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传承文明□本报记者 赵元君 通讯员 刘书兵,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请帮这100位烈士寻亲?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请帮这100位烈士寻亲(父子接力践诺为烈士扫墓73)

请帮这100位烈士寻亲

清明时节传承文明

□本报记者 赵元君 通讯员 刘书兵

“兄弟你放心,以后每年我都会去看你,绝不让你孤单!”当年,在战友临终前,杜汉元许下了每年为他扫墓的承诺,而当他年迈体衰无力行走时,儿子杜振国又接过了这项重任。“英烈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死后不能连扫墓的人都没有!”整整73年,父子俩始终默默地践行着当年的诺言。

4月4日是清明节,66岁的平山县居民杜振国起了个大早,他在子女的指导下打开电脑,在网上拜祭了父亲昔日的战友尚二全。“今年情况特殊,不能去现场扫墓,但等疫情过去了,我一定会去看您!”杜振国在电脑前说道。自从18年前从父亲手中接过为尚二全烈士扫墓的重任后,这还是他第一次没有亲自前往。

杜振国的父亲名叫杜汉元,曾是一名解放军战士。1947年,解放石家庄战役打响前夕,杜汉元和同班的张家口籍战士尚二全约定,在战斗中幸存的一个要为牺牲的那一个扫墓。在战斗中,尚二全不幸中弹牺牲,在临终前,杜汉元握着他的手说道:“兄弟你放心,以后每年我都会去看你,绝不让你孤单!”

尚二全被安葬在了位于石家庄市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内,每年清明和秋分两个时节,杜汉元都会亲自去拜祭战友。那个年代交通不便,杜汉元住在平山,每次都要走上几十里的路,可无论刮风下雨,他都从未间断过。“我就是二全的家人,我答应了每年看他就一定要兑现。”在杜振国的记忆里,父亲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随着年龄增长,杜汉元的身体每况愈下,可当年的承诺他却从未忘记。为了不耽误父亲扫墓,长大后的杜振国就每次陪着父亲一同前往,不知不觉间,父亲和战友间的情谊也深深打动了他。2002年清明节,杜汉元已是80岁高龄了,他疾病缠身,连走路都要有人搀扶。在战友的墓前,他不由得哭了出来:“兄弟啊,陪了你55年,我老了,走不动了,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来看你了!”

一旁的杜振国看了也跟着落泪,他连忙上前说:“父亲,还有我呢,你放心,以后就由我来为叔叔扫墓吧!”那天,杜振国在尚二全墓前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正式接过了父亲当年的承诺。从那之后,和父亲一样,每当清明和秋分时,杜振国都会赶来为尚二全扫墓。2005年,杜汉元去世了,临终前还曾嘱咐儿子杜振国,千万不要忘了每年去给尚二全扫墓。

在杜振国心里,为尚二全扫墓是头等大事。2014年清明节,杜振国正在山西五台山打工,他向单位请假,可当时工期正紧,领导不批准。杜振国一听急了,当场打算辞掉工作,领导很诧异,问他为什么要这么执着请假。杜振国便将父亲和战友的约定说了出来,听完他的讲述后,领导深受感动,不仅批准了他的假,而且当天还亲自开车将杜振国送到了石家庄。

如今屈指算来,父子俩已经一共为尚二全扫了73年的墓,杜振国也已年逾六旬,可他却仍然坚持着每年两次来扫墓,父子俩接力为烈士扫墓的事也在家乡传为一段佳话。曾经有人说杜振国认死理:“你父亲已经做到了当年的承诺,这又不关你的事,何必给自己增添负担呢?”可杜振国却说:“人家年纪轻轻就为国捐躯,父亲是为了战友情谊和当年的约定,而我是出于对烈士的尊敬,不光我要这么做,等我老了,我还会让子女继续做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