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四大才女中,吕碧城高傲不可攀比,她对爱情是一种高高在上的态度;萧红悲情但不专一,虽然有人爱但爱得窒息悲痛;张爱玲潇洒却又可怜,向往的自由也许是她后半生的悲剧;唯独石评梅,没有过多的人生经历,她短短的二十六年时间里,有着梁祝式的悲壮爱情,还有一点桀骜不驯的奋战……

萧红石评梅(比萧红还短命的民国才女)(1)

小小年纪,却背负才女之位

幸运的是,石评梅生在了一个书香门第,这也似乎预兆了她生来就要在文坛中闯出一片天地。三四岁时,父亲就已经教她识字,每天晚上都与汉字相伴。有时候有不熟的字,她就继续读,直到读熟为止,通常都读到深夜。小小年纪,就如此勤奋好学,真是令人敬佩,更令人称赞的是她居然深知“今日事,今日毕”的道理。

进入小学,石评梅成功地蜕变成了“学霸”、“别人家的孩子”这一“令人生厌的角色”,她白天跟小伙伴玩耍,晚上依然读书,这时候她已经读《四书》、《诗经》啦。人生最可怕的就是,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

中学时,石评梅品学兼优,被学生称作“才女”。

萧红石评梅(比萧红还短命的民国才女)(2)

初遇异性知己,这一遇便是一生

1919年暑假,石评梅从太原女师毕业,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体育系。因为当年北女师是不招国文生的,所以石评梅只能改考体育系。

1920年,在山西同乡会上,她遇到了她一生的知己,她一生的男人,她一生的终点。当时高君宇是北京大学学生,是五四运动时的学生主力,更是山西籍最早的共产党人。他乡遇同乡,两人更是一见如故,经过交流,彼此互相倾佩,因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1921年12月20日,石评梅的诗歌《夜行》在山西大学《新共和》第一卷第一号上正式刊出。这也是她一个体育系的学生向文坛迈出的巨大一步。

萧红石评梅(比萧红还短命的民国才女)(3)

爱情就是要双向奔赴

1923年,石评梅毕业,在师大附中担任女子部学级主任和体育教员、国文教员。就在这一年,他与高君宇的情谊有了一丝变化。

入秋后,石评梅收到了高君宇的一封来信,信里只有一片枫叶,上面用毛笔写着几行字:“满山秋色关不住,一片红叶寄相思。”石评梅被这突如其来的求爱信搞得慌张失措,她想了很久,最终还是选择了拒绝,她在叶子上又写道:“枯萎的花篮不能承受这鲜红的叶儿。”

被石评梅拒绝后,高君宇对弟弟说:“我对她的感情非但没有减弱,反而更加增强了。”

其实石评梅以前有过一次恋爱经历,不过最终不欢而散,这也使他不敢肯定高君宇的真心,而高君宇也是有夫之妇了,即使这婚姻是家中强加给高君宇的。

萧红石评梅(比萧红还短命的民国才女)(4)

分别难,再见难,共处更难

在高君宇离开北京的前一夜,他找到了石评梅。高君宇决定回家解除婚姻,而石评梅立誓终身不嫁。

1924年9月,高君宇南下广州,担任孙中山的秘书。快到石评梅生日时,她收到了高君宇的象牙戒指,戴上象牙戒指象征了二人会永远保持“纯洁如冰雪的友谊”,她毫不犹豫地还是带上了戒指,难道爱情非得为婚姻服务?难道这种纯洁的友谊还比不上儿女情长?

10月,高君宇随孙中山来到北京处理国事。回来不久,因病住院,这期间石评梅始终陪伴左右。出院不久后高君宇又因为急性阑尾炎住院,而这次住院,高君宇再也没有站起来。1925年3月6日,高君宇去世,年仅29岁。

萧红石评梅(比萧红还短命的民国才女)(5)

在高君宇追悼大会上,石评梅为高君宇题写了挽联:碧海青天无限路,更知何日重逢君。

高君宇生前常说:“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慧星之迅忽。”石评梅在高君宇的墓碑上写道:“君宇,我无力挽住你迅忽彗星之生命,我只有把剩下的泪流到你坟头,直到我不能来看你的时候。”

她为自己没有果断地接受高君宇而深深自责。

萧红石评梅(比萧红还短命的民国才女)(6)

斯人已逝,世上再也没有了恐惧

高君宇死后,石评梅没有自暴自弃,她化悲痛为力量,继续着高君宇的未竟之志——以笔代刀,刺入反动军阀的心脏。

1925年5月30日,上海发生“五卅惨案”,石评梅和陆晶清等编辑的《京报》副刊《妇女周刊》发表编辑部特别启事,声讨惨案罪行。“三一八”惨案,好友刘和珍不幸遇难,陆晶清负了伤,石评梅立即奔赴医院看望负伤的朋友,并发表了散文《血衣》,接着又发表了《痛哭和珍》,她说“昨天的惨案,这也是放出野兽来噬人;”、“你的血虽然冷了,温暖了的是我们的热血,你的尸虽然僵了,铸坚了的是我们的铁志。”、“我也愿将这残余的生命,追随你的英魂!”

呐喊之后,便是人生的终点。1928年9月30日,石评梅在北京协和医院去世,年不满27,被安葬在陶然亭高君宇墓旁。

也幸,也痛,也喜,也悲,生前未能相依共处,愿死后得并葬荒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