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宇梁

城头山博物馆文物(鸡公山文物收藏)(1)

民国·鸡公山豫鄂中学校徽

城头山博物馆文物(鸡公山文物收藏)(2)

民国·鸡公山中正中学校徽

城头山博物馆文物(鸡公山文物收藏)(3)

民国·鸡公山中正中学校徽

《信阳市教育志》记载,抗战期间,信阳沦陷,日伪政府把持鸡公山,随信阳城内建县立兴亚初级中学的同时,在鸡公山增设分校1所(汪伪十二师师长张启璜于1940年创办)。抗战胜利后,民国三十四年十一月,管理局局长孟继明接收鸡公山,同时接收该校,筹办私立中学,以鸡公山地处豫鄂交壤,故名“豫鄂初级中学”。初组董事会,由张轸、谢肖良等5人为董事,公推张轸为董事长,夏光宇、蒋虎志为副董事长,孟继明等为常务董事,并聘请国民政府武汉行辕主席程云为名誉董事长,鄂主席万耀煌、豫主席刘茂恩为名誉副董事长。董事会成立后,聘请董事段一国(应山人,国立武汉大学毕业)为校长,黄可铭(罗山人,国立武汉大学毕业)为教务主任,张彦青(山东临清人,辅仁大学毕业)为训育主任,于三十五年春招初中学生开学。同年秋,段应上海文化界倡仪为蒋介石献校祝寿,增设高中部,易名“中正中学”。初时,仅初中学生数十人。到民国三十六年夏,增至教职工19人,高中两班,68人,初中5班,189人,学生共计257人。

城头山博物馆文物(鸡公山文物收藏)(4)

豫鄂皖边区绥靖军总司令部启黄部队证章

城头山博物馆文物(鸡公山文物收藏)(5)

豫鄂皖边区绥靖军总司令部启黄部队证章

汪伪十二师启黄部队,师长张启璜,于1940年创办鸡公山中学的前身:兴亚中学鸡公山分校。

城头山博物馆文物(鸡公山文物收藏)(6)

民国·河南大学校徽

城头山博物馆文物(鸡公山文物收藏)(7)

民国·河南大学校徽

资料记载:1937年底,上海、南京相继失陷,日军铁蹄迫近古城开封。河南省政府决定,河南大学文、理学院和校本部南迁豫鄂交界的避暑胜地鸡公山。学校先将学生集中起来接受战时训练,然后才开始分批启程。凡能带走的图书与贵重仪器均精心包装,分批运走。不能搬迁的固定资产如房屋、设备和实验用具等均登记造册并派专人留校守护。河南大学校部设在姊妹楼南楼即吴家大楼上,当时称为公安饭店,紧邻鸡公山管理局即袁家大楼,文、理学院分散附近的别墅中。这次搬迁是在校长刘季洪的主持下进行的。随校而来的有很多著名的学者、教授,如历史学家范文澜、嵇文甫、肖一山,还有中共早期建党人、经济学家罗章龙等。河大迁校鸡公山半年多时间,给这座开发未久的避暑名山带来空前的人文气息。

城头山博物馆文物(鸡公山文物收藏)(8)

1948年中原临时中学学生注册证

城头山博物馆文物(鸡公山文物收藏)(9)

1948年中原临时中学学生注册证

城头山博物馆文物(鸡公山文物收藏)(10)

1949年5月私立鸡公山中学校肄业证书

1948年6月22日开封解放,国民政府教育部决定在南京、汉口分设两个学校来收容流落在两地的河南学生。当时设在汉口的学校叫“教育部特设中原临时中学”,著名教育家周祖训任校长。经多方联系,学校暂时设在原第五绥靖区司令官张轸在鸡公山上办的私立中正学校。几个月后再迁湖北蒲圻县羊角洞和咸宁县柏墩镇。

城头山博物馆文物(鸡公山文物收藏)(11)

鸡公山挑夫证廿七年(1938年)用

城头山博物馆文物(鸡公山文物收藏)(12)

鸡公山挑夫证廿七年(1938年)用

城头山博物馆文物(鸡公山文物收藏)(13)

民国·平汉铁路工会信阳分会证章

城头山博物馆文物(鸡公山文物收藏)(14)

民国·平汉铁路工会信阳分会证章

城头山博物馆文物(鸡公山文物收藏)(15)

民国·平汉铁路工会广水分会证章

城头山博物馆文物(鸡公山文物收藏)(16)

