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内容来源于@什么值得买SMZDM.COM|生活家 小诗晶

近两年,各种各样的消费测评机构变多了起来,比如蓝莓评测、优恪测评、清单测评、有调测评、放心选测评、小红花测评、老爸测评……

在这类消费测评机构中,值友们最熟悉的就是放心选,有相当数量的粉丝,自称评测界吴彦祖。

团购背后的商业逻辑(我调查了6家消费测评的商业背景)(1)

除了商品质量和价格,值友们更好奇测评机构的神秘背景,怀疑动机。

测评机构的商业背景,根本没有什么神秘的:大数据时代无隐私,信息透明度高到难以置信。普通大众想了解一家公司的背景,只需要下载“企查查”、“天眼查”、“企信宝”,输入公司名称,该公司法人、董事、投资人、历史变更、关联公司一眼看透,再联系这些年我在该测评号看过的印象深刻的爆文代表作,能大概推测出该测评机构的商业背景、运营目的、盈利模式。

团购背后的商业逻辑(我调查了6家消费测评的商业背景)(2)

一、蓝莓评测

去年测五星级酒店不换床单火爆一时,蓝莓主要做高端消费评测,如酒店、旅行、信用卡、保险等。从公众号注册信息来看,蓝莓评测的母公司寰宇惠旅,寰宇是穷游网的全资子公司。由此可见,蓝莓测评是穷游内部孵化的内容创新项目。

蓝莓评测代表作——

1、《五星级酒店,你们为什么不换床单》

结论:北京W酒店、三里屯洲际酒店、希尔顿酒店、JW万豪酒店、香格里拉饭店均未在客人退房后彻底更换床品。

2、《蓝莓测评年度最佳信用卡》

结论:交行白金卡、招行百夫长白金卡、浦发AE白金卡排名前三。

二、优恪测评

优恪测评的母品牌是德国测评机构《oko-test》,主要测评与健康相关的敏感商品,如食品、化妆品、母婴用品等,据称产品全部送到境外检测。但由于未公开实验室名称和数据报表,有部分消费者质疑权威性。从微店“优恪君优品店”来看,优恪想通过卖货盈利,然而销量并不理想。

团购背后的商业逻辑(我调查了6家消费测评的商业背景)(3)

优恪测评代表作——

1、《看了本次花生油的测评报告,优恪君连叹三口气》

结论:鲁花、福临门、金龙鱼等12款花生油全灭,11款被评为警示(D-),1款获D。

2、《够味儿的油辣椒质量差不了?老干妈、老干爹、海天等10款竟全部差评!》

结论:10款畅销油辣椒产品均因成分问题被评为警示(D-)

三、清单测评

从厨卫家居到美妆个护啥都测,主营“清单43号测评”年费会员。然而,卖知识的盈利模式过于理想化,从测评会员销量来看,清单测评依靠卖内容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生活手记”栏目有部分单品的团购优惠,清单部分榜单有淘口令链接,可跳转至产品购买界面,具体转化效果看不到数据。

团购背后的商业逻辑(我调查了6家消费测评的商业背景)(4)

清单测评代表作——

1、《2017清单大赏:个护全品类top3口碑榜》

结论:Elta MD洗面奶、芭比波朗卸妆油、海蓝之谜化妆水、理肤泉乳液、海蓝之谜面霜、CPB粉底液、雅漾眼霜、海蓝之谜面膜、ultrasun防晒霜、Jo Malone护唇膏、欧缇丽护手霜、科颜氏身体乳、爱马仕大地香水、Leonor Greyl洗发水、AUSSIE发膜获得最佳单品。

2、《云南白药牙膏不值得买?牙膏中的爱马仕还不如几块钱的开架货?》

结论:批评MARVIS牙膏不含氟、批评云南白药只是靠止血把出血现象掩盖了。

四、有调测评

有调是原百度工程师辞职做的内容导购网站,有调有一个编辑团队全职做测评。测评商品以快销品为主,例如2017年夏天有调团队买了100把遮阳伞、200瓶防晒霜在实验室做横测,还有各种各样的网红商品,为有调app带流量。有调CEO廖若雪之前是百度的构架师,但是他本人学的是材料化学,常年泡实验室。离职百度创业调调(更名有调),花大力气做消费测评也不奇怪。

