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是华夏民族的人文先祖,称太昊,或称黄熊氏,传说是燧人氏和华胥氏之子,他的母亲华胥在雷泽踩了巨大的脚印而有孕,生伏羲于成纪,因此,伏羲是华胥氏和雷泽氏联姻的后代。

伏羲生而聪明,他从燧人弇兹氏学来《河图》、《洛书》后,刻苦钻研,用自然界万物的形体做象征,创立出了“八卦”,用八种简单却寓意深刻的符号来概括天地间万事万物的变化。伏羲后来与女娲结为夫妻,但他们并不是兄妹,因为燧人氏早期就已经禁止有血缘关系的同族男女婚配,可见伏羲和女娲可能是两个相互通婚的联盟部落。

华夏文明史01(华夏溯源05)(1)

人类社会的急速发展使得生存的物资极度匮乏,不同部落之间开始为了争夺资源而争斗,德才兼备的伏羲继任华胥氏部落的首领后得到了众人的推崇,约公元前7724(丁丑)年,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数百个部落联合罢免了燧人氏大联盟最后一位首领,推举了伏羲为新的大联盟首领。伏羲于当年建立了伏羲女娲氏政权,以木德称王天下,帝号罗奉,当年称为罗奉元年,伏羲在榆中接替了燧人氏的祭天权。

华夏文明史01(华夏溯源05)(2)

公元前7723年,伏羲在榆中的不周山重建天齐表木,并将此山命名为方山。次年,伏羲以木星为主要观测之星,并将织女星定为北极星。公元前7721年,伏羲首设柱下史,专门管理历法和天象。公元前7720年,伏羲封共工氏为上相。公元前7719年,女娲所居住的凤州被洪水淹没,次年,伏羲族人在太白族人的帮助下重建了女娲故居凤城。

公元前7717年,伏羲迁都陈仓。公元前7716年,伏羲在枣香河畔建都,称帝王村。公元前7715年,女娲迁居于焦村原西华。公元前7713年,伏羲女娲共同迁居于王屋山。公元前7712年,伏羲获白龟于白龟山。公元前7711年,葛天氏作歌八阙,歌颂伏羲氏族东迁创业的史迹。公元前7710年,伏羲移居宝丰,次年又迁居于泌阳盘古山。公元前7707年,伏羲病逝于桐柏鸡公山。

华夏文明史01(华夏溯源05)(3)

伏羲去世后,女娲被氏族联盟推举为帝,建都于汝阳,帝号女皇,以公元前7706年(乙未)为女皇元年,女娲时年53岁。女娲即位后封上相中央氏于沁水流域,居沁阳(今河南焦作市西南);封下相柏皇氏于王屋,居柏香(今河南济源市东南);命共工氏为地官,居太行山,主管治水;命朱襄氏为史官,居襄城(今河南许昌市西南),主造书契;命昊英氏为历官,居伊水鸣皋(今河南洛阳市嵩县东北),主修甲历;命栗陆氏居于西华及栗广之野(今河南夏邑县),负责水利建设;命骊连氏于骊山(今陕西西安市临潼区)、葛天氏于长葛(今河南许昌市长葛市)、阴康氏于太康(今河南周口市太康县),共同主管农业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