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宋代以降,中国历史发展出现了一个十分值得注意的怪现象:一方面商品经济大发展,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和会子);另一方面是科举制度大发展,作为社会精英的知识分子醉心于儒家经典,脱离实践,才情纵横于笔墨纸砚之间结果就是国家的用人行政脱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进而导致对基层社会的控制力进一步减弱,基层治理便落在了横征暴敛的胥吏手中从那时起,中国其实已经出现了管理者、治理者缺位的危机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一盘散沙局面的形成,与知识分子所学距离社会实践太远,科举出身的知识精英行政能力太弱有关,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毛泽东对知识分子痼疾的改造?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毛泽东对知识分子痼疾的改造(毛泽东对知识分子痼疾的改造)

毛泽东对知识分子痼疾的改造

自宋代以降,中国历史发展出现了一个十分值得注意的怪现象:一方面商品经济大发展,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和会子);另一方面是科举制度大发展,作为社会精英的知识分子醉心于儒家经典,脱离实践,才情纵横于笔墨纸砚之间。结果就是国家的用人行政脱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进而导致对基层社会的控制力进一步减弱,基层治理便落在了横征暴敛的胥吏手中。从那时起,中国其实已经出现了管理者、治理者缺位的危机。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一盘散沙局面的形成,与知识分子所学距离社会实践太远,科举出身的知识精英行政能力太弱有关。

应该指出,受历史惯性作用力的影响,毛泽东早期的革命经历与传统知识分子差别不大,选择的也是眼光向上、主要依靠知识精英救亡图存的老套路。直到因革命实践的推动于1926年发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一文,他才从思想上、行动上发生深刻而重大的变化。

该书提出“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赶速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

由此生发出一个问题就是,谁来组织农民?谁来领导农民运动?以时势而论和在毛泽东的眼中自然是党领导下的社会精英——知识分子。但传统意义上的知识分子天生具有与基层民众的距离感、隔膜感。

(一)知识分子的出身

旧中国内忧外患,民不聊生。能识文断字的大体都不是贫雇农出身,这些人的路径自然是读书科举做官,光耀门楣。科举制度废除后,外国留学或者是国内新式学堂出身的新知识分子依然是以脱离农村、远离农民、不事农业为鹄的。在他们看来,农村农业农民是贫弱愚私的代名词,自然不可能对其有亲近感,因此自宋以来不断恶化的国家组织能力下降的问题依然如故。

(二)传统知识分子向上攀登的路径

自秦始皇统一天下以来,传统中国就是一个行政权力支配一切的社会。中国的知识阶层从来都没有获得独立的经济和政治地位,正如毛泽东所讲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因此知识分子的向上路径就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最不济也是趁天下大乱之际,依附某个起义领袖,扮演张子房和刘伯温之类的角色,待天下大定以后,封侯拜官而已。

(三)近代以来,知识分子向上攀登的新路径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和西方民主自由平等法治等思想的陆续传入,尤其是随着中国近代化运动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的迭次推进,中国知识分子投身新式企业者逐渐增多。特别是甲午战争以后,随着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进入商界的新知识分子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出现。科举制度废除后,知识分子投身新式军队(打破了自宋代以来因为重文轻武而形成的“好男不当兵”的现象)也逐渐成为了现实。然而,亡国灭种的危机形势和一盘散沙的国家,个体的自由民主平等不但不足以救国,而且足以殃及整体利益。以铁一般的信仰、铁一般的信念、铁一般的纪律、铁一般的担当尽可能地将国人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团结起来才是最大的民族利益!

(四)毛泽东的过人之处

面对强大敌人的威胁,毛泽东适时脱下长衫换上军装,率先深入农村、走近农业、走进农民。通过《反对本本主义》,大力提倡调查研究(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而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研究就是解决问题);通过反对“三门干部”(家门校门机关门),大力提倡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通过反对“亭子间的人”写的阳春白雪式的文学,大力提倡“山顶上的人”弄出来的下里巴人式的文学;通过反对“言必称希腊”的教条主义,大力提倡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用马克思主义之箭,射中国革命之的);通过反对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大力提倡“知识分子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等等诸项措施,彻底扭转了千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所固有的痼疾。从历史的大视角观之,毛泽东对知识分子劣根性的改造,不仅是扭转了学问脱离实践的学风和文风,更深层次的是拉近了知识精英与贫民大众的距离,是拉近了上层社会与基层社会的距离,从而促进了社会阶层上下左右之间的联系和沟通。痛则不通,通则不痛。这种改造实现了对一盘散沙式社会的彻底改造,从而增强了党和政府的组织民众、动员民众、武装民众的能力,进而建成了一个具有强大资源汲取能力的大政府、强政府。世界近代史的事实表明,强而有力的政府正好契合了社会化大生产和经济全球化潮流的需要。同时毛泽东的历史贡献也早已证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三大改造顺利完成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实现也正是因为实现了对知识分子痼疾的改造,中国共产党才得以能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挽救了民族危亡和实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目标!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新时代的知识分子,更应该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走出书斋,走向鲜活生动且飞速发展的社会实践,做到“脚下有土、心中有谱”,在脚踏实地的实践中锻造强大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