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三十一解析(鉴赏解读西游记)(1)

我们这代人小时候是看着《西游记》长大的,无论是《西游记》的电视剧还是《西游记》的小人书,对我们这代小时候物质不算富裕的孩子来说,是娱乐的享受,是精神的食粮。《西游记》它集合了神话、童话故事,满足了我们年少的想象与好奇,也构建了我们年少时英雄的梦想。

羡慕现在的孩子比我们小时候更幸福,因为还有人“给孩子讲西游记”。《给孩子讲西游记 经典名著鉴赏解读绘本》这本书重在一个“”字。《西游记》易读,但是要读懂却不易,而合理合适的鉴赏解读,可以帮助孩子理解、领悟《西游记》中的奥妙。

西游记三十一解析(鉴赏解读西游记)(2)

书市上解读西游记的书五花八门的,这本《给孩子讲西游记》闯入我的眼帘和心间的第一原因是,它的制作有几分古籍加我们小时候小人书(连环画)的风格,古籍的书脊是线装订,而它用了靓蓝色块取代了装订线框,有几分装订后上色的感觉,让我对它一下子有了亲切感。

现在就走进这本《给孩子讲西游记》,来仔细看看它有什么别具一格之处。

西游记三十一解析(鉴赏解读西游记)(3)

01、精致设计

《给孩子讲西游记》精装、厚实,横向大开本,纸张质量好,泛黄底纹,做旧的风格,又有护眼效果。

全书排版有致,左页分两栏,左页之左为依据原著改写的故事,左页之右为著者解读,右页是大彩图。

西游记三十一解析(鉴赏解读西游记)(4)

02、精选故事

全书共编选入70个原著故事,故事标题基本等同采用86版《西游记》剧集标题,都是五字标题,如:猴王初问世、安坐思永生、三星洞拜师、七大圣结拜、龙宫压奇宝、……等等,

五字标题琅琅上口,通俗好记,而且标题基本概括了故事的内容,快速地给孩子导入故事概要。

既然是讲给孩子听的西游记,那编者就有心对原著进行了改写,删去了冗余的对话和重复的叙事,用最少的文字呈现最多的精华。

记得我自己小的时候,读《西游记》原著,虽然其中语言也是很白话的,但是多少还是有些拗口的,而且冗长的对话,让年少的孩子需要仔细多读几遍,才能明白含义。

譬如,孙悟空拜师学艺这段,《西游记》原著里是这样写的:

美猴王一见,倒身下拜,磕头不计其数,口中只道:“师父,师父!我弟子志心朝礼,志心朝礼!”祖师道:“你是那方人氏?且说个乡贯姓名明白,再拜。”猴王道:“弟子乃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人氏。”祖师喝令:“赶出去!他本是个撒诈捣虚之徒,那里修什么道果!”猴王慌忙磕头不住道:“弟子是老实之言,绝无虚诈。”祖师道:“你既老实,怎么说东胜神洲?那去处到我这里,隔两重大海,一座南赡部洲,如何就得到此?”猴王叩头道:“弟子飘洋过海,登界游方,有十数个年头,方才访到此处。”祖师道:“既是逐渐行来的也罢。你姓什么?”猴王又道:“我无性。人若骂我我也不恼,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个礼儿就罢了,一生无性。”祖师道:“不是这个性。你父母原来姓什么?”猴王道:“我也无父母。”祖师道:“既无父母,想是树上生的?”猴王道:“我虽不是树上生,却是石里长的。我只记得花果山上有一块仙石,其年石破,我便生也。”祖师闻言暗喜道:“这等说,却是个天地生成的,你起来走走我看。”猴王纵身跳起,拐呀拐的走了两遍。

祖师笑道:“你身躯虽是鄙陋,却像个食松果的猢狲。我与你就身上取个姓氏,意思教你姓‘猢’。猢字去了个兽旁,乃是个古月。古者老也,月者阴也。老阴不能化育,教你姓‘狲’倒好。狲字去了兽旁,乃是个子系。子者儿男也,系者婴细也,正合婴儿之本论,教你姓‘孙’罢。”猴王听说,满心欢喜,朝上叩头道:“好,好,好!今日方知姓也。万望师父慈悲,既然有姓,再乞赐个名字,却好呼唤。”祖师道:“我门中有十二个字,分派起名,到你乃第十辈之小徒矣。”猴王道:“那十二个字?”祖师道:“乃‘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十二字。排到你,正当‘悟’字。与你起个法名叫做‘孙悟空’,好么?”猴王笑道:“好,好,好!自今就叫做孙悟空也!”正是:鸿蒙初辟原无姓,打破顽空须悟空。

在《给孩子讲西游记》,则缩写改写为:

见了菩提祖师,当即跪下磕头,“师父!师父!”我是从东胜神洲远道而来的,求师父收我为徒吧。祖师问他:“你姓什么?”猴王说:“我没脾性,别人骂我打我,我也不恼。”祖师说:“我是问你姓什么叫什么。“原来猴王无名无姓,便求祖师赐名。”祖师见他像个猢狲,便让他姓孙,又取了“悟空”二字为名,从此便叫作孙悟空。

