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万历十五年十二月十二日,抗倭名将戚继光在山东老家离世,时年58岁。戚继光出身将门,因父亲去世,年仅16岁就承袭祖上世职,担任山东蓬莱的登州卫指挥佥事,专门防范倭寇入侵。因当地明军战力低下,戚继光以宋代“岳家军”为榜样,招募矿工和农民,练出了享受盛名的戚家军。依靠这支将军,戚继光为大明王朝南征北战几十年,百战百胜,击败敌军总数达到十多万,可谓战功显赫,成为人尽皆知的民族英雄。可就这样一个英雄,竟因为党争被皇帝罢职弃用,晚年生活凄凉,在贫困交加中郁郁而终。

戚继光继承祖上军职时,正值嘉靖统治年间,此时明朝国运正在走下坡路。当时北方,蒙古各部频繁入侵,兵锋直抵北京城下,酿成丧权辱国的「庚戌之变」;在东南沿海一带,则受到倭寇的严重骚扰,倭寇四处横行抢掠大明,甚至连陪都南京都出现过倭寇的踪影。「南倭北虏」造成大明王朝的边疆危机,严重威胁着明朝的统治。

戚继光简介及生平事迹(功可封爵的民族英雄戚继光)(1)

明始亡于嘉靖皇帝(网上图片)

戚继光的军事生涯是从抗倭开始的。《明史·戚继光传》载,嘉靖三十四年,戚继光「改佥浙江都司,充参将,分部宁、绍、台三郡」。在浙江期间,戚继光发现明朝官军不习战事,于是招募三千人,加以训练,演习「鸳鸯阵」,最终组建成一支精兵,人称「戚家军」。

此后,戚继光率领「戚家军」转战东南沿海一带,在浙东地区九战九捷,之后又率军深入福建等地剿灭倭寇。嘉靖四十四年,滋扰明朝数十年的倭寇被戚继光、俞大猷等人彻底肃清。然而,倭寇刚肃清,北边又有危机,朝廷调戚继光入京,担任神机营副将,负责训练军队。

戚继光简介及生平事迹(功可封爵的民族英雄戚继光)(2)

百战百胜的戚家军(网上图片)

隆庆二年(1568年),戚继光被任命为蓟镇总兵,镇守蓟州、永平、山海关等处。自此,戚继光在蓟镇训练军队、修筑长城,采取了一些军事措施。经过几年,「蓟门军容遂为诸边冠」,蓟镇辖区内的长城「精坚雄壮,二千里声势联接」,至今河北省秦皇岛、唐山、承德一带的长城,都是当年戚继光主持修建的。

戚继光镇守蓟镇期间,「边备修饬,蓟门宴然」,蒙古诸部根本无法从这里突入明朝境内。

从上述可见,明朝解决「南倭北虏」问题与戚继光有莫大关系,他的功劳足以封侯赏爵。然而,戚继光后来不仅没有得到封赏,反遭皇帝嫉恨,被免职弃用,为何这样?原来他的功过都与一个人有关,那就是明朝第一名臣张居正。

戚继光简介及生平事迹(功可封爵的民族英雄戚继光)(3)

鸳鸯阵示意图(网上图片)

内阁首辅张居正是历史著名的改革家,他的富国强兵改革为大明续命百年。他非常赏识戚继光的军事才能,不遗余力支持他,两人关系也非常密切,因此朝中普遍认为戚继光为张居正的党羽。万历十年,张居正病逝,保守派反攻。没多久,万历皇帝就开始清算张居正,戚继光也将卷入这场风波。

张居正死后半年,兵科给事中张鼎思认为戚继光与张居正关系密切,不应该在蓟镇做总兵,于是「当国者遽改之广东」。加上蓟门边境「晏然多年」,烽火不举,朝廷认为戚继光可有可无。戚继光「悒悒不得志」,勉强赴任广东总兵,官阶依旧,但失去了拱卫京师的重要地位。到了第二年,戚继光提出辞职养病,想体面离开。可是,万历皇帝连这最后的遮羞布都不肯给。在兵科给事中张希皋的弹劾下,万历皇帝罢去戚继光一切职务。

戚继光简介及生平事迹(功可封爵的民族英雄戚继光)(4)

万历皇帝(网上图片)

据史书记载,戚继光被罢官后回乡居住。因没有太多积蓄,晚年凄凉,甚至连医药费都没有,只能在病痛中苦挨。三年后,御史傅光宅上疏重新起用戚继光,结果被万历皇帝斥责还罚了两个月薪资。至此再无人敢为戚继光发声,戚继光最终也在贫困交加中病故,生前为大明立下不世之功的他,就这样在乡中默默死去,朝廷最终都没给他一个谥号,实在令人唏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