活压力过大的人来说尤其如此,他们通过盲盒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让自己得到片刻小憩。

中年或许是人一生中压力最大的时候,说年轻太幼稚,说死亡又太遥远,虽然学区房、孩子的教育和父母的医疗让他们倍感压力,但均价一百块钱以内的盲盒消费起来还是没有问题的。在这样的前提下,盲盒会受到中年女性的欢迎,也不足为奇。

逛盲盒店疯狂买盲盒(担负养家重任的中年妇女)(3)

对于有收入的成年人来说,买不买盲盒都是自己的自由,外人无权干涉指责,但还是有基本的理性比较好。

小熊是一名95后北漂,她对上一家公司不满意辞了职,但在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始终没有找到满意的新工作,这让她觉得压力过大。某天和朋友吃饭的时候接触到了盲盒自助贩卖机,支付了59块钱后买了两个娃娃,等待出货的过程让她觉得格外解压,于是走上了不归路,在之后的半年内,她频频光顾盲盒商店,最终花光了自己的积蓄,还欠了各个网贷平台十多万。原本是想解压,结果压力反而越来越大了。

还有人想投资盲盒致富,某二手交易平台上,一款稀有的娃娃卖价已经超过了1000元,而其原价不过69块钱,拥有者获利10多倍,部分人觉得这是一个暴富的机会,想要尝试一下。

但人还是踏实一点比较好,因为盲盒本质上是一个“无中生有”的新概念,现在售价高昂,不是因为它有多高的实用价值,而是因为正在风口浪尖上。但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年轻人们喜欢的东西一天一个样,谁也不知道这一风口到底会持续多久,可能今天屯了产品,明天热度就降下去了,打骨折也无人问津,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

逛盲盒店疯狂买盲盒(担负养家重任的中年妇女)(4)

量入为出,理性消费这八个字在任何时代都不过时,不要因为担心自己落伍、赶不上潮流就去购买盲盒,这种心理只会让自己掉入商家们精心炮制的消费陷阱里。

大家是如何看待盲盒热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