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瓜子肌肉溶解(海瓜子滑进气道)(1)

从支气管里被完整取出的海瓜子壳。

■ 时间:9月4日

■ 地点:附属二院

文/图 本报记者 刘蓉 通讯员 凌梓

夏天,爆炒海瓜子配啤酒,是不少市民的心头好。因为职业的关系,海瓜子更是漳浦渔民王先生家餐桌上的常见菜。不过,他在前天晚餐时分,“老司机”也差点翻车。晚饭和朋友喝酒聊天时,大家边吃边说,边说边笑,突然一个不慎,他感觉有东西掉到气管里了,当场咳不停。他意识到,肯定是海瓜子壳直接滑进到气道了。他马上打车赶往当地医院,海瓜子壳太薄又正正好卡在左肺下叶的气管里,动弹不得,当地医院建议他转院。他立马赶往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呼吸病医院(简称“附属二院”)。

转到附属二院后,呼吸病医院执行院长柯明耀判断,异物进入气道时间短,应该不难取出。不过,海瓜子的体积不大不小,更特别的是,这颗滑进王先生肺部的海瓜子壳是整颗完整地被“包裹”在支气管里动弹不得。是夹碎了取,还是整颗取出来?海瓜子壳薄,这很考验医生的技术,柯明耀决定挑战一下自己。他对王先生立即进行支气管镜检查,镜下可看到一半海瓜子壳被严丝合缝地卡在肺部左下叶支气管背段开口处,因为刺激性咳嗽,造成周围支气管黏膜局部肿胀。柯明耀用网篮经支气管镜往海瓜子壳上方一伸,小心翼翼地网住海瓜子壳,十分钟内,就毫发无损地取出了这颗直径超2厘米长、1厘米宽的海瓜子壳。

取出海瓜子壳后,王先生的咳嗽迅速止住了。他对柯明耀说:“以后再也不敢在吃带壳的东西时聊天大笑了。”

【医生手记】

吃喝有序,才不会让“门”开错了

●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呼吸病医院执行院长 柯明耀

海瓜子是福建沿海地区居民餐桌上常见的海鲜,2厘米以上的海瓜子壳算大的。支气管的直径是1厘米左右,这次能完整取出这颗海瓜子壳,我的感受是,取出时用力恰到好处特别关键,要十分精准,一个不小心,就可能夹破了。一旦夹破,海瓜子壳会变成许多碎片,对气管造成继发伤害。

取出的一瞬间,我想对自己说,五六百例的气管异物取出实战经验,不是白费的。作为呼吸科专科医师,工作中经常和病人的气道打交道,常看到气管里不该有的千奇百怪的异物。

王先生的异物不算难取,有些气道异物,停留时间长,导致肺部反复感染,有的患者甚至一边的肺都变白了,更有甚者危及生命。碰到难啃的“硬骨头”,硬镜、软镜、激光、冷冻、各种钳子都得上,需要医生拼尽全力取出异物,而儿童的气道异物更是难取。

气管异物更多时候是有惊更有险,医生是穷尽办法,患者也常常是吃尽苦头,甚至危及性命。因此,要注意,气管异物常常是边吃边聊天、大笑惹的祸,气管和食管同时开门,食物“串”错门的可能性大增;王先生是个明白人,当下就明白自己是气管进了异物,没有自行乱处理,而是第一时间找医生。因此,任何时候请谨记:大山要侃,吃、喝要有序,才不会让“门”开错了。

作者:刘蓉

来源: 厦门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