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对于采用预付式消费的商业健身房来说,一次三四十天的预付卡销售活动,即可有数百万元现金回款。于是,健身房市场吸引大量外行进入,在取得营业执照未满6个月的情况下就违法卖卡,迅速扩张不断圈钱,甚至有人专钻监管漏洞,租器械假意开店行诈骗之实。

“卖卡开店”成主要模式 扩张迅速埋隐患

据南宁健身行业资深人士罗先生透露,商业健身房通常采用的是预付式消费,“卖卡办店”几乎是商业健身房行业内的标准套路。

罗先生说,动辄上千平方米的健身房看起来高大上,其实门槛并不高,一些教练在行业内干了几年后,也会拉人投资另起炉灶,甚至连器械都不用买,租来设备就开始营业。

罗先生说,多数健身房在开张前两三个月就会开始销售预付卡,在人口集聚的社区或商业综合体周边,一般能够吸引数百至上千个会员加入。一般来说,一家健身房三四十天就可以卖到200万元到300万元不等的销售额,老板留下四五十万元作为第一家开张门店的运营费用,剩下的资金就可以继续投资别的门店,如此往复,疯狂扩张。

罗先生说,面对如此大的诱惑,在行业又无任何标准约束的情况下,导致很多人对市场行情误判,盲目入行。而只要旗下一家门店出现资金问题,无论是饮鸩止渴式的‘畸形卖卡’还是索性关门歇业,都会让整个连锁门店出现多米诺骨牌式的倒塌。

南国早报记者调查发现,这样惨痛的教训在悦动健身得到了体现。“悦动”原来是钦州的连锁品牌,在当地只有2家门店。不过,从去年进入南宁市场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先后收购、兼并了“力倍特健身”等品牌的多个健身房,短期内就扩张到了7家。

12月3日,在悦动健身明园店,大股东邹女士面对记者的采访时坦承,“我们对市场预判不足,发展方向确实有些盲目,步子迈得太大。”她说,10月后进入健身行业的淡季,埌东店、民主店、朝阳店等多个店面遭遇不同程度经营困难,造成员工工资和场地租金拖欠情况,公司召开了多次高管会议协商,但对于是否继续投资这件事,股东之间起了分歧,即便她和个别股东通过贷款等方式,筹集资金发放了部分员工工资,但靠个人力量确实难以难支撑几个门店的运营。

“跑路”前夕疯狂办卡 违法发卡现象普遍

“2600平方米的场地、高大上的健身器材、24小时恒温游泳池……”今年8月初,悦动健身琅东店的宣传单发到了刘先生的手上。当时,会籍顾问告诉他,一年卡1888元,交50元可抵1000元会费,买一年送一年,折算下来相当于花988元就能在两年内随便去健身。

刘先生看到健身房如此优惠的价格,他当下就动了心,随后交钱办卡。8月22日,悦动健身琅东店开业后,他发现泳池只有50平方米左右,一副“下饺子”的场景,跟宣传单上所言相差太大。更让他没想到的是,仅营业3个月后,健身房就突然关门“跑路”了。

像刘先生一样因活动推广、开业大酬宾等价格诱人而办理健身卡的用户不在少数,但后期却往往遇到几多烦心事。

悦动健身明园店会员陈女士说,琅东店“跑路”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其他门店会员耳中,不少人忧心忡忡,担心波及自身,纷纷要求退款,但店里的工作人员向她承诺:每家都是独立运营的,我们店不受影响。然而,12月3日,明园店的员工因被拖欠工资锁门停业,此后就没再正常运营过。

健身房卖健身卡提成大概多少(健身房卖卡开店)(1)

会员聚集在悦动健身明园店商量如何维权。

多家健身房的会员说,“跑路”前夕仍推出低价活动,不断推销五年、十年甚至终身卡,疯狂吸引最后一波资金,已成为多数健身房的惯用套路,“悦动”“唤潮”“零距离”“中倍力美”等健身房都是如此操作。

在南宁唤潮健身房关张后,不少会员上网查询发现,这并非该品牌第一次“跑路”,该品牌此前在上海就曾发生过携款“跑路”事件。因此,这也成为消费者“吐槽”最多的一点,被质疑“故意诈骗”。

健身房卖健身卡提成大概多少(健身房卖卡开店)(2)

12月5日悦动明园店第一次关门后短暂恢复营业,会员闻讯赶来锻炼。

2018年1月正式施行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明确规定,经营者自营业执照核准登记之日起满6个月后,方可发售预付费消费卡。就是说,新开张的经营者是不能马上发售预付消费卡的。然而,几乎没有一家健身房能遵守规定,绝大多数甚至不等获证,刚选好地址没装修就开始上街拉客卖卡。

12月9日,在南宁市长湖路、云景路、凤翔路等十字路口及附近多个小区周边,一群会籍顾问三三两两地站在路边派发传单,“游泳健身了解一下,现在预存30元订金,可参与开业百人团购。”一名会籍顾问说,位于海游城的“大黄蜂”健身房正在开展优惠活动,只有198个名额,可帮忙抢一个。

健身房卖健身卡提成大概多少(健身房卖卡开店)(3)

“大黄蜂”健身房的会籍顾问在路边发传单。

在长湖路海游城3楼,记者看到了“大黄蜂”的招牌,不过电梯却无法到达。询问原因,该会籍顾问说,“还在装修,过几天就开业”。记者表示最近“跑路”健身房太多,不太敢办卡,对方拿出手机展示公司的营业执照照片,证明靠谱性。但是,记者看到这家公司的注册登记日期为2019年10月11日,注册还不到2个月。

市场火爆引大量外行淘金 有人租器械圈钱诈骗

“预付卡本身并没有错,它就是一种消费模式,但有的人念歪了经。”南宁一家成立已有10多年的健身房经营者林先生说,不少健身房推出不到1000元的两年卡,甚至399元带泳池的一年卡,在他看来,“卖卡的第一天,老板就做好了卷钱跑路的准备。”

林先生说,目前,南宁商业健身房竞争激烈,有些经营者打起了“价格战”,以远低成本的价格拉拢会员,“卖第一批卡能圈到几百万元,开业几个月甚至不等开业就直接走人。”此外,近些年,看到预付卡能进账大量现金,不少外行人也想进来“分一杯羹”,他们完全不懂健身,但觉得市场火爆能挣钱。于是,在未对市场调查的情况下,就开始租场地、买器械、招人、做预付卡,钱到手就“跑路”。

曾经做过健身房会籍顾问的丁先生说,这些人三五个人为一个团队,“操盘手”先用假身份租下一块场地称准备开健身房,先付几万元定金,装修完成后再交一两个月的租金。接着四处招聘业务员,进行简单培训,许诺他们拉人办卡会得很高的提成,等开业后集中发工资和奖金。

与此同时,“操盘手”让一名员工拿身份证去注册公司或办理相关证照,甚至找人办假证,再租来一些健身器械,等健身卡卖得差不多了就开业,并持续以低价吸引更多人办卡,三四个月过后就“跑路”,再选下一个合适的地点重复操作。

“每次能有几百万元进账,而且很多会员交钱时进的都是私人账号。”丁先生说,即使事后有会员维权,相关部门进行调查,也无法查到他们头上,而且这种行为究竟属于经营不善还是诈骗,一般比较难定性,这就是一些健身房经营者敢于频繁“跑路”的原因。

编辑丨莫妮娜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