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音Joy

爱听歌的人群中通常都是两极分化,一类是苹果原配耳机即可满足,一类是各种高端器材永无止尽!我既不是前者,也不不是后者。

文章开头先向大家分享一款我使用多年的播放器,简洁、美观、使用方便 -- 微软“ZUNE”播放器,早年曾经使用过微软的ZUNE MP3播放器,这算是后遗症吧

akg耳放排行(DIY耳放来推动这个小文艺)(1)

下面贴上这款耳机的官方介绍:

经典耳机,适合精确聆听、混音和母带制作

PS:看用途就知道这款耳机一定是趋向于白开水,无音染,精准还原。

K240 Studio 专业耳罩式、半开放录音棚耳机专为混音、母带制作和播放音乐等专业应用而设。 先进的 XXL 换能器支持 Varimotion 振膜技术,带来宽动态范围、提高灵敏度和声级。 半开放设计提供坚实的低频范围和极清晰的高音。 耳罩式耳垫柔和地包覆着您的耳朵,为您带来超舒适的佩戴感。

K240 Studio 还设有专业的迷你 XLR 接口,方便快速更换耳机线。 随附 3m 耳机线,可用作转换头,以方便连接便携设备。

2015年购自美亚,图样图森破的还以为美亚自营的有可能会是奥地利原产

AKG K 240 Semi-Open Studio Headphones

买它的初衷仅仅只是放在笔记本上待夜深人静之时,听听安静的歌好陶冶下情操。当时完全没有考虑到这货半开放式的结构和55欧姆的阻抗,第一次插上笔记本试听的时候,顿时就石化了,怎么这么软绵绵的像没吃饱似的。第一次意识到,原来这就是所谓的推不动,怎么办?最主要的是没法退货!

一扔就是三个月,看着它身上越积越厚的灰尘,不禁下定决心要让它发出该发出的声音!

某一天混迹某知名耳机论坛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一篇仿制歌德RA1的文章,感觉好像很简单,淘宝就可以搞定,粗略算了下 成本大概是450元左右,居然能仿出千元级耳放,完全抑制不住好奇心的驱使就买回来一大堆配件,开始DIY了。

由于本站有位大神早已晒过歌德RA1这货的DIY方法,且非常详尽,所以今天就只晒晒我 DIY 后的成品,和有别于他使用的部分零部件,最后在简单说说 K240 耳机和DIY耳放合体后的使用感受吧。话说这篇原创还真是省时、省心、又省力

贴上这位作者的原文地址:

自己动手GEEK 仿制Grado RA1 耳放

现在开始上图:

akg耳放排行(DIY耳放来推动这个小文艺)(2)

这些就是盒子里全部配件,不好意思我有扔包装的习惯

akg耳放排行(DIY耳放来推动这个小文艺)(3)

这样看,设计的还是挺美的,挑不出啥毛病

akg耳放排行(DIY耳放来推动这个小文艺)(4)

AKG经典的头梁设计,舒适度五星

akg耳放排行(DIY耳放来推动这个小文艺)(5)

支持换线,迷你XLR接口。本人不迷信线材,原装给啥我用啥

akg耳放排行(DIY耳放来推动这个小文艺)(6)

藏在耳罩里的单元,属性:最大输入功率200 mW 音频频响范围15 - 25000 Hz

akg耳放排行(DIY耳放来推动这个小文艺)(7)

灵敏度104 dB 标称阻抗55 Ohms

55欧姆 一开始完全没有概念啊,单从值来看比常规的32欧姆的也没有高出多少,怎么听感差别就这么大呢暴露了门外汉的本质

接下来晒晒DIY的丑儿耳放的进击过程:

akg耳放排行(DIY耳放来推动这个小文艺)(8)

最开始的尝试性版本是这样的,用索尼MP3的原装耳塞试听时只感觉音量提升了还几个量级,换K240试听时感觉 高音、细节、声场提升比较明显

akg耳放排行(DIY耳放来推动这个小文艺)(9)

费了好大力气给它整了这个盒子,最后实在是过不了自己审美这关,直接就扔掉了

akg耳放排行(DIY耳放来推动这个小文艺)(10)

这次下了血本,购入了与歌德RA1原装电容相仿的 法国SOLEN 音频无感电容3.9uf/400V,原装是5.1uf

日本 ALPS RK27 大蓝壳 双联电位器 100KA,手感非常顺滑,可参考功放音量调节旋钮,差不多就是那种感觉

品胜 9V 镍氢电池×2

外加匹配的铝合金外壳

还额外花钱买回来一堆拆机的 运放芯片 有飞利浦的、OPA的、NJM的各种型号,期盼着收获不一样的听感效果,结果一个一个用同一首歌试听,主观听觉变化很微小,这完全就是为自己的好奇心埋单,好在不贵!

其中电源板 那颗运放芯片 据卖家说是起整流作用,我也不懂电路,只是把它去掉试了一下,感觉不到任何差别,不明所以!

akg耳放排行(DIY耳放来推动这个小文艺)(11)

精心的手工焊接,整理这些线路,耗费了一个下午的时间

akg耳放排行(DIY耳放来推动这个小文艺)(12)

莲花转3.5的 连接线也是手工焊接的,面板就是 工作指示灯、 6.35标准接口输出、音量调节钮,都是铝合金材质,手感一级棒

akg耳放排行(DIY耳放来推动这个小文艺)(13)

背面的接口就是 莲花输入,充电开关&充电口 和 电源开关,充电时是无法工作的。很喜欢这种电位开关的感觉,想起了老式飞机仪表盘上的各种开关

最后的成品才有了点耳放该有的模样,虽然多数配件是成品,手工只是焊接与连接线部分,最后完成的那一刻仍然是自豪感爆棚,至少一次就成功出声了

听感部分:

K240直插笔记本的话,软绵无力,一副有拳有腿施展不开的模样。

插上耳放,如果仔细用 高中低音同时都有的歌去区分的话一开始就听出来了,就跟喝了红牛一样,一下子激活了满满的能量

主要体现在 左右声道定位非常准确,个个细节尤为明显,个别录音室版本的歌有制作回声的话,那种空间就像被放大了一样,非常通透,例如 BIG BANG 的《IF YOU》。声场增大不少,女声的高音部分特别清亮。由于这款耳机的定位是在录音室,不走低音路线,耳机本身表现很好的地方就是 人声和乐器,不适合索尼粉。总体是小清新路线,不少日系歌迷朋友不喜欢低音,比较适合这类耳机加耳放组合使用,如果单纯喜欢纯音乐和乐器,这款耳机就再合适不过了。总之,买耳机还是要按照自己喜欢的音乐类型选择。耳机一定是越贵越好,最主要的是首先要能听出来好在哪,否则买再多也是浪费钱。

不管怎么“发烧”,量力而行,适合而止!听音乐始终享受的是放松、愉悦的心情!谢谢你观看到此!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