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这部剧可谓每一个经典场景都似一幅历史画卷,源远流长;每一段经典台词都沁人心脾,让人回味无穷,每一个经典人物都栩栩如生,感人肺腑…

《觉醒年代》中有太多让人刷了又刷、欲罢不能的名场景!

觉醒年代著名场景 觉醒年代名场景集锦2(1)

经典场景1 27岁留学生李大钊奋笔写“青春”,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在日本留学的李大钊正在其寓所内奋笔疾书,撰写那篇后来发表在《新青年》中的雄文“青春”。写到兴奋处,他站起来大声朗诵着……

地球即成白首,吾人尚在青春,以吾人之青春,柔化地球之白首,虽老犹未老也。”

写这篇《青春》时,李大钊只有27岁。这篇经典之作,一直以来为后人反复吟诵,如青春般烨烨生辉,经久不衰。

在《青春》一文中,他发出呐喊:“以中立不倚之精神,肩兹砥柱中流之责任……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

觉醒年代著名场景 觉醒年代名场景集锦2(2)

觉醒年代著名场景 觉醒年代名场景集锦2(3)

觉醒年代著名场景 觉醒年代名场景集锦2(4)

觉醒年代》经典场景2:陈独秀震旦礼堂演讲,敬告青年六准则,振聋发聩

陈独秀震旦礼堂演讲,精彩纷呈,妙语连珠!其中大部分取材于他的《新青年》发刊词《敬告青年》。文中言道:

“青年之于社会,犹如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新陈代谢,陈腐朽败者无时不在天然淘汰之途,与新鲜活泼者以空间之位置及时间之生命。

……社会遵新陈代谢之道则隆盛,陈腐朽败之分子充塞社会则社会亡。”

《敬告青年》就如何判断“孰为新鲜活泼而适于今巨之争存,孰为陈腐朽败而不容留置于脑里”提出著名的六项标准:

其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其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其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其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其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其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他讴歌“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

文章最后呼吁:

“凡此无常识之思惟,无理由之信仰,欲根治之,厥为科学。夫以科学说明真理,事事求诸证实,较之想象武断之所为,其步度诚缓,然其步步皆踏实地,不若幻想突飞者之终无寸进也。宇宙间之事理无穷,科学领土内之膏腴待辟者,正自广阔。青年勉乎哉!”

可以说,《敬告青年》是 陈独秀发动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书,主题就是是科学与民主。凡违反科学与民主的,哪怕是“祖宗之所遗留,圣贤之所垂教,政府之所提倡,社会之所崇尚,皆一文不值也”。

(边看边截屏,演讲精彩,弹幕也精彩!)

觉醒年代著名场景 觉醒年代名场景集锦2(5)

觉醒年代著名场景 觉醒年代名场景集锦2(6)

觉醒年代著名场景 觉醒年代名场景集锦2(7)

经典场景3 蔡元培就职演说,三事告诸君,语重心长

1917年蔡元培走马上任北京大学,就职演说一幕,句句诤言,让人肃然起敬。演说中他对青年学生提出新希望:予今长斯校,请以三事为诸君告:

一曰抱定宗旨;

二曰砥砺德行;

三曰敬爱师友。

作为北大新任校长,蔡元培语重心长——

“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 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己且为人轻侮,更何足以感人? ”

他明确指出了办学宗旨,“望学子们以身作则,匡正流俗,为天下人之道德楷模。勉励学子尊敬师长,团结友爱,实为良好社会风气之必要。极富针对性,有着匡正时弊的重要意义。”

这场可载入北大史册的就职演说,发生在1917年,距今日已过百年有余,但对今天之高校,仍可谓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近日恰逢毕业季 高考季,走进校园,但见处处花开灿烂,青春似火。更见青春学子们,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想起蔡元培先生百年前这篇演讲词,不禁心有所感!愿我今日之高等学府仍然能如蔡公所言:

抱定宗旨,砥砺德行,尊重师友。引领社会风尚,成为为世人之楷模!

