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扇了我们无数个巴掌之后,最后那颗治愈的糖一定是从自己口袋掏出来的。

连续一个星期没有更文,忙的人仰马翻。

当吃饭和上厕所这俩种基本生理需求都被压缩到一天一次时,更文这种事完完全全就是奢侈。

还好,我喜欢发朋友圈,等红灯的空隙,等着客人来拿草莓拿红枣的空隙,随手记录生活,记录这段时间极度困顿的生活。

12月4日

复工后的双喜临门(复工复的像做贼一样)(1)

下面这张图片是昨天我在我们城东某个小区门口,等着团购红枣的群友们下来拿红枣时的样子:

复工后的双喜临门(复工复的像做贼一样)(2)

​一位好心的群友拿过红枣后,随手拍了我的照片进群,提醒其他群友速速下来拿红枣。

外面好冷,群友希望我能尽快发完红枣不在外面挨冻。

昨天洛阳的温度是—2℃~5℃,我穿了最厚的羽绒服依然觉得冷到刺骨。

群友一看就是一个热心人,我俩互加微信后,我管群友讨了这张照片存档。

你看,生活中总会出现这种温情的小瞬间,陌生人的共情让这个极冷天充满了温暖。

想象一下如下画面:

我挂个收款码,人家拿一份红枣扫一份钱,我忙不迭的说谢谢,人走后为了祛除寒冷,我在路边蹦来蹦去,扮天真跳格子…

好熟悉的画面,20岁刚开始摆地摊创业时,就是这样坐在路边守着我的小摊摊,冬天冻死夏天热死。

没想到多年以后,我又回到了原点。

是我自己无能吗?

不,不,不,比起那些熬不过这个寒冬直接一跃而下的人来说,面子和里子实实在在不值一提。

凭劳动赚钱,没啥无能

此时此刻能够放下身段,重新做回小贩的身份,先能顾住每天的生活,这样的我,值得我尊敬,值得我给自己点个大大的赞。

捂脸中。

关于昨天,还有如下这条愤怒的朋友圈:

你永远不知道官老爷的各种政令之间有多自相矛盾各种相悖,以及左手跟右手打架。

他们高高在上,不愁吃穿,依上命令不过度,免的掉帽子,对下则依然如故~胡球来。

老百姓活不下去没饭吃跟我有啥子关系?

反正小老百姓再怎么蹦哒,也蹦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

你们饿肚子就饿一会儿吧,这才哪到哪儿?

区区三年你们就受不了,那弼马温被如来佛祖压在五指山下,压了五百年,哪又若何?

是啊,齐天大圣尚且如此,何况你我普通人乎?

​​比如我店铺所在的百货公司,昨天开始,顾客不用查验某酸码,可以自由出入。

而百货公司的导购则必须查验24小时某酸码,这是商~务~局的硬性规定。

​问题是,刚刚才开馆的百货公司,营业员从开馆那天起就每天全家捅,可是全家捅的结果却不是24小时就能保证出。

魔幻的一幕就出现了:

我的营业员昨天还好好的上班,今天告诉我全家捅出不来,没法儿到岗。

而这家店的位置正对着电梯口,开馆后,前天和昨天还都有业绩。

如果确实没业绩,那我就盖布一盖,不丢东西就行,爱咋咋滴,死猪不怕开水烫,我们不营业也没啥。

这关键是还有业绩,咱就说,盖个盖布就真的合适吗?

顾客进商场是不需要全家捅的,难不成我待会儿要以顾客身份进馆,然后看柜不丢东西?

特喵的,官老爷们就是官老爷们的作派,如果您们要求导购24小时全家捅,那就要保证全家捅的检测部门24小时能出结果。

全家捅检测部门结果出不来,要追究的是他们的责任,而不是为难导购们导致他们无法到岗。

导购们天天做全家捅,然后全家捅的码有一天没有按时出来,好嘛,不让进了!

百货公司只是执行命令者,我们的甲方在厂商面前一副官腔,但是在官老爷面前,那可绝对是乖模样。

没人敢得罪执掌开关大权的顶头上司,开门关门官老爷们说了算,敢不从?立马接罚单。

要罚就罚大户,这年头,多少双眼睛盯着大户,就等着大户犯错呢。

这年头,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不吃大户吃谁?

导购进不来,最多是不能营业无销售或者柜内丢货品,对于百货公司来说,没啥影响。

门店放松管理,放导购进去,不羊还好,一旦真羊,那都不是闭馆的事了,那是交多少罚款给官老爷的事儿。

何苦来着?

这不是个例。

那天我给各个团购群的群友们送团购的草莓,我们洛阳市的地标建筑隋唐城遗址公园前的核酸检测点,密密麻麻排满了等着做核酸的人群。

我大概目测了一下,排队的人们至少拐了5个长达百米的队列…

他们在大冷天里天寒地冻的排队全家捅,只是为了可以开工,能够赚到裹腹的饭钱。

他们也想不出门老老实实待家里不排队挨冻。

他们能吗?他们不能。

因为,那样的话,会饿死。

咱就说,各地都在取消核酸检测亭,却又要求工作的人24小时核酸,这到底是要搞那样?

