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钢铁有可能建4号5号高炉吗(湛江钢铁铁水温降首次单月)(1)

火红的铁水从鱼雷罐车上倾泻而出。湛江钢铁供图

南方日报讯 (记者/刘稳 通讯员/黄子轩 赵忍 霍峰)记者7日从湛江钢铁获悉,今年11月,湛江钢铁铁水温降达到了98.9℃,首次单月突破100℃,达到了国家清洁生产二级标准,进入全球行业领先水平。在极致铁钢界面能效提升上,湛江钢铁又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从投产伊始,在追求极致的铁钢界面效率和能效上,湛江钢铁从未停下奋进的脚步。铁水温降从2015年的120℃到2018年的114℃,再到2019年的109℃,从2020年的111℃到今年上半年的108℃再到三季度的106℃,每一步都闯关夺隘,最终在今年11月,首次达到了98.9℃,创造了钢铁业铁钢界面温降效率的里程碑纪录。

这小小的几摄氏度,难度犹如世界级百米短跑运动员提升0.01秒那般困难。湛江钢铁团队深入总结历年攻关的经验,充分调研国内钢铁同行的先进做法,结合湛江钢铁实际情况提出降低铁水温降的三大方向——跑得快、穿衣服、戴帽子,全面吹响了“战危机、创一流,誓必拿下‘铁水温降100℃’”的冲锋号角。

团队主动求变,通过高炉配罐模式的精简、运行罐配置的降低、转炉入炉铁水温度的稳定,让鱼雷罐真正实现“跑得快而稳”,为铁水温降100℃目标提供了坚实后盾。

为鱼雷罐“穿衣服”“戴帽子”,成为这项技术研究的焦点和重点。自2015年投产以来,湛江钢铁的多个攻关团队已通过多项管理举措,TPC周转率实现了5.0的世界领先水平,铁水温降也达到了106℃。若想继续通过管理模式优化,会给高炉安全生产带来巨大风险,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想要进一步取得“质”的飞跃,必须从保温性能入手。

保温性与安全性一直是耐火材料界的博弈点,也是TPC保温耐材项目首要研究的问题。湛江钢铁团队在比对国内外同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实地走访耐材用户与研发单位,排除了10余种材质,最终设计了适合湛江钢铁国内最大鱼雷罐的4种保温材质组合,从中挑一件“又保暖又结实的衣服”。

“衣服”裁缝好了,“帽子”必须戴得安全可靠。团队针对盖子选型、材质、加取盖方式进行了充分研究及多维论证,确定了自动加取盖最佳方式,实现了加取盖作业全自动化,在行业里创造了TPC自动加盖“零”的突破。

今年7月份,2台自动加盖鱼雷罐正式投入运行,但保温效果却只有1℃,远远达不到预期。团队制定出在保障高炉安全生产前提下的最优加取盖标准,提升了加盖运行时长,充分将自动加盖罐的保温优势发挥到最大。“穿衣服”“戴帽子”两项技术创新举措让铁水温降100℃目标驶上了“快车道”。

11月30日,随着最后一炉铁水从鱼雷罐车倒入铁水包,湛江钢铁智慧铁水运输系统画面上显示本月铁水温降98.9℃,这个看似“不可能”实现的目标终于照进现实,为铁钢界面“绿色化”提供了示范样本,也为绿色钢铁再添一抹亮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