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和光同尘(中年以后方知草木情深)(1)

美国亨利·戴维·梭罗曾说,他步入丛林,因为他希望汲取生命中所有精髓,摆脱身外之物的束缚,让自己活得深刻而有意义,他不想在生命终结时,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

是的,如果我们能够摆脱身外之物的牵绊,闲暇时步入自然界中,抵达辽远的山河,沉浸在鸟语花香,那么,我们可能会活得简单与纯粹一些。

01

他真正想捕捉的是

池塘中的倒影、色彩与声音。

记得在《低吟的荒野》一书中,作者奥尔森曾讲述了一个非常有禅意的故事。

奥尔森不想被别人打搅,一直独自穿行于荒野中。

他历经千辛万苦,找到了一条被森林遮挡的河。这条河在深山中,除了一条崎岖蜿蜒的小路外,没有其他路可走。因此,奥尔森觉得这条河只属于自己。

有一次却来了位老人。

奥尔森有些失望,他觉得不能独享这条河,甚是扫兴。

不过,后来他想到老人如此大年纪,还翻山越岭,穿越荆棘、树丛与沼泽,不辞辛苦地来到这里垂钓,奥尔森开始以欣赏的心态,来观察老人。

看着老人饱经风霜的外衣,古朴破旧的渔篮,挂着诱饵的破损帽圈,奥尔森觉得,老人是岩石、树丛与潺潺水声的一部分。

奥尔森与老人攀谈后才知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经常一个人来这里垂钓。这次,他想在这条河边为自己庆祝八十岁生日。

其实,来这里不单是为了钓鱼,他真正想捕捉的东西,是池塘中的倒影、色彩与声音。

这位老人,让人不禁想到“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画面。

他虽然给人沧桑清寂之感,但是当他的灵魂与荒野的山水互为呼应时,他的精神会更加自由,心情会更加愉悦

王阳明先生曾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这句话大意是说,花不在心外,只要你用心,便能抵达这份美丽。

我想,这位垂钓的老人亦是如此。

这些草木、河流,不仅仅在他的眼里,更在他的心里。

如果我们也拥有老人这般情怀,我们也可以抵达森林里清新的风,绿色的叶,流淌的河……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和光同尘(中年以后方知草木情深)(2)

02

山中冰瀑与琴声,宛如流动的画。

有一次,我和朋友一起去温州的四海山看自然的冰瀑。

冬天的四海山,静谧清幽。

因为太冷的缘故,一路上基本没有什么人。当我们快到达最美的冰瀑景点时,突然听到婉转绵延的小提琴声音。我们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脚步,侧耳倾听着。

那流淌的声音和着风声、溪流声与鸟叫声,宛如天籁。

我们一边听着,一边慢行来到景点。

原来在景点旁高高的一块石头上,有位中年人,带着鸭舌帽,正孜孜不倦地拉着小提琴。

那些冰瀑晶莹剔透,形态各异,有的像打开翅膀的蝴蝶,有的像洁白的云朵,有的像停歇的鸟儿。

当阳光洒向冰瀑边缘的裂缝时,它们闪烁着银色的光芒。

这些深山里的冰瀑伴随着流淌而来的小提琴之音,让人感受到了一种祥和之美。

小提琴的声音赋予了冰瀑生命与情感,而冰瀑也给予了主人灵感与快乐。

原来,在山野里,不只是有山水草木,还有琴声。

这样的邂逅,让行走充满了诗情画意。

我们抵达了冰瀑与琴声,更是收获了心灵的宁静与美好。

生活有时难免一地鸡毛,但如果我们也如同这拉琴的人一样,用一种自己热爱的方式,把生活的欢喜忧伤说与风听,说与草木听,说与流水听,那么,相信我们的心也会越来越宁静与安然。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和光同尘(中年以后方知草木情深)(3)

03

枯草旁读书的女子,宛如一首诗。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在忙忙碌碌。有时想要走向远方不容易。但生活不只是一地鸡毛,还可以有诗。

诗不一定要到远方的荒野里去寻找,在附近的田野、山上,都可以寻觅到精神的清净,内心的诗情。

上个周末,我和同事去离家不远的一座小山上看枫叶。可能因为不是很辽阔,所以游玩的人很少。

我们走到差不多一半的时候,同事让我抬头看。

原来,在山中的一块石头上,有位女子手中拿着一本书,正在看。

阳光打在她身上,她静静地读着自己的书,与周围的一切融合成了一副画,自然静谧。

石头周围虽然是枯黄的草,我却感受到了温暖清绿的诗意。

山中读书的她就是诗意的存在。

微风,草叶,阳光陪伴着她,她在书中自由地徜徉,这何尝不是一种畅快。远离人群纷扰,抽得空闲,与草木一起,这何尝不是一种美好。

杨云苏曾在她的《巷里林泉》一书中写道,物质非物质的惦记着太多,但所有欲望归纳下来,无非爱草木。

是呀,草木情深,人间知味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和光同尘(中年以后方知草木情深)(4)

在这个喧嚣繁杂的时代,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忙得没有时间,而是将太多时间都消耗在无意义的事情上。

愿我们像垂钓的老人,拉琴的中年人,读书的女子一样,给身心放个假,留下一些时间,去自然界中走一走,去抵达一条河、一座山,一棵树与一朵花;或去山中看一本书、弹一首曲子、跳一支舞,那么,相信我们的生命,会收获别样的美好与诗情画意。


作者简介:竹笛清韵,草木情深,人间知味。携一缕烟火岁月,抒一帧清简素淡的文字,更近地抵达初时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