团购背后的商业逻辑(我调查了6家消费测评的商业背景)(5)

有调代表作——

1、《183款防霾口罩测评,终于找到便宜又靠谱的这一款!》

结论:重松制作所DD11V型口罩、LIFAair LM99型口罩获得2017有调之选。

2、《全球230款防晒霜,仪器 真人测评49天,这是你们想要的结果》

结论:薇諾娜清透防晒霜、理肤泉每日防晒隔离乳、贝德玛控油防晒、修丽可日光乳、雅诗兰黛白金级防晒隔、雪花秀雪肤防晒、安热沙小金瓶脸部专用获得日常面部专用购买指导。

五、消协测评

中消协是1984年国务院批准,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社会监督和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全国性社会组织。会长是十七届中央委员,副会长是中宣部副部长兼任。中消协下属的地方消保委(如上海市消保委、杭州市消保委)还会不定期发布一些特别接地气的测评内容,比如各品牌毛巾的吸水量打分、各品牌护手霜的持久滋润度、各品牌粉底液的遮瑕度等等,官方逼死美妆博主。理论上,消协测评比一般的测评机构更严谨。然而,近期网易考拉雅诗兰黛事件(前因后果,参考我的知乎回答),影响了中消协的公信度。

团购背后的商业逻辑(我调查了6家消费测评的商业背景)(6)

1、《上海市消保委:27款手霜测评》

结论:资生堂美润护手霜、美加净护手霜、欧舒丹乳木果护手霜综合评分靠前。

2、《杭州市消保委:秋冬季选哪款粉底液最合适?》

结论:平价粉底液中,欧莱雅紧肤精华粉底液、露华浓不脱色粉底液综合评分佳;高价粉底液中,迪奥凝脂持久粉底液在持久、妆感、清爽、质地、气味方面均达到较佳的平衡。

六、放心选

放心选的母公司是北京口袋时尚,口袋时尚是一家电商网站,投资人和董事有雷军(只占1%的股份,并不代表什么),测评内容从母婴、食品、生活日用、美妆、电器、家居、营养保健啥都有,跨度非常广,是目前最活跃、最大众、最接地气的商业测评机构。

团购背后的商业逻辑(我调查了6家消费测评的商业背景)(7)

1、《怒砸118万,测评41款空气净化器,1万5的不如1千8的》

结论:推荐安美瑞KJ1000F-AMR、锤子畅呼吸KJ800G-JT01、六六八KJ-15C FFU、TDB Air KJ550F-A01、惠聪净FFU标配版、意丰FFU幼儿园定制版、三星KJ393G-K5050WD、多郎大款高配版FFU、A.O.SMITH KJ750A02

2、《测了41款,废了1000片,关于纸尿裤的所有真相都在这了》

结论:好奇心钻装、大王天使被评为“不差钱专区”推荐榜。

团购背后的商业逻辑(我调查了6家消费测评的商业背景)(8)

以上这些测评机构,有的是互联网公司内部孵化项目,有的是政府背景。盈利模式方面,有的靠卖货、有的卖团购、有的卖知识、有的为了给自家app导流量、或者给商家店铺导流量等等。

对比6家测评号,最有意思的是放心选。

说到放心选的母公司口袋时尚,虽说这是一家电商网站,但是我至今没有看到放心选卖货、卖团购,我找不到任何微店入口、淘口令链接,我又在放心选app翻了半天,连一条广告都没看到,盈利模式是个迷。

口袋时尚的投资人和董事有有雷军的名字没错,然而放心选的内容,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无脑站队小米,甚至在净水器、空气净化器测评中,都给小米生态链产品评为“不推荐”,简直不按套路出牌!

我对放心选格外关注,除了看不懂盈利模式,还因为放心选作为值得买媒体号非常活跃,会在评论区跟值友双向互动。放心选不像其他媒体号,只把值得买当成内容池,复制粘贴搞搬运就不管了,评论区怎么吐槽也不搭理。

日常看的多了,我也跟风放心选的推荐榜单买了不少。我举例我最近跟风放心选榜单买的5件好物,3个惊喜2个雷,总体OK!

