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时候,我们很多人都学过这样一个故事。主人公是个七岁的小孩儿,这个孩子。可能有人会说了,是不是骆宾王?是不是司马光?对不起,不是吟咏出“鹅鹅鹅”的骆宾王,也不是搬石头砸缸怒救小伙伴的司马光,虽然他们年少成名的时候也都是七岁,但真的不是他们。

这个孩子,名叫陈元方。

陈元方的父亲叫陈寔,说起这个名字,估计大多数人都不熟悉。那么听完了我接下来的讲解,也许你就熟悉了。

陈寔曾经做过太丘县的县令,所以人们都叫他陈太丘。有一天,陈太丘与朋友相约中午出游,但是他这位朋友有点不靠谱,中午过了还没到,于是陈太丘就自己走了。

陈太丘没走多大一会儿,他朋友到了,发现陈太丘没等他,于是气得不行,竟然说陈太丘放他鸽子,简直不是人。这时候七岁的陈元方正在门口玩耍,一不小心听到爸爸的朋友说出这种不像样的话,于是当面质问道:“你跟我爸爸约好了中午出行,可你现在才来,这叫无信;当着我的面骂我爸爸,这叫无礼。”

对照朋友自己刚才说过的话,朋友的脸上似乎有一个红手印若隐若现。被一个七岁小孩儿打脸打得啪啪的。

怼人宝典第一招:关你屁事!

简文崩,孝武年十余岁立,至暝不临。

左右启“依常应临”。

帝曰:“哀至则哭,何常之有!”

简文帝去世了,他的儿子孝武帝一直到晚上也没有去灵前哀哭。旁边的吃瓜群众急了,对孝武帝说:“按照规矩,您得去您父亲的灵位前哭一下,表示哀悼啊。”可是这孝武帝不以为然地翻了一下白眼,说道:“我如果太悲伤了,久自然会去哭,这还需要按照规矩让啥时候哭啥时候哭吗?”

由此看来,道德绑架这种事情是自古以来就有的,总有那么一些喜欢当“太监”的人爱替人着急。孝武帝的回答,简直是对付这类乱着急的人的教科书式回答。第一,哭与不哭,什么时候哭,是我的事,关你屁事;第二:感情是人类的自然流露,关规矩屁事?

所以呢,我们在面对别人无端质疑的时候,有时候越解释越心虚,就像老话讲的:越描越黑。所以这时候,不妨大胆地对他说一句:“ This is my business. ”

教你怎么怼人怼到哑口无言(教你如何科学的怼人)(1)

怼人宝典第二招:反客为主

谢灵运好戴曲柄笠,孔隐士谓曰:“卿欲希心高远,何不能遗曲盖之貌?”

谢答曰:“将不畏影者,未能忘怀。”

谢灵运喜欢戴一种曲柄斗笠。这种斗笠看上去跟仪仗的用的曲盖很像。于是一个姓孔的隐士就说:“你是个心存高远的人,既然追求淡泊为何还不能遗忘那代表富贵的曲盖呢?”谢灵运无所谓地掸了掸斗笠上的灰,说道:“恐怕是害怕影子的人才忘不掉影子吧。”

谢灵运是什么人?他是创造了一个成语的人——才高八斗。他说天下才华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一斗,天下人公分一斗。你说一个如此傲娇的人,你想鄙视他?真是想太多了。

谢灵运提到的影子呢,实际上出自《庄子》。说是从前有一个害怕自己影子的人,他不仅讨厌影子,还讨厌自己脚印,就像强迫症一样,所以他为了摆脱这些而拼命奔跑。可是他跑得越远,留下的脚印也就越多;跑得越快,影子也跟得越快。所以他虽然很拼命,但总觉得自己很慢,最后把自己累死了。

孔隐士说谢灵运忘不掉富贵才总戴一个形似曲盖的斗笠,可谢灵运说我戴斗笠戴的好好的,我根本没把它和曲盖联系到一起,你把它看成曲盖,是你忘不掉富贵才对吧。

这一招反客为主,谢灵运完胜。

第三招:扯虎皮拉大旗

邓艾口吃,语称“艾艾”。

晋文王戏之曰:“卿云‘艾艾’,定是几艾?”

对曰:“‘凤兮凤兮’,故是一凤。”

邓艾大家都知道是三国时期的名将,蜀国就是他灭掉的。但有一个小缺点,就是口吃。他在介绍自己的时候,总是“艾……艾……”的结巴个没完。有一次他参加晋文帝司马昭举办的宴会,宴会上他又开始“艾……艾……”的,于是司马昭就开他的玩笑说:“你总说‘艾艾’,所以你的名字里到底是有几个艾?”邓艾被人揭了短,但并没有生气,而是很淡定地说:“《论语》里说‘凤兮凤兮’,不也就一个凤凰嘛!”

他有口吃这个毛病,说起话来“艾……艾……”的也确实是事实。司马昭问他名字里有几个艾,他无论回答几个,都会成为笑柄。邓艾的机智的地方在于他给自己的小缺点找了个特别高大上的说辞。

许多人都喜用“反复”的修辞,重章叠咏,达到强调的艺术效果。而邓艾的口吃正好与“反复”这种修辞有着相同的表现形式,于是他就找来了这么个理由。你可以嘲笑我,但你嘲笑不了《论语》吧。

机智如邓艾,给你一百分。

要说“扯虎皮拉大旗”这一招,还有一个案例。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

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对还是那个七岁就会怼人的元方。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绍。袁公问:“你父亲在太丘做官,远近称赞,他到底做了些什么?”元方说:“我父亲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安抚,让人们心安理得地做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更加敬重。”袁公说: “我曾经也当过邺县县令,正是做这样的事情。不知是你的父亲学我,还是我学你的父亲?”元方面对这种挑衅,瞬间开启怼人模式:“周公和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时间相隔遥远,但他们的行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没有学孔子,孔子也没有学周公。”

这个调皮的陈元方,在整部《世说新语》里,他的事迹有八九条之多,可见元方在怼人界是个大咖,或者说,他是这部书里有名的毒舌。

教你怎么怼人怼到哑口无言(教你如何科学的怼人)(2)

这回这个不知深浅的人叫袁绍。这个人大家都太熟悉,就是最终在官渡之战输给曹操那个。在这个故事里,元方跟邓艾一样,说谁学谁对方都有一万句话在后面等着,所以我偏偏不正面回答你的问题。直接抬出孔子和周公,看你怎么说,而且还能让对方感觉到问了这个问题就证明自己的格局太小了。

反正论“怼人”,我谁都不服,只服《世说新语》。

本文作者:儒行道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