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流行音乐的历史其实追根不长,起源于上个世纪1917年-1936年的上海,由音乐先驱黎锦晖先生从事音乐活动开始,后来受到戏曲和西方爵士音乐的影响,又经历了周璇为代表人物的时代,代表作品《天涯歌女》《四季歌》。

乐坛评价华晨宇(透过华晨宇的热梗看本质)(1)

建国后内地一直没有流行乐,音乐重心转移到香港,开始了以许冠杰为代表的香港音乐,经历了七八十年代百花齐放的辉煌,九十年代以后逐步走向萧条。台湾音乐从七十年代以邓丽君,刘文正为代表开始,经历了一代又一代音乐人的努力,逐渐发展成为华语音乐的中心之地。当时的港台音乐深受日本歌曲的影响,大部分歌手那些年一直都在翻唱日本作品。

乐坛评价华晨宇(透过华晨宇的热梗看本质)(2)

内地音乐也慢慢受到港台文化的影响,1978年后渐渐开始有了自己的流行音乐,由革命歌曲,红色歌谣向流行民谣,流行歌曲开始转化。那时候的时代主流歌曲代表是《牡丹之歌》《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等等。1979年开始,广州有了《太平洋影音公司》才让音乐市场有了新鲜空气,歌曲开始有了通俗民歌,代表作品《乡恋》《军港之夜》《妈妈的吻》等等。

乐坛评价华晨宇(透过华晨宇的热梗看本质)(3)

直到1986年,内地对邓丽君的音乐解禁,内地音乐才彻底放开发展。然后刮起了一阵西北风,出现了《黄土高坡》《信天游》,然后以崔健为代表的摇滚乐类型出现了一个高峰时期。90年代开始,出现了大量的芭乐情歌,毛宁,杨钰莹的《心雨》歌词:因为明天我将成为别人的新娘,让我最后一次想你。还有后面的冷漠的《小三》歌词:终于能做了别人的小三,我也知道那不是因为爱。如果仔细看能把一个人的三观碎成一地。

乐坛评价华晨宇(透过华晨宇的热梗看本质)(4)

另一个分支则是影视歌曲,《新鸳鸯蝴蝶梦》《爱江山更爱美人》《多情总比无情苦》等等。2000年,民谣和校园歌曲崛起,代表作品《同桌的你》《一生有你》。同一时期,台湾以周杰伦为代表人物的一系列创新的台湾音乐,给华语乐坛带来一些新的改变。

乐坛评价华晨宇(透过华晨宇的热梗看本质)(5)

2010年以后,内地则慢慢进入以广场舞主打歌形式的时代,《最炫民族风》《小苹果》大量的口水歌开始一发不可收拾。《学猫叫》《佛系少女》《嘴吧嘟嘟》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兴起,冲击了音乐行业的生存模式,不再盛产专业词曲作家,大量非专业人士的出现,开始有了打着古风旗号的《盗将行》《离人愁》《惊雷》这样的歌。当那些标榜创作的歌手,写着大量的口水歌,抄袭裁剪,作品泥沙俱下,稀释了流行音乐的质量。所以在2010年之后,随着老一辈音乐人慢慢隐退,有人喊出口号:华语乐坛已死!纵观整个华语音乐市场的现状,确实让很多真正关心音乐行业发展的人感觉非常心寒!

乐坛评价华晨宇(透过华晨宇的热梗看本质)(6)

华语乐坛不知从何时起?由一些利益集团构建了华语乐坛的金字塔。给每一个歌手排位,给作品打分,给能靠近金字塔的歌手相应的领域,然后再把一些小众音乐发配到边疆,把偶像划分到底层。任何试图颠覆这个金字塔的搅局者,比如华晨宇这类型的歌手,就要去打压。

最近看到有位做华语乐坛学术研究的哲学家这样说:华语乐坛这座音乐金字塔的打手们,就被称为:“乐评人”。

乐坛评价华晨宇(透过华晨宇的热梗看本质)(7)

什么是乐评人?一个人到底有多无聊?才会整天专注于评价别人生产的歌曲,而自己却不生产歌曲?或者根本生产不出好的歌曲。这些所谓的专业乐评人其实自己根本没什么作品,谈何音乐上的造诣?为何整天在网络上毒舌这个歌手,看不起那个歌手。比如:音综《天赐的声音》里面的丁太升老师。他发表的言论就是非常极端性、攻击性、矛盾性。观点片面,语言尖酸,说的话也是前后矛盾。目的为何?无非就是用最硬的话(祈求大众关注)。很多音综节目,经常把一些刻薄的乐评人奉为座上宾,乐评人也自视甚高的从事着自己的工作。输出刻薄语言的乐评人得到了关注,节目组得到了热点,形成了双赢的局面。但是而受到伤害却是整个华语乐坛的风气。

