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暴力梅太无常,生生把南方虐成了好莱坞大片。不过气象预报说,江南就快出梅了,江南似乎可以在电闪雷鸣、暴雨如注中喘口气,准备脱离水深进入火热,不知北方是否会从火热进入水深。但在这水深火热的季夏,最好还是把雨遁和暑遁的准备都做好。(如果搞不清雨遁和暑遁的主语是什么,请参考尿遁的组词结构。)

小暑、大暑两节气的三十天在十二消息卦里是遁卦,遁上面四根阳爻,下面两根阴爻,上卦是乾卦(☰),乾为天,下卦是艮卦(☶),艮为山,叫天山遁,长成这样子:

杨花落是指什么时令?季夏已到本月关键词(1)

“遁”,逃也,迁也,退也。引申有隐退、离开、迁移、回避等含义。《易经·序卦传》:“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遁。”所有事物都不可能长久处于一个状态不改变,有进必有遁。

太阳在夏至之后已经遁了。夏至时太阳直射点到达了地球的最北端北回归线,之后就开始南遁。理论上的酷暑也将在大暑达到顶点后退遁。植物们的生长也会在此月达到一年中最旺盛的状态,之后开始退遁。

天地万物都遁,人当然也不例外。遇到暴力梅就雨遁,高温酷暑就暑遁吧,老底子不是有个民谚说了:“好汉不赚六月钱”。这话挺养生,就是挺伤人,这让那么多顶暴雨守岗位、冒高温战酷暑的人情何以堪?

从养生角度来说,小暑大暑是该遁,这段时间体表热,内脏凉,胃口变差,体力下降,倦怠易乏,遁一遁当然养生,谁不想去山上避暑,海边吹风?但是,但是,遁的时候,摸摸心,你到了遁的时候了吗?

如果把十二消息卦看做是人的一生,遁卦是中年已过事业已经有成的时候,此时新生力量大量出现,就如遁卦的下面两根阴爻,此时人是该适度退遁,给新人以发展空间,完成能量和人才的接替,保住人生的成就,这是人生阶段上的遁。

但是,中年已过是参考,事业有成才是硬指标。摸摸心,别痛。

为了面对这水深火热的暑天和人生,还是讲讲大道理吧。

遁卦是对中国仕隐思想的最早论述,如果把阴爻比喻为小人、阳爻比喻为君子的话,遁卦象征小人逐步得势,君子道将消、小人道将长,并将变为三阴在下,三阳在上的否卦,进入小人道显,君子道隐的浊世。这是中国的十二消息卦里的哲学思想。十二消息卦见下图。

杨花落是指什么时令?季夏已到本月关键词(2)

这时候阴的发展势头不可阻挡,天“时”已变,识时务者为俊杰,君子们要明辨大势,与时偕行,及时激流勇退,明哲保身,一如范蠡的功成身退,泛舟五湖,以免兔死犬烹,鸟尽弓藏。

《易》曰:“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亢龙有悔”的“亢”是只进不退,遁是与时行,适时的退隐反能亨通吉祥。不知遁必有悔,恐怕只有圣人,才能进退有时,存亡合道,不失其正。

这道理会不会有点太大?我们谁是圣人,谁是范蠡?

不如说点适合普通人的小确幸吧。

小暑大暑里,莲花开得最盛,莲花是季夏六月的花神,暑天赏莲,每个普通人都可以小小地在莲花里遁一会,多好。顺便再来点莲花诗文,比如下面这篇小短文:

爱莲说

北宋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杨花落是指什么时令?季夏已到本月关键词(3)

不过,我又从莲花里看到了遁卦。

《易经·遁卦》:“遁,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君子远小人,没错,但怎么远?回避、逃避?打一顿,骂上去?……

遁卦提出的建议是:“不恶而严”。“恶”是憎恶,是喜怒形于色的憎恶,是厌恶呵斥的态度,君子不要用这种情绪化的方式对待小人,这反而是君子自降身份与小人纠缠,有损君子威仪。

君子要用“严”对待小人,“严”是威严,是庄重严正自有威仪,是一身正气邪不可犯,君子以礼自重,守持正道,以凛然不可侵犯的严正,让小人心生畏惧,不敢轻举妄动。就象天自有天威,山就侵犯不了天。这是君子在浊世的持身之道。

仕,是儒家的治国平天下的济世情怀,是“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隐,是不问世事,退隐山林,是“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这是两个极端,在这中间找到平衡,既实现建功立业的济世之志,又保全自己精神的自由和德行的清白,才有现世的价值。因为这个世界君子与小人共存,高洁与污浊难分,莲花必然从淤泥中长出,在浊世中实现济世理想才有现实意义。

遁卦不是离群索居,不问世事,而是与时偕行,依时而动,等待时机弘扬正道。是在永远都存在小人的浊世,如何面对小人,如何“出淤泥而不染”。

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花这种君子的品行,正是遁卦的“远小人,不恶而严”。

菊花——陶渊明,是花中之隐逸者,是不与浊世小人共处而独善其身的高尚隐者;莲花是浊世中坚守挺立的精神标杆,是震慑小人的道德力量,是济世者。

周敦颐是北宋五子之首,是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程颢、程颐的老师,朱熹的祖师爷。作为一个担当济世的儒学大家,他让莲花开成了以天下为己任的儒家君子。

当然,如果你不想面对荷花也搞得那么心潮起伏、激情澎湃,那就读读下面这些小诗吧:

李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商隐的“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柳永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周邦彦的“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朱自清《荷塘月色》的“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徐志摩《沙扬娜拉》的“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