民国·平汉铁路工会广水分会证章

《鸡公山志》介绍:新中国建立前,仅有登山栈道。上山观景和避暑者皆徒步爬山,或者乘轿上下。据1921年徐珂著《鸡公山指南》载:“上山下山之轿资均以铜钱计之,上1050文,下山850文,一小时可达。”“挑资肩挑行李之酬资,亦以铜钱计之,上山250文,下山200文。若货物则计重量,每斤上山3文,下山2文半。”新店设有搬运站,搬运工人靠搬运行李和送人上下山赚钱度日。送人上下山主要方式是用“滑竿”(两根竹竿夹藤椅做成轿子,亦称“山轿”或“肩舆”)。近山农民为生活所迫,做了搬运工,抬游客上下山,挣得微薄收入。二道门是栈道必经之处,可暂息一时,喘一口气。由此可见交通之不便和劳动人民苦难生活。虽然1906年京汉铁路全线通车,鸡公山设有车站,从武汉有专车往返,但是,上下山仍然靠人抬畜驮。

城头山博物馆文物(鸡公山文物收藏)(17)

1938年·鸡公山民众合作社 壹分临时流通券

城头山博物馆文物(鸡公山文物收藏)(18)

1938年·鸡公山民众合作社 壹分临时流通券

这一枚如今仅见品的鸡公山壹分临时流通券,是有官方背景的鸡公山民众合作社发行于抗战期间的1938年5月,是年10月28日鸡公山沦陷,可知此券流通不过半年左右,弥足珍贵。

抗战期间,鸡公山由于扼三关之隘的特殊地理位置,控武汉之门户。为了布署武汉会战,蒋介石先后两上鸡公山,在鸡公山设立行辕,并在鸡公山主持了“中原会议”,部署武汉外围对日作战事宜。由于日寇的物资掠夺与经济封锁,以及战场形势变化所致交通阻断,各地辅币无法运到与投放,造成市面辅币短缺,找零困难,市场流通受到严重影响。这枚鸡公山临时流通券背面所印“申明”即反映了当时的地方金融困难状况:“现时辅币缺乏,市面无法周转,兹由本社调济金融起见特制此券。一俟辅币领到,即行收回,附此申明。民国27年5月 日。”

城头山博物馆文物(鸡公山文物收藏)(19)

民国·信阳公民敬赠陆军第八混成旅步兵二团名誉徽章

城头山博物馆文物(鸡公山文物收藏)(20)

民国·信阳公民敬赠陆军第八混成旅步兵二团名誉徽章

“信阳公民敬赠陆军第八混成旅步兵二团名誉”徽章,银质,图案为嘉禾、绶带与中华民国第一面法定国旗:五色旗。从背款“汉天宝”可知其定制于汉口天宝银楼。时年“陆军第八混成旅步兵二团”团长正是鸡公山颐庐的主人靳云鹗。

“陆军第八混成旅步兵二团”是在1912年,由团长靳云鹗率部开始驻防在信阳、武胜关一带的。据1936年编的《重修信阳县志》所载,民国八年(1919年)皖系军阀吴光新部开驻信阳,与原驻防军“第八混成旅靳云鹗部”时有冲突,经过调解两部分开驻防,吴光新部驻信阳火车站,靳云鹗部驻城内。三月四日夜,驻信阳火车站的吴光新部突然哗变两营,哗变士兵抢掠车站商民数百家,焚毁商号一家,击毙巡警一名和商民十几人,东关、南关外商民皆被抄掠,变兵并扑攻北、东、南三城门,被驻城内“第八混成旅靳云鹗部”击退;吴光新部驻城内者亦闻而哗变,出劫商民十余家,“第八混成旅靳云鹗部”将其勒逼归营……这一枚“名誉”徽章很可能就是这一事件后,信阳民众为感激靳云鹗部有功官兵而赠送的。

城头山博物馆文物(鸡公山文物收藏)(21)

民国·冯玉祥赠革命纪念章

位于鸡公山下的波尔登森林公园因英国林学家波尔登与我国林学家韩安先生、冯玉祥将军于1918年在此创建林场而得名。波尔登森林公园内亦有冯玉祥将军种下的“将军树”。1938年4月,冯玉祥将军曾莅临鸡公山颐庐门前操场的抗日动员会会场,并向流亡鸡公山的河大、东中学生做抗战报告。