团购背后的商业逻辑(我调查了6家消费测评的商业背景)(9)

1、小米恒温电热水壶

第一眼看到小米电热水壶,我并没有想买它的欲望,只觉得小米卖199元比美的和苏泊尔贵不少:莫非是贵在外观?还是贵在多出来的蓝牙模块?

当我看完放心选的电水壶评测,我知道小米电热水壶和其他电水壶的区别是它有恒温和煮水双模式。假如不介意电费以及反复加热因素,随时喝到50度的温水幸福感还是挺高的,我立刻买了一个放在办公室,好用的很!

对于需要给宝宝冲奶粉的家长,恒温水壶简直是育儿神器!温水兑奶粉,宝宝直接就能喝到恒温奶,不用再倒在手背试温度,一个开水壶解放一家人!

小米恒温电水壶蓝牙模块的最大作用是调温,通过小米智能家庭 APP 连接,可根据不同需求,在手机上设定温度。虽说有强行智能的嫌疑,但我也找不到比这靠谱的恒温电水壶。

团购背后的商业逻辑(我调查了6家消费测评的商业背景)(10)

团购背后的商业逻辑(我调查了6家消费测评的商业背景)(11)

团购背后的商业逻辑(我调查了6家消费测评的商业背景)(12)

2、Ora2漱口水

李施德林漱口水在好价频道的存在感太强,以至于我忽略了其他品牌。

用过李施德林的都懂,那个酸爽刺激的味道,我反正是坚持不下去。我一度认为,只有又辣又亮又刺鼻的漱口水,才能起到清洁效果。

之后我看完放心选的漱口水测评,发现漱口水的清凉刺激度,和抑菌除臭功能也没有必然联系。于是我种草了放心选推荐的这款口感温和的Ora2甜润苹果漱口水,倒半瓶盖就ok,闻起来是苹果的味道,含在口里虽说不是果汁的口感,但不会凉到舌头难受,温和的口感令人满意。以至于每次用完我都觉得自己是个香甜的小可爱,苹果味一生推!期待新品玫瑰味~

团购背后的商业逻辑(我调查了6家消费测评的商业背景)(13)

团购背后的商业逻辑(我调查了6家消费测评的商业背景)(14)

团购背后的商业逻辑(我调查了6家消费测评的商业背景)(15)

3、小麦泥橡皮泥

光看张大妈好价频道的儿童橡皮泥优惠信息,我只认识培乐多和培培乐两个品牌。

通过放心选的儿童彩泥测评,我才认识了这款性价比优越的小麦泥儿童橡皮泥(迪士尼贴牌)。

小麦泥质感不输培乐多,气味更清新自然,打破了我原以为贴牌没好货的印象。除了选色不如培乐多讨喜,总体还是挺靠谱的:一样的鲜艳、一样的柔然,质感不输国外大牌。

材质方面,橡皮泥的材料由小麦粉 盐 食用色素 水组成。采用食品级原料做橡皮泥是非常有必要的,柔软的橡皮泥,容易藏在孩子的指甲缝中,和食物一起吃下去。

团购背后的商业逻辑(我调查了6家消费测评的商业背景)(16)

团购背后的商业逻辑(我调查了6家消费测评的商业背景)(17)

团购背后的商业逻辑(我调查了6家消费测评的商业背景)(18)

4、女人的欲望打底裤

看到测评标题“不起球”,我在日本进口打底袜中选择了最便宜的女人的欲望200D,买回家以后大失所望!穿2次就起球,怀疑人生。

这款打底袜保暖性倒是很不错,穿着特别舒适,内加绒毛圈的贴肤性好棒,不会有传统打底袜那种压迫感。

交叉编制的工艺,也确实如它所说的防勾丝。就算不小心被挂到,也不会尴尬的沟出一条线。

╮( ̄▽ ̄")╭假如这款打底裤便宜到穿两次扔掉也不可惜,我一定会给好评的。可一旦穿多了,起球现象无法避免,隔一米远就可以感觉到一种廉价感,白瞎了这么舒适的质感。

团购背后的商业逻辑(我调查了6家消费测评的商业背景)(19)

团购背后的商业逻辑(我调查了6家消费测评的商业背景)(20)

团购背后的商业逻辑(我调查了6家消费测评的商业背景)(21)

团购背后的商业逻辑(我调查了6家消费测评的商业背景)(22)

