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视

1月2日,乐视视频通过官方微博,发布了《心理罪2》暂停播出的声明。声明提到,该剧已于1月2日零点暂停播出,但据悉,该剧只是短期整改,并非永久停播。而这部剧并不是第一次下线审查了,罪案题材电视剧“外松内紧”成为监管方向。

文| 叶 实

1月2日,乐视视频通过官方微博,发布了《心理罪2》暂停播出的声明。声明中提到,由乐视视频和凤凰联动影业联合出品的犯罪悬疑网剧《心理罪2》,已于1月2日零点暂停播出。

对于该剧停播原因,声明只字未提。声明中还透露“经过内容优化后的剧情更加精彩”,由此可见,该剧只是短期整改,非永久停播

“有点儿内容”了解到,《心理罪2》改编自雷米系列小说,于2016年12月3日在乐视视频开播,共25集,采用会员抢先看模式,目前会员已经更新至24集,非会员已更新至20集。

网剧两季均下线、电影版审查花三年,《心理罪》屡遇审查难关

事实上,这已是《心理罪》系列网剧第二次下线了。第一季《心理罪》曾于2015年在爱奇艺热播,但2016年初的网剧下架风波中,该剧也未能幸免。

对于第一季《心理罪》下架原因,爱奇艺创始人、CEO龚宇曾在一次演讲中透露,《心理罪》第一季下线,并不是广电总局的指示,而是公安部的要求,因为剧中破坏了一些公安系统的“规矩”,比如破案必须由在役公安干警完成,而《心理罪》是研究生破案;再如公安干警不能被匪徒击毙等等。

《心理罪》第一季编剧顾小白也曾表示:“需要修改的地方包括警察不能骂脏话,不能抽烟,审问的时候不能用暴力,包括语言上的态度,不能去威胁嫌疑人等。

心理罪2第二季23集(心理罪2新年伊始悄然下架)(1)

第二季《心理罪》在上线之前,已经小心翼翼地规避风险,如男主角方木从研究生升格为正式警察,剧中对一些社会问题也多有观照,在乐视视频官方微博评论中,粉丝对该剧停播最多的疑问是:《心理罪2》已经这么“主流价值观”了,为何还被下架?

有业内人士猜测,《心理罪2》遭下架整顿有几个原因:1、犯罪手法过于真实容易引发暴力模仿;2、少年出狱后性情大变,隐晦揭秘监狱黑暗;3、钢水融人情节过于残忍;4、方木与少女亚凡组成兄妹CP引发舆论敏感。

日前,同样改编自雷米小说《心理罪》的电影版《心理罪之城市之光》,已进入宣传期。据该片导演徐纪周透露,他从2012年就买下《心理罪》电影版权,却花了三年多时间与审查部门打交道,最终才拿到拍摄许可证。遇到审查难关时,徐纪周还曾和雷米开玩笑:“你能不能写点能拍的东西?”

罪案题材是网剧“烫手山芋”?播出前应提前规避雷区

2016年以来,包括《太子妃升职记》《暗黑者》《探灵档案》《盗墓笔记》《心理罪1》《余罪》《心理罪2》在内,网剧下架整改新闻不绝于耳,很明显,罪案题材在其中占据了相当大比例。

心理罪2第二季23集(心理罪2新年伊始悄然下架)(2)

时下,探讨网络剧与电视剧的区隔成传媒业热门话题,但很多制作人认为,二者本质不存在差别,所谓网感也是个似是而非的命题,如果非要区分二者差异,题材选择可能是它们最大不同罪案、灵异、盗墓等电视剧很难涉猎的题材,成为网剧的重要选择。

从罪案题材来说,涉案剧此前一直是电视剧“雷区”,2004年广电总局针对涉案剧扎堆带来的负面社会问题,出台了“进一步规范对涉案电视剧的审查和播出工作”的相关政策,红极一时的涉案剧从电视台黄金档消失,进入了十年沉寂期。