除了“乐评人”之外,还有另一个华语乐坛的破坏者就是“营销号”。“营销号”表面上看是信息传播媒介,实际上是带节奏的“意见领袖”,他们用不到一分钟的视频或者短短几百字的文章,就能展示出真正事物的全貌吗?明显不能。那么这些“营销号”的动机到底是什么?他们发视频文章的动机究竟是为了给大众启迪智慧?还是为了满足自身流量的需要?非常多的黑营销号正是为了这些所谓的快餐流量,发表了很多颠倒黑白的观点,大量的吃着人血馒头。

乐坛评价华晨宇(透过华晨宇的热梗看本质)(8)

“乐评人”和“营销号”认为:没有人比他们更有资格评论,没人比他们的审美更高贵,这难道不是一种“审美霸凌”?用这些自私的个人审美,去绑架所有人的精神意志。

重新审视这次华晨宇的热点事件,华语音乐的利益集团看到了一个争议很大的歌手,他很厉害,又不按常理出牌,让人难以捉摸。那些关于他做法的视频是如此不正常,为什么还有那么多正常人去喜欢他?其实只要把眼光转向世界,就会看到欧美音乐,很多西方的小众音乐类型却有着大量的受众。很多被大众广泛认同的歌手,却一个比一个浮夸,假如他们来到华语乐坛,那也绝对是被营销号借以哗众取宠的名号被踩踏而上的人血楼梯。

乐坛评价华晨宇(透过华晨宇的热梗看本质)(9)

你每天看到的营销号内容就是理性的吗?你思考过,你看到的表象可能是资本操控的结果吗?

乐坛评价华晨宇(透过华晨宇的热梗看本质)(10)

乐坛评价华晨宇(透过华晨宇的热梗看本质)(11)

那么华语乐坛的神究竟是谁?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所以每个歌手都可以成为自己歌迷们心中的神。这个神只是对自己喜欢的歌手认可的称号,而华晨宇演唱会上歌迷喊的是:“华宇乐坛”,华晨宇自成一坛。只是歌迷在自家演唱会的玩闹,却被那些资深营销号带头,为了这波流量,硬是带上了热搜。本来只是演唱会的聊天,却被营销号上升到了新闻回应问题。

乐坛评价华晨宇(透过华晨宇的热梗看本质)(12)

看着网上大量的出现:“华语乐坛姓什么?”“花花封神了”“华语乐坛的法师”这样大量的词语,全部都来自于黑粉的节奏攻击,是为了败坏华晨宇路人缘的一种低段位捧杀行为。歌迷们看见华晨宇这些年如此大的成长,也慢慢接受了这些反感的称谓。你们说华晨宇法师,那他就是一个音乐魔法师。自黑也是反对网暴的一种行为!

乐坛评价华晨宇(透过华晨宇的热梗看本质)(13)

评价一个歌手的前提是:你大量多次的收听了他很多的作品。华晨宇他的歌大多不是流行情歌的类型,所以只为真心热爱音乐的人服务。《神树》《降临》《斗牛》《地球之盐》,每一首歌都蕴含着生命的意义,四专的格局以修行出世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而五专,则写尽生而为人需要经历的一切。理解生命,用生命歌唱。《好想爱这个世界啊》《向阳而生》给予心灵温暖的呵护。他写的歌曲正在走出乐坛的舒适圈,所以我感觉到了希望。

乐坛评价华晨宇(透过华晨宇的热梗看本质)(14)

乐坛那么大,仅凭一个歌手努力或者少数认真写歌的歌手努力,是改变不了乐坛现状的。就算周杰伦现象也只是一个时代的产物,而不是周杰伦创造了时代。正如同华晨宇所说:当下的华语乐坛需要走出舒适圈,让大家真正的找到属于我们的精神家园。网络真的没有必要争论谁比谁高贵?价值是个人的选择,审美并不是真理的问题。华宇乐坛的梗不涉及原则问题,更与路人们无关,而那些打着路人名誉谩骂攻击的人们,你为何要如此在意?为何总打扰别人?为何非要玩梗?

中国流行音乐的权威人士尤静波教授说:中国大部份人的艺术视野,还是普遍太窄,审美观念还停留在娱乐层面,还达不到精神和思想层面,所以乐坛需要像华晨宇这样的先锋音乐人去突破。

而重新实现华语乐坛的振兴发展,确实应该减少那些破坏乐坛和谐,又显示非常无知的“评论家”和“营销号”,多去包容那些优秀的又敢于创新的创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