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言文诵读开办持续有日,我们坚持“理解文言文,是以‘助解’,而非‘注解’”,以“读的对与勿逐字逐句释义”为原则,充分调动读者理解力。

现将小班与大班诵读课堂二总结如下:

一、小班

1、诵读文章:《刻舟求剑》

2、诵读情况:

本节课仍然由老师领读,但与上节课不同之处在于,数名同学文言文诵读节奏突出,似有抢读之势,当是课后反复诵读之故。还有的同学说,上节诵读之《曹冲称象》耳熟能详,现在文言文之《曹冲称象》与故事《曹冲称象》基本吻合,这便是用心比较的结果。

3、总结

读的对,节奏稳,用心去体会,有点“相识”的意思了。

附件:刻舟求剑

小学文言文阅读十篇(经典文言文诵读课后总结)(1)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二、大班

1、诵读文章:《周郑交质》

2、诵读情况

与上节一样,逐一听孩子们诵读,读一遍即需要评点诵读对错与否,所幸孩子们很少在同一个地方摔倒第二次。有的孩子读起来仍然磕磕绊绊,但仔细琢磨已有连字成句的趋势。加油,继续努力!

3、总结

还是那句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前提是读的对,有节奏。

附件: 周郑交质

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

  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郑交恶。

君子曰:“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礼,虽无有质,谁能间之?苟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蘋、蘩、蕰藻之菜,筐、筥、錡、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而况君子结二国之信,行之以礼,又焉用质?《风》有《采蘩》、《采蘋》,《雅》有《行苇》、《泂酌》,昭忠信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