这是逼着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吗?

最后我采取的迂回战术就是,店员以顾客身份从正大门进,不走员工通道,先能进到店里。

进店后猫在角落里,有顾客进柜就接待,没顾客就冒充顾客在逛街…

特喵滴,复工复的像做贼一样。

我的小小丝巾店还仅仅是所有销售供应链中最不起眼的一环,我们复工复的如此艰难,那其它行业根本就毋须多言。

大家一条线上的蚂蚱,谁也逃脱不了。

逛丝巾店大家还可以戴口罩逛街,相对来说,次生灾害还没那么严重。

而那些餐饮行业的各个路边小店,吃饭要摘口罩,堂食恢复得些时日呢!

大城市哗啦哗啦瞬间开放,小城市和大城市之间的时间差至少是一个星期。

打个比方说,一个月前我在东方甄选董宇辉那里订了一箱蓝月亮洗衣液,三天前收到货。

能收到快递,会给收快递的客人一种假象,洛阳的快递通了。

而实际情况是,赣南的橙园主人欠发我洛阳的橙子订单多达30单,每天都在尝试着打单发货,每天都无法实现。

因为董宇辉所在的东方甄选是大体量直播间,快递公司会优先发他们的,而我们这些小供应商的单子,且等着排队吧。

再加上封~控期间,原本积压的快件也要一件一件送完。

从第一天放开到快递彻底无死角畅通,这中间需要等待的时间至少是一周以上。

这两天积压的橙子单子有一些客人退单,我第一时间就点同意,非常能理解客人的心情。

客人心里想的是:“我明明都已经收到快递了,为何你的橙子还不发货?就是你们的服务没有到位…”

问题是,真不是我们的服务没有做到位,现实就是这么无奈。

昨天刷某音,一条视频的评论区看到这样一句话:

“要想穷,种大棚,要想穷类快,大棚种蔬菜。”

​视频是这样的内容:

大棚棚主种的白菜不想烂在地里,但是运又运不出去,干脆大喇叭通知附近的村民,不要钱了,来拉就白送。

​两棚白菜,2小时内送完。

这是2020年12月5号发生的事儿,我们把时间往前推30年:

那时候我在路边摆地摊,那时候没有智能手机,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是看报纸看电视。

当时我们城市晚报上曾经报道过这样一件事,

有个卖枣的农民拉了一车枣子进城卖,各种城管驱逐无法售卖,最后农民一气之下把一车枣子倾倒进了洛河滩…

那时候的洛河滩还没有治理成现在的洛浦公园,极度脏乱差和污染,确实很多人都往那里倾倒垃圾。

农民倒枣子这事儿被一个记者报道了,好心人现场这个十块那个五块给农民捐款,找补回来了枣子钱。

这个农民伯伯是幸福的,因为他遇到了敢于仗义执言的记者。

卖枣子的农民,写文章的记者,以及管理一个城市日报晚报的报社社长,三者相比,谁是弱势群体?

你们一定会说:“那肯定是卖枣的农民”

错!

事情最后的结局是:

报社社长不久后就被调职调去其它部门,而那个记者很快就停薪留职自己下海。

个中滋味,自行体会。

个中原因,用脚趾头思考都能思考的出来。

高高的衙门口,就算贵为报社社长,也如蝼蚁般瞬间被踩死,化作炮灰。

那时候我经常在晚报上发些豆腐块,跟报社一位编辑姐姐交好,这是我们聚会时她讲给我们几个文友听的。

倒枣事件后,城市晚报和城市日报的报道从此皆是岁月静好,到处都是小康景象,人人都能吃的饱。

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30年后,我们迈步跨入2022年。

所谓三十年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我们再次回到起点,一朝回到解放前。

你们看,我这个摆地摊的大妈穿越回到三十年前,重拾摆地摊的青葱岁月。

只是青葱岁月时我18,

而现在,

我垂垂老矣已经48。

请恭喜我穿越成功,一下子年轻30岁。

白菜烂在地里跟衙门有甚关系?

大妈的丝巾卖不出去,又跟衙门有甚关系?

衙门里的人戴丝巾根本不用买,多的人排队送。

咱就说吧,大妈丝巾店铺内客单价超过千元的,有几个是买回去自己戴的呢?

大妈想了想,长叹一口气,还真是。

丝巾店内超过千元的丝巾买主,真的都是买来送礼的。

黑格尔说过这样的话:人类从历史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人类没有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

用我们的俗话翻译就是:外甥打灯笼,一切照旧。

不说了,再说下去,又发不出来了。

全文完。(本文325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