西游记三十一解析(鉴赏解读西游记)(5)

两者一相比,可以看出,后者精简了许多。原著写得长,极深研几,自然也是好的,体现了《西游记》从民间传说演绎来的“家长里短”特点,只是现在的孩子恐怕是没有过多的时间阅读冗长的文章,即使读了,也未必能将孙悟空与祖师说的这番对话快速地领会入心。

而《给孩子讲西游记》在字量上做了删减,同时又力求保留了最能体现原著深意的精华部分。比如,祖师问他“你姓什么?”,孙悟空并不傻,可他回答:“我无性”,强调自己没有脾气,因为他是来学艺的,所以表现得谦虚又谨慎。

则这就是下一条我要说的,《给孩子讲西游记》的别具匠心的精妙之处(第3点)。

03、精心解读

改写原文的右侧,是对该段故事的解读。

《三星洞拜师》这个故事旁,作者赵卓筠解说了“悟空为什么要说自己没脾气?”她说这样说的:

“显然是为了前后对比。悟空原本没有什么本事,因此不敢惹是生非,所以拜师菩提祖师的时候,他谦虚而谨慎。但自从学到了本领之后,他就突然变得脾气很大了。”

“这正是《西游记》这部文学小说的高超之处,它揭露了很多社会现实。”

有了这样的铺设,我们对后来孙悟空龙宫取宝、地府除名、大闹天宫这些行为,倒觉得十分能理解了,毕竟这时候他长本事了,再加上猴子的顽劣性,所以才会这么肆无忌惮。

很多时候,我们读一本书一个故事,往往会忽略掉其中一些不起眼的细节,角色的某个神态动作或是说的某句话,看起来是不着边的,却恰恰是作者有意的提示。

为什么有的孩子大量阅读,但是在做“阅读理解”题的时候仍然会出错,可能正是这个原因,阅读后没有深入理解其中含义。虽然我们并不建议过度解读,但是这适当的解读还是非常能帮助孩子理解原著作者的意图。

现在新课标要求孩子阅读《西游记》,在孩子的考试卷上,也会出现与《西游记》相关的题目,《给孩子讲西游记》这里精彩的解读,为孩子揭晓名著里的文化精髓。

在这里,原著作者提醒世人不可肆意妄为。菩提祖师后来赶孙悟空下山时,特地交待他以后不许说出他的师傅是自己,大抵也是出于此考虑,并不想以后孙悟空肆意妄为时拿自己撑腰或做挡箭牌,这是成全了自己更是成全了孙悟空。

合理的解读并非一味讲原著好的一面,也会剖析原著的败笔之处,或发表对原著存在异议的地方。比如,在木仙庵,树妖们与唐僧谈诗,原著作者借树妖之口诵来的诗却是打油诗的水平,暴露了作者诗才平庸。

但是我作为读者,也有不同的见解:作者笔下的树妖文学修养参差不齐,毕竟他们也只是自学成才,所以樗栎之身也很正常。

04、精巧扩展

故事之后,对西游中的人物进行了梳理,总结出“妖怪之最”、“神仙之最”,有最有文化的妖怪——黑熊精、最讲究的妖怪——牛魔王铁扇仙、最有战绩的妖怪——黄眉老佛、……最威风的神仙——镇元子……等等。

西游记三十一解析(鉴赏解读西游记)(6)

每个妖怪、神仙能被评上“之最”,可都是有上榜理由说明的,让人心服口服。

比如那个最冤枉的妖怪小钻风,他告诉了孙悟空关于狮驼岭三妖的实情,可是还是被气急败坏的孙悟空一棒打死,就连孙悟空也很后悔,你说这小钻风冤不冤。

除此,书后还列了西游记中主要人物系谱图,神仙妖怪人物关系一目了然。人物系谱图是有效的阅读工具,像《西游记》这类古典名著中人物角色众多,尤其是其中出现的神仙、妖怪,有相似难辨之处,纷繁的关系容易让孩子在阅读时顾后忘前,所以建议孩子在阅读之前先看几遍这张人物系谱图,可以作为阅读时查找和定位人物的“助手”。厘清了人物关系,在阅读时条理更清晰,能解释人物言行顾忌的合理性。

西游记三十一解析(鉴赏解读西游记)(7)

另外,还有后记和名家评点摘录,供孩子了解。

05、精美插画

书中插画是水彩画风,传统的笔法融入现代彩绘技术,颇似水墨工笔画,和中国传统的连环画(小人书)的画风十分相似,而它因为彩绘又多几分唯美与清新。

8开大图,给人强烈的视觉震撼。孩子喜欢读图,这些大图呈现了大气磅礴的场景,会带给他们身临其境的奇妙体验,有种看动画片的感觉,而它们又是静态的,可以停下来慢慢地仔仔细细地欣赏,图画中人物传神的神态动作、丰富的细节也足以让孩子“研究”许久。

西游记三十一解析(鉴赏解读西游记)(8)

以上“五精”是《给孩子讲西游记》的精彩之处。精气十足,它值得我们捧着它细细品读,中国原创的《西游记》,中国原创的《给孩子讲西游记》,让一代又一代的孩子走近古典名著,鉴赏它、读懂它、爱上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