觉醒年代著名场景 觉醒年代名场景集锦2(8)

觉醒年代著名场景 觉醒年代名场景集锦2(9)

觉醒年代著名场景 觉醒年代名场景集锦2(10)

经典场景4 新文化运动三剑客山林间饮酒道别,惺惺相惜,和而不同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新文化运动“三剑客”在山林间饮酒道别。

三人虽然信仰不同,却曾为唤醒国民,创新文化而并肩战斗。临别前他们共同吟诵起杜甫的一首诗——

春日忆李白

[ 唐 ] 杜甫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

君子和而不同!这也是这部剧的另一层深刻的意义。它完美诠释了何为君子之交。

无论是新旧文化阵营的交锋:

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钱玄同等新文化代表者;

辜鸿铭,黄侃,刘师培等复古派代表者。

两派相争,常常唇枪舌剑,激烈无比,但是他们互相尊重,实事求是。君子之风,为人敬佩!

还是这三剑客的前期携手同行,并肩战斗:后期观点各异,各奔东西。却仍然惺惺相惜,互道珍重!

觉醒年代著名场景 觉醒年代名场景集锦2(11)

觉醒年代著名场景 觉醒年代名场景集锦2(12)

觉醒年代著名场景 觉醒年代名场景集锦2(13)

觉醒年代著名场景 觉醒年代名场景集锦2(14)

经典场景5 小湖边柳眉告别陈延年,共唱“夕歌”,催人泪下

延年要去法国留学了,在小湖边和柳眉道别!

和他共同学习、并肩战斗了四年的柳眉含泪对延年告白:我时时刻刻,心心念念的都是你。… 我就想问一句,在你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有没有我?

…… 说真的,其实一直不太喜欢柳眉这个角色,或者说她的扮演者。觉得有点多余,长得也不可爱。可是这一幕真的让人感动了!

那么美丽的场景,那么浪漫的时空。身旁是幽静的湖,头上是翠绿的叶,不远还有一对穿婚纱的新人…

可是面对期待着姑娘,延年沉默了,他知道自己前路漫漫,抛头颅洒热血,早已许身于国…怎能受得起这份炽热的情感 ?!

面对延年的沉默,柳眉转身离开… 却留下一阵熟悉的歌声…

光阴似流水,不一会,课毕放学归。

我们仔细想一回,今天功课明白未?

老师讲的话,可曾有违背?

父母望儿归,我们一路莫徘徊。

将来治国平天下,全靠吾辈。

大家努力呀!同学们,明天再会!

(《夕歌》弘一法师李叔同)

延年望着柳眉离去的背影,一行热泪夺眶而出!

……曾看到有评论说,延年有六不原则,这段戏是多余。此论不敢苟同!延年的“六不”体现了他作为一名坚定革命者的自律和为大家舍小家的牺牲精神。但他不是没有感情,而是为了革命事业克制了自己的感情。柳眉的出现只能是更加衬托出延年的伟大!

觉醒年代著名场景 觉醒年代名场景集锦2(15)

觉醒年代著名场景 觉醒年代名场景集锦2(16)

觉醒年代著名场景 觉醒年代名场景集锦2(17)

觉醒年代著名场景 觉醒年代名场景集锦2(18)

经典场景6 郭心刚忧国忧民,悲愤交加,一夜白了少年头

来自青岛的北大学子郭心刚因为巴黎和会之事,忧国忧民,悲愤交加,一夜白了少年头!

他说他的父亲当年曾是驻守青岛的一名清朝武将,眼睁睁看着青岛落入他国之手。… 父亲直到临终仍不能释怀,对他吟诵起陆游名诗——

《示儿》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父子连心!郭心刚一直盼望着这一天的到来!没想到现在中国终于第一次成为战胜国,可是青岛仍然不能回归… 为什么?这究竟是为什么啊?年轻的他一遍又一遍地呐喊着!

郭心刚最后倒在了五四运动游行示威的路途中!

烈士身先士卒,却激励者一代又一代后来者在迷茫中觉醒!所以才有了今日之盛世中华!

觉醒年代著名场景 觉醒年代名场景集锦2(19)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