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读三国的朋友的,知道蜀汉一时多英杰,除了威名远播的五虎上将之外,还有镇守汉中十年之久的魏延,刘备最信赖的谋臣法正,外交大臣邓芝,以及刘备托孤的李严等等,其实还有一位传奇名将,在演义之中无存在感,然而在正史之中大放光彩,媲美魏延,镇守南中十年。那么这位名将到底是谁呢?

诸葛亮最不可杀的 两位大将(诸葛亮最信任的大将)(1)

他不是别人,正是李德昂,李恢,第二任庲降都督。李恢是建宁郡俞元县人,初出仕建宁郡为督邮。后因姑父,违法受牵连而被免官。建安十八年(213年),董和推荐李恢到州府任职,李恢在路上的时候听闻到刘备从葭萌南向进攻刘璋的消息。李恢认为刘璋必定失败,而刘备必定会成功,于是假称自己是益州郡的使者,北上去拜见刘备。李恢在绵竹见到了刘备,刘备非常赞赏李恢,于是让李恢留在军中一起进攻雒城。

诸葛亮最不可杀的 两位大将(诸葛亮最信任的大将)(2)

章武二年(222年),刘备以李恢为庲降都督,授予节符,领交州刺史,驻牂牁郡平夷县,出镇南中。

章武三年(223年),刘备死後,高定、雍闓和朱褒分别在越巂郡、建宁和牂牁动乱,蜀汉南方一时岌岌可危。在北有曹魏大兵压境、东有孙权荆州军威胁,南有三郡叛乱的困难形势下,诸葛亮采取了“北抗曹魏、东和孙权”的战略,於同年10月派邓芝到东吴进行修好,取得了外交上的成功。

诸葛亮最不可杀的 两位大将(诸葛亮最信任的大将)(3)

公元225年春,蜀汉军队休整、补充完毕,诸葛亮亲自挂帅,踏上南征之旅。诸葛亮南征,共有三路大军。西路军由诸葛亮自己率领攻击越巂的高定,之後进击益州郡。东路军由门下督马忠率领,其战役目标为直取最东面的牂柯郡朱褒。而李恢率领的中路军最为关键,是一支奇兵,由平夷县翻山越岭、长途奔袭迂回到益州郡,以期实现与诸葛亮的胜利会师,对雍闓叛军形成最後的战略合围。李恢军在攻入益州郡一带时,雍闓已被高定部将所杀,由南夷取而代之。李恢孤军深入,南夷迅速集结各部落军队,把李恢的部队包围在昆明一带。当时李恢的部队只有南夷的三分之一,又没有诸葛亮军的消息,於是李恢用计麻痹南夷:“官军的粮食吃完了,打算撤退。我们中间有些人久离家乡,如今得到机会回来,不想再返回北方,想与你们共同谋划大事,所以才坦诚相告。”南夷相信了他的话,所以放松了守备。李恢乘机出击,一举击溃南夷蛮军,追赶残部南至盘江、东到牂牁,终与诸葛亮胜利会师。治理南疆,在整个平南之战中,李恢军功最大,蜀汉朝廷封李恢为汉兴亭侯(汉兴在今贵州兴义附近)。建兴三年秋初,改益州郡为建宁郡,以李恢为太守,加安汉将军,领交州刺史,移郡治到味县(今曲靖)。李恢统辖南中七郡,又直接掌握南中的中心地区建宁郡。诸葛亮把治理南中的重任都交给李恢以後,才於是年冬回师成都,诸葛亮对其之信任及其能力可见一斑。

诸葛亮最不可杀的 两位大将(诸葛亮最信任的大将)(4)

李恢在蜀汉南疆镇守十年,东征西讨,扑灭叛乱,并将各地豪强迁往成都,迁移永昌濮民数千落於建宁、云南两郡之间,以发展生产,大量徵收耕牛、战马、金银、犀革,用来补充诸葛亮伐魏的军资。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上《出师表》说:“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於是,帅军北驻汉中,开始与曹魏争衡。这种形势的形成,与李恢完成了安定南中的战略任务是分不开的。在以後的近四十年间,马忠沿袭了李恢治理南方的方案,蜀汉南方相对平静,也是李恢卓越政绩之延续。

建兴九年(231年),李恢逝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