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对美食的印象不多,但很是深刻,这其中就有烧饼。

烧饼,阜阳人习惯称为“烧饼馍”阜阳烧饼特点是外脆内酥,香味扑鼻,黄澄澄,金灿灿,真可是色香味俱佳,看着就撩人食欲。

我家住在老城东关外,这地方从清朝起就是回族聚集地,出家门不远就是一条老街。过去,回族人有做小买卖的传统习惯,特别是清真饮食小吃,其中就有烧饼的铺子。

奶油味烧饼(烧饼的味道)(1)

阜阳人把制作烧饼称之为“打烧饼”一个质量上乘的烧饼,其制作过去不亚于一个系统工程。但关键不外乎三关:一是发酵关,二是制作关,三是烘烤关。这其实不是三两句能说的清楚,有许多的技巧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

说起来打烧饼是个辛苦活,风里来雨里去,天蒙蒙亮就要起来给烧饼炉子生火。打烧饼也是技术活,因为贴烧饼的动作必须麻利,其要点就三个字“稳、准、狠”首先讲稳,就是拿烧饼坯子的手,在往炉子里送的时候,不能抖,一抖就有可能掉炉子里,而是准,就是贴烧饼的一刹那间,要看准要铁烧饼的位置,三是狠,这个狠的意思是贴烧饼的手要不拍火烤。既像“飞蛾扑火”,又像“火中取栗”。一眨眼的工夫,十多个烧饼坯子,已匀称地贴在火炉内壁,“一步到位”。当然,这一套动作要做的“行云流水,绝非一日之功就能达到的。

奶油味烧饼(烧饼的味道)(2)

虽然辛苦,但打烧饼的生意还是不错的,特别是有点名气的烧饼铺子,往往烧饼还没有打好,烧饼妒子周围就众星捧月般围了很多等待取烧饼的食客。他们一边欣赏贴饼师傅的精湛技艺,一边不断发出啧啧称奇的惊叹之声。这仿佛是对他的褒奖,所以,这个时候打烧饼的师傅往往像打了鸡血一样,干得更麻利、更亢奋。

说起来烧饼是大众面食,全国各地很多地方都能见到,种类非常的多,如芝麻烧饼、油酥烧饼、吊炉烧饼......,即使同样的烧饼,由于地区的不同,其滋味道也不同。也许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阜阳人还是喜欢吃当地的传统烧饼。

不错,阜阳烧饼的制作一直很传统,取面粉、芝麻、盐、清油、碱面、糖等为原辅料,和面发酵,加酥入味,揪剂成型,刷糖色,粘芝麻,入炉烤制,出炉烧饼既香又酥。

奶油味烧饼(烧饼的味道)(3)

要说阜阳烧饼的制作有多传统,我还真查阅了历史资料,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可以说,阜阳烧饼的制作工艺至少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据史书考证,烧饼是汉代班超时从西域传来的。〈续汉书〉有记载说:“灵帝好胡饼。”而胡饼就是最早的烧饼,其做法和现在的烤制方法基本一致。

奶油味烧饼(烧饼的味道)(4)

我过去一直认为,烧饼在洒芝麻前要抹一层糖稀,就是为了味道更好,其实不是,烧饼刷一层糖稀,就是为了烤出的烧饼黄澄澄的,不易产生焦斑,同时在热作用下会产生一层与饼体似脱非脱饼膜,所以吃刚出炉的热烧饼,两手要配合,一只手掌伸开,一只手拿烧饼,大块朵颐,香味四溢,沁入心脾,芝麻饼膜往往稀稀拉拉往下掉,正好落在另一只手心,然后,送到嘴里,细细品味,又甜又香。所以,有人形容阜阳烧饼是“落地珠散玉碎,入口回味无穷”

奶油味烧饼(烧饼的味道)(5)

记得看过梁实秋一篇散文《烧饼油条》,文章这样一段文字:“烧饼油条是我们中国人标准早餐之一,在北方不分省分、不分阶级、不分老少,大概都欢喜食用。”同样,在阜阳人吃烧饼也多喜欢在早餐的时候食用。

阜阳人吃烧饼的吃法基本上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早晨没时间煮早饭,路过饼摊买两只,便宜又实惠。刚出炉,热乎乎的,抓在手上直接吃,方便,省事。另一种是搭配汤吃,比如阜阳有很多牛肉汤馆都有打烧饼的。一碗牛肉汤,一个烧饼,往往是许多阜阳人早餐的标配。用阜阳人的话讲,好吃,不贵!

,