但涉案剧本身是题材富矿,天然对观众具有吸引力。数据显示,近三年来,美国、日本、韩国电视剧收视排行TOP 10中,涉案题材占到40%左右。涉案剧与观众互为需要,因此,在视频网站崛起后,国内涉案剧找到了可以栖息的生长空间。

此后,《心理罪》《十宗罪》《余罪》《灭罪师》等“罪字辈”剧先后在网络热播,许多制作公司也环伺而动,投入此类题材网剧的开掘上。但罪案题材的屡屡下架,也提醒着制作者和平台方,涉案剧题材是富矿,但其实是“烫手山芋”,开采难度系数很高,必须事先规避可能存在的雷区。

心理罪2第二季23集(心理罪2新年伊始悄然下架)(3)

2015年召开的“法制题材电视剧创作研讨会”上,公安部宣传局副局长孙洁曾指出,目前涉案剧存在几个主要问题:题材扎堆,主要集中在刑侦和缉毒方面;部分涉案剧工作流程、方法、纪律不符合公安规范;警察形象定位不准,常常正面人物没力度,反面人物却富有人情味,不能同情犯罪;部分涉案剧展示和渲染犯罪过程和犯罪情节,暴露作案手段,对社会风气有不良印象

2016年暑期档,涉案剧《十宗罪》开播前却临时跳档,而同期相同题材的《灭罪师》却如期播出,据《灭罪师》导演五百透露,早在上线前他们就进行了比较严格的自我审查,比如电梯密室血案中,本来死者的断头会出现在其两腿间并露出五官,后来考虑到过于恐怖还是对镜头做了处理。

涉案剧正在解冻,“外松内紧”成监管方向

2016年,监管层面对网络视听内容频发限令,从“线上线下统一标准”的提出,再到备案登记制的实施,网剧审查趋于严格成为监管方向。

对罪案题材网剧来说,题材敏感性将使其承担更多审查风险。但这并不意味着涉案剧本身的式微——事实上,近两年涉案剧在卫视平台的复苏,也成为电视剧产业的一大特征。

2015年,时任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司长李京盛曾对涉案剧此前“禁令”重新解读,释放出大量积极信号,被业界解读为涉案剧的“有条件解禁”,此后《刑警队长》《湄公河大案》《特警力量》《后海不是海》等剧先后在卫视黄金档播出。

心理罪2第二季23集(心理罪2新年伊始悄然下架)(4)

徐纪周在谈到电影《心理罪》的审查时也坦承,这几年来,监管层面对于罪案题材影片整体审查尺度还是宽松了,“而且可能(上面)对公安系也有一些宣传上的需要,他们给的意见基本都比较简单,可以接受。恰恰是自己认为敏感和麻烦地方的都比较顺利过审了,中间有点坎坷也正常”。

某知名涉案剧制作公司工作人员告诉“有点儿内容”,对罪案题材剧来说,政策其实一直没有松或者是紧的变化,“规定一直是那个样子,只是网剧部分审批流程进行了调整。”

而2016年总局出台的网剧备案登记制,在她看来,对公司涉案题材网剧制作带来的影响也非常小,“这些都是很前期的流程,对制作影响并不大”。她透露,公司明年还会有新的涉案题材剧上线播出。

广电总局相关领导曾表示,目前涉案剧在备案公示阶段和完成片都要由公检法部门来审核,建议制作机构不要踩线,不要越轨,把握好尺度与分寸。

因此,从行业整体来看,涉案剧本身是在走向复苏,但“外松内紧”将成为监管的基本特征,题材放宽后,对此类制作公司而言,更加谨慎和精细的尺度拿捏必不可少。

“有点儿内容”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

欢迎关注“看电视”姊妹号“有点儿内容”

欢迎关注“看电视”!

深度行业透视、独到客观评论、新鲜内幕资讯

广电行业、文娱产业资深媒体人运营打理

看电视,就是要做有品格、有思想、有见识的内容行业自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