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洋纪念碑(诞辰140周年纪念③)(1)

江南大学北门外不远处、著名风景区鼋头渚的东北侧,有两座间隔仅十多米,平行横跨于蠡湖之上的长桥,气势宏伟而不失水乡的妩媚,人们叫它“宝界桥”。桥有两座,形貌相似,一宽一窄比肩而立,宛若凌波长虹,这便是有名的“无锡十八景”之一的“宝界双虹”了。

双洋纪念碑(诞辰140周年纪念③)(2)

宝界双虹

自古一水架一桥,缘何双桥并肩修?宝界桥北端的“宝界双虹”碑,为我们揭开了谜底:“德生先生捐资寿礼,自命造桥,以利行旅,是为宝界桥。”原来,宝界双桥乃荣氏祖孙所建,窄些的老桥是著名民族实业家荣德生先生于1934年所建,宽桥则是上世纪90年代初荣智健先生所捐建。“宝界双虹”是无锡最美的一道人文风景,也是荣氏奉献社会的最佳丰碑。

1947年,著名史学家钱穆先生曾受邀担任江南大学首任文学院院长。被礼让住进荣家二楼的钱先生,也因此常有机会与德生先生闲聊。在他的《师友杂忆》中曾记述了一次他们的谈话:“余询,君毕生获得如此硕果,意复如何?”荣先生答:“人生必有死,即两手空空而去,钱财有何意义?传之子孙,亦未闻有可以历世不败者。我一生唯一或可留作身后纪念的,即自蠡湖直通鼋头渚,跨水建一长桥。他年我无锡乡人犹知有一荣德生,惟赖此桥。我之所以报乡里者,亦为此桥耳。”

1934年,荣德生按照家乡习俗举办了60寿辰寿宴,借此答谢支持帮助过自己的友人和同行。这场寿宴,共收到来自各方亲朋好友的寿礼6万大洋,这笔今天折合价值逾千万的寿礼,荣先生不仅将其全数捐出,还添进4万大洋,在蠡湖上建造了一座跨湖长桥——宝界桥。今天看来极朴素的桥栏杆,据说是荣先生亲自选定,而桥下60座桥墩,则是为了纪念荣先生的60寿辰。宝界桥宛若一条长龙,凌波湖上,贯通了市区与太湖风景区的道路,方便了百姓的出行,人们亲切地把它称为“长桥”。在当时,宝界桥确实是华东地区最长的一座桥梁。

半个多世纪过去,宝界老桥渐渐难以承受日益频繁的交通压力,荣德生之孙荣智健,再次捐资3000余万元,于1994年在宝界老桥东侧,建起了一座宝界新桥。新桥的形制与老桥一模一样,但更宽阔坚实,足以承受今天车水马龙的交通需要。今天,一新一旧两座桥梁,宛若彩虹,比肩横跨湖上,为水城无锡平添了一道新的人文景观。

上世纪,在民间工商业蓬勃崛起的过程中,无锡荣氏白手起家、艰难打拼,其创业轨迹堪称中国近现代民族工商业史上的奇迹。成功之后的荣氏兄弟并非只有一己之梦。荣德生曾梦见风景秀丽的龙山瞬间幻化为一个巨大的聚宝盆,一对莲花从中冉冉伸展至空中,化作满天祥云,灵山秀水笼罩在一片灿烂的霞光之中。这也许正是荣德生宏大强国之梦的折光。在他的“天元计划”中,不仅要把无锡建成一个美好家园,还包含了实业救国、工商富国的宏大理想,他希望自己的祖国能够通过实业之路实现经济繁兴,成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国。

怀揣这样的中国梦,发家后的荣氏家族,从未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从1912-1949的三十多年间,荣家不仅建造了宝界桥、大公桥等许多公共设施,还斥资铺设了宽9米、长9公里的开原路,从市区直通梅园,是当年无锡“西郊第一路”。荣德生还联络乡人成立了“千桥会”,共同出资修建各类桥梁多达百余座,捐助修建了通惠路、申新路、德溪路等,总长达到40公里。

荣氏也为无锡这座山水城市的早期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1912年,荣德生买下了太湖旁东山小桃园旧址,植梅千株,始辟梅园。1929年,荣氏兄弟又购地250亩,建设了锦园,植荷于塘,夏莲绽放之时美不胜收,这里既是员工休假之地,也是百姓最好的赏荷佳处。

1942年秋,乐善好施的荣德生又成立了“族益会”,主要功能为“助学、散粟、赈款、舍棺”,并开办了平民习艺所、孤儿院、残废院、妇女救急院等慈善机构,赈济水灾,治理水患,扶贫济困。1947年,经历战乱之后的东林书院,变得破旧不堪,荣德生先生带头捐款50万元,对东林书院进行了维护修缮。

富可敌国的荣先生,对社会公益事业十分慷慨,而自己日常生活却十分俭朴,对物质生活从无奢求,饮食起居有如寒素,粗茶淡饭,细布长衫,一双布鞋,往来于锡沪之间也从来舍不得坐头等车厢。在新加坡总理李光耀的办公室里,悬挂着这样一幅对联:“立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对联的原作者就是荣德生。在梅园诵豳堂里,我们可以看到当年荣先生自撰的这幅对联,它不仅显示了令人仰止的人格操守和精神境界,也成为那个时代公益赤心、社会贤达的表率。小城无锡能够在20世纪上半叶快速崛起,得以跻身“全国工商六强”城市,百姓生活不输大上海,与实业家们的实心报国、积极奉献是分不开的。

宝界桥连接着历史和未来,写满沧桑的老桥、生机勃勃的新桥,正是无锡百年成长史的最好见证。今天,横卧湖上的“宝界双虹”,不再仅仅是一处风景,更是民族实业家奉献社会的一座丰碑。徜徉于老桥,时光留下的斑驳,坑洼不平的桥面,依稀可辨其当年的雄姿,完成了历史使命的老桥,更多承载的是历史的记忆和优秀文化的传递。年轻而富有朝气的新桥上,如今车辆川流,晨昏不息,每当暮色降临,蠡湖水面就闪烁着新旧两桥醉人的倒影。诗人李白曾有“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佳句,而宝界双桥将这古典的诗意在美丽的蠡湖上化作了一道鲜活的人文风景。

今年,是荣德生先生诞辰140周年,睹物思人,音容宛在。果如先生当年所言,老桥已成其身后之念。双虹凌波,丰碑永存!■

江南大学新媒体工作室

稿件撰写:庄若江

官方微博:@江南大学

官方江南大学(jnu-1958)

官方QQ公众号:江南大学(jnu-1958)

今日头条:江南大学

官方论坛:bbs.jiangnan.edu.cn

论坛微博:@江南大学江南听雨BBS

论坛江南听雨BBS

我们不是在新闻报道的现场,就是走在去新闻报道现场的路上

【专注身边,感知你我】

投稿邮箱:jnuxmt2014@163.com

江南大学新媒体工作室打造最具影响力的校园传播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