城头山博物馆文物(鸡公山文物收藏)(22)

民国·第五战区抗敌青年军团纪念章

城头山博物馆文物(鸡公山文物收藏)(23)

民国·第五战区抗敌青年军团纪念章

抗战初期鸡公山上曾设有“第五战区抗敌青年军团艺术大队”。“第五战区抗敌青年军团”的前身是1937年11月间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在徐州招募了数千流亡学生和抗日爱国志士,创办的“青年战地训练班”,1938年1月迁往河南潢川县后更名为“第五战区抗敌青年军团”。第五战区抗敌青年军团的第一大队为特别政治大队,第二、三大队为普通政治大队。第四大队为军事大队,人数最多。另有一个女生大队;一个艺术大队,设在信阳鸡公山,请著名电影导演万簌天当大队长。中国共产党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湖北等省地方组织派遣大批党员及“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队员进入“青年军团”。教官中的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有:陈荒煤、田汉、匡亚明、张百川、臧克家、王深林、万籁天、沙梅等。学员中的中共党员有:许家屯、张景华、王静溪、濮思澄、王希克、李扬等。这些人和很多学员后来都成长为中共和八路军、解放军的高级干部。后来蒋介石发觉“青年军团”中有共产党活动,命令将青年军团并入“军事委员会抗战时期工作干部训练团第二团”,妄图“整肃共产党”,但遭青年军团抵制,1938年4月,青年军团组成实习队分赴各地实习。结业时,学员每人发给一枚带有一个钢盔和一支步枪图案的铜质纪念章。毕业的4000多学员有计划地被分配到苏、鲁、皖、豫四省根据地的至少有1000多人,包括300多名中共地下党员、数百名“民先”队员、“数百名靠拢党”和“民先”的进步青年,占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一部分则各自东西,自找出路;也有一部分先后到新桂系的老巢广西;真正到“战干二团”报到的并不多。李宗仁也在《回忆录》中说:“这批青年学生,报效延安方面的为数甚多”。

城头山博物馆文物(鸡公山文物收藏)(24)

民国·军委会干二团毕业纪念章

城头山博物馆文物(鸡公山文物收藏)(25)

民国·军委会干二团毕业纪念章

这一枚铭文“军委会干二团”的证章是抗战时成立于鸡公山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第二团”的缩写,证章背后铭文“毕业纪念章”和厂家戳记“河口同福”、编号“430”。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先后成立了四个团,其中“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第二团”成立于信阳鸡公山。

抗日战争时期,在国民党军事训练团体中有一个异军突起的组织,曾经显赫一时,这就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简称战干团。共设4个团)。战干团组织宏大,当时称为黄埔第二力量。陈诚在一次讲话中说:“北伐靠黄埔,抗战靠战干团。”这句话在战干团师生中广为流传,引以为荣。

1938年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第一团”(简称战干一团)在武昌正式成立。随后,在河南、江西、陕西各省先后成立了战干二团、三团、四团,均由蒋介石兼任团长,陈诚、李宗仁、顾祝同、蒋鼎文(后由胡宗南接任)分别兼任副团长,各团由教育长实际负责。战干二团继战干一团之后在河南信阳鸡公山成立,由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担任副团长,李因病住院治疗期间,白崇禧代理。教育长李任仁。共办两期两个学生总队,约四千余人。以后归并中央军校第二分校。

城头山博物馆文物(鸡公山文物收藏)(26)

1946年中原军区八路军、新四军证章

城头山博物馆文物(鸡公山文物收藏)(27)

1946年中原军区八路军、新四军证章

资料记载:1946年中原军区的中原突围,揭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中原军区主力分左右两路于6月26日开始向西突围。右路突围部队为第2纵队第13旅、第15旅1个团、第359旅、干部旅及中原军区机关共约1.5万余人,由军区司令员李先念、政治委员郑位三率领,于26日晚由宣化店向西北方向秘密移动。29日晚,从信阳以南柳林至李家寨车站间突破国民党军的封锁线,越过平汉铁路,向西北方向突破。 王震将军率领三五九旅作为中原突围的右路纵队,沿九里关、鸡公山和黄袍山一带,顺利突破国民党军设置的平汉铁路封锁线。

作者简介

王宇梁,信阳市鸡公山万国文化研究会会员,信阳市收藏协会副秘书长,缘自家乡情结一直致力于信阳本土文史实物的收集与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