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的练习题(七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黄河颂)(1)

巩固练习

基础知识识记

1.请给下列词语中加红的字注音。

山巅( ) 狂澜( ) 屏障( ) 浊流( )

阻抑( ) 气魄( ) 逼狭( ) 险峻( )

崎岖( )( ) 一泻万里(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雄健 气魄 阻抑 高山之颠 B.狂澜 浊流 宛转 惊涛澎湃

C.连环 奔腾 浊流 亦复如事 D.屏障 崎岖 哺育 一泄万丈

3. 对下列句中加红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我站在高山之巅 (山顶)

B.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 (强健有力)

C.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遮挡着)

D.民族生命的进程,其经历亦复如是 (也是这样)

4.填空。

(1)《黄河颂》出自组诗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组诗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由____________谱曲,共八个乐章。

(2)《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是一篇用____________形式写的民族精神颂。作者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预见中华民族正逢新的转机,号召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多处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比如:把__________比喻成长江大河,把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比作__________,把__________比喻成崎岖险阻的道路,告诉我们应该在艰难困苦中毫不气馁。对革命保持必胜的信念。全文流露出了革命的乐观主义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运用能力提升

5.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填写出恰当的动词。

我站在高山之巅,________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________万丈狂澜;浊流________,________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________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________南北两面。

6.指出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方法。

  (1)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2)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3)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4)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7.判断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或指出句中加红词语的比喻义。

(1)目前的艰难境界,哪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 ( )

(2)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 ( )

(3)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泻万里。

①“长江大河”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它记载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但如今,人们一提到黄河,更多的是谈“断流”“水污染”“水土流失”……163位院士也联名呼吁:行动起来,拯救黄河。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针对黄河生态环境遭破坏这一现象,提出治理建议。

课内同步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4题。

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

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有时流到很逼狭的境界,两岸丛山叠岭,绝壁断崖,江河流于其间,回环曲折,极其险峻。民族生命的进程,其经历亦复如是。

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是坦荡平原,有时是崎岖险路。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兴兴地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

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在这一段道路上,实在亦有一种奇绝壮绝的景致,使我们经过这段道路的人,感到一种壮美的趣味。但这种壮美的趣味,没有雄健的精神是不能够感觉到的。

我们的扬子江、黄河,可以代表我们的民族精神,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地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目前的艰难境界,哪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

9.课文第三段在写到“走到崎岖的境界”后,为什么连用两个“愈”和两个“趣”?

10.“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中的“不全是平坦的”能否改成“全不是平坦的”?

11.“老于旅途的人”中的“老”,与下面选项中的“老”意思一样的是( )

A.老房子 B.老手 C.老地方 D.老早

12.“在这一段道路上.实在亦有一种奇绝壮绝的景致”中的“亦”照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

13.“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这句话中的“现在”是指什么时候?“崎岖险阻的道路”具体指什么情况?

14.“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同民”互换位置,并不改变题意,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课外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5~18题。

长江之歌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揽起高山大海。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啊!长江! 啊!长江!

15.揣摩下面句子中加红词语的含义。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16.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和“有母亲的情怀”的。

17.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8.比较《长江之歌》与课文《黄河颂》,说说这两首诗有什么内在联系。

附加题

19.(2015•贵州黔南州中考)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那该是大自然在多长时间里的杰作!

②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在最古老的时代原是一个寂寞的大石球,没有一层土壤。

③想一想肥沃土地的来历,你会不由得涌起一种遥接万代的感情。

④经过了多少亿万年,太阳风雨的力量,原始生物的尸骸,才给地球造成了一层层的土壤,每经历千年万年,土壤才增加薄薄的一层。

⑤想一想我们那土壤厚达五十米的华北黄土高原吧!

A.⑤②③④① B.③⑤①②④

C.③②④⑤① D.⑤①③②④

20.(2015•河南中考)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书法是中国的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从狭义上讲,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从广义上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例如,使用工具从传统的毛笔到硬笔、电脑仪器、喷枪烙具等,种类繁多;书写颜料从单一的墨汁到化学剂、黏合剂、喷漆等,丰富多彩;书法流派从传统书派到意象派、墨象派等,各具特色。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识记

1.diān 1án píng zhuó yì pò xiá jùn qí qū xiè

2.B 解析:A项中“高山之颠”的“颠”应为“巅”;C项中“亦复如事”的“事”应为“是”;D项中“一泄万丈”的“泄”应为“泻”。

3.C 解析:“屏障”在句中是指“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4.(1)《黄河大合唱》 光未然 冼星海

(2)散文 国民去开创历史新纪元 民族生命的进程 旅行 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

运用能力提升

5.望 掀起 宛转 结成 奔向 劈成

6.(1)比喻、拟人(2)对偶(3)反复(4)比喻

7.(1)反问(2)比喻(3)①民族生命的进程 ②中华民族历史的顺利发展

8.略。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建议要言之有理,如针对黄河水土流失问题,我们应在中上游多种植树木、草皮,防止过度放牧,防止滥砍滥伐等。

课内同步阅读

9.突出(或“强调”)乐于战胜困难的精神(或“战胜困难的乐趣”“跟困难作斗争的乐趣”“乐于挑战艰险的精神”等)。

10.不能,“不全是平坦的”是说有些地方坎坷不平,而“全不是平坦的”是说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不是平坦的。

11.B 解析:“老于旅途的人”中的“老”是“经历长、经验丰富”之意,A项中的“老”则是“旧”的意思;C相中的“老”则是“原来的”意思;D项则是“很”的意思;只有B项中的“老”是“经历长、经验丰富”的意思。

12.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

13.“现在”指的是五四运动高潮过后,封建军阀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加紧对中国人民的压迫,中华民族千疮百孔、举步维艰之时。“崎岖险阻的道路”具体指的是中华民族所遇的艰难国运。

14.不同意,是艰难的国运造就了一大批真正的猛士,真正的革命者。倘若把“雄健的国民”放到前面,因果关系就颠倒了。

课外拓展阅读

15.臂膀指长江主干及其支流。

16.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是因为长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资源丰富,它滋润养育了两岸的动物、植物;说它“有母亲的亲怀”,是因为长江哺育了各族儿女,在这里作者把长江看做母亲,长江无私地奉献了那“甘甜的乳汁”“纯洁的清流”,这宽广的襟怀就是母亲的情怀!

17.表达了对长江的赞美和依恋,中华儿女将发扬长江的伟大精神,建设祖国,迈向新时代。

18.两首诗歌都是以物喻人。《黄河颂》表现其巨人形象,表达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长江之敢》热情赞美母亲河哺育中华民族的高大形象。两首诗歌风格相近,都直抒胸臆,热情豪迈。

附加题

19.C

20.①书法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②书法也在不断发展

解析:考查语句的衔接。注意上下句之间的联系,①处是对下文的概括和引出下文的内容,下文是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来介绍书法,由此可以知道①处应填“书法有狭义和广义之分”。②处结合上文“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可知下文和书法的发展有关,可知答案为“书法也在不断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