5、蓝月亮洗衣液

被放心选评为最佳洗衣液的蓝月亮,我亲测不如我最近在用的开米洗衣液柔和干净,然而横测选的样品忽略了开米,不应该啊……

蓝心对这篇测评有不同看法,我觉得也有他的道理:作为滚筒洗衣机的使用者,我更希望看到滚筒洗衣机 40度水温的测评内容。

缺少手洗测评场景也是一个小遗憾,我想知道哪款洗衣液真正不伤手,在这篇测评内容中得不到答案。我同样关心洗衣液的香型描述,测评里也没有描述。我希望洗衣液不仅能干净温和,在使用的过程也是好闻的味道,这样我做家务的时候心情也美美的,而这款蓝月亮洗衣液在气味方面浓郁过分了。

团购背后的商业逻辑(我调查了6家消费测评的商业背景)(23)

团购背后的商业逻辑(我调查了6家消费测评的商业背景)(24)

团购背后的商业逻辑(我调查了6家消费测评的商业背景)(25)

我心目中最好的国产洗衣液是开米。

团购背后的商业逻辑(我调查了6家消费测评的商业背景)(26)

在这些测评机构的评论区,我总结网友们的质疑主要有以下4点:

团购背后的商业逻辑(我调查了6家消费测评的商业背景)(27)

1、部分测评标准不明。

测评结论中,时常见到“警示”、“拉黑”、“超标”、等提示,然而我把测评数据对照国标,也在安全标准范围内,兴许是产品不符合海外标准?然而这类夸张的形容词,会让部分消费者误解该产品“有毒”、“不健康”。

2、测评选品、环境以及对比项目不够科学。

当我看到某个测评内容,在横测样品中,没有选择某厂更有竞争力的A型号,而选了该厂的B型号,或者直接忽略了某些厂商,让我联想起田忌赛马的故事。一些主观阴谋论消费者,更是会直接质疑这篇测评内容是为了某利益相关产品,优选竞品、环境、测评项目,就像为某个运动员专门定制对他最有利的运动场、队友和赛制。

3、部分测评未公开送检实验室。

有部分测评内容,只说明数据来自“专业实验室”,而没有公开具体实验室的名称。进一步追问下去,得到的答案是“实验室要求不公开”,让人难以信服。

4、主观指标强行客观。

食品、化妆品是主观因素很强的商品,对“口感”、“紧绷感”打分的参考性很弱。我亲自尝试过为XX种薯片、XX种酸奶、XX种肉脯主观打分,当我吃到第7种食物,我的舌头就麻木了,吃到第8种以后的同类食物,我完全吃不出区别,无法打分。

再写下去这些测评机构要骂人了。测评号谈产品,我谈测评机构,迟早有一天我也要遭报应。所以我事先声(ren)明(song):我不中立、不客观、不严谨,我在值得买写的所有原创,主观喜好因素非常大。

总结:

跟风测评号红黑榜买买买,大部分时间离谱不到哪去,确实为我节约挑选商品的时间。

我希望蓝莓评测、优恪测评、清单测评、有调测评、放心选测评、小红花测评、老爸测评这类商业测评机构继续做下去,在一定程度上消灭信息不对称。同时,我作为一个心智成熟的消费者,我尊重商业规律,不会对测评机构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也不用100%中立客观第三方的完美标准去要求它们。

各种测评机构的商业背景、运营目的、盈利模式各不相同,但有了它们,我知道了更多同类、同级别的新潮好物,了解好东西贵在哪,然后联系自己的实际使用场景,再判断它是不是自己需要的。

显然,盲信测评号、把测评号的数据和结论当成消费圣经是不可取的,最终还是买买买出真知。

我是小诗晶,一个爱看测评内容的普通消费者。假如这篇文章让你有所启发,对各类消费测评机构有初步了解,对调查企业背景的方法有所启发。

至于哪家测评机构更靠谱?我不敢妄下结论。欢迎评论交流你对各类消费测评的看法,谈谈你看好哪家测评机构,哪种运营模式最科学,国外测评机构的运营模式是否符合中国国情,如何解决信息透明和商业盈利之间的矛盾,都可以聊聊。

团购背后的商业逻辑(我调查了6家消费测评